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盐酸维拉帕米脉冲释放片与其片芯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拉丁方设计,将志愿者8人随机分为3组,交叉口服Ⅲ,Ⅳ型脉冲片和片芯,以片芯为对照制剂,考察体内脉冲控释效果。结果:Ⅲ型脉冲片在体内的时滞为4h,而cmax,AUC等与片芯无明显差异,达到设计要求。结论:该研究制备的脉冲释放制剂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凌晨发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剂型选择。  相似文献   
2.
为制备硫酸沙丁胺醇脉冲控释微丸,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载药丸芯,使用水溶胀性材料为内包衣溶胀层,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为外包衣控释层制备脉冲控释微丸,并考察溶胀层材料类型、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含量、溶胀层和控释层包衣增重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药物通过控释层衣膜破裂而释放,溶胀层材料类型、内包衣层中SDS的加入与否、溶胀层和控释层厚度对脉冲控释微丸的释药时滞和释药速率均具有显性影响。结论:采用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为溶胀性材料.并加入1.5%SDS,共同作为内包衣层.制备的脉冲控释微丸,当内包衣层和外包衣层增重均为18%时。在模拟人体内胃肠道pH值变化条件下达到了时滞为4.5h,时滞后1.5h累积释药80%以上的脉冲释药效果。  相似文献   
3.
硫酸沙丁胺醇大鼠在体肠吸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硫酸沙丁胺醇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回流法进行动力学试验,从吸收部位、药物浓度、pH值等方面对药物在体内的各个肠段的吸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硫酸沙丁胺醇在大鼠肠道中的吸收不受药物浓度、回流介质pH值等的影响,在分肠段试验中,吸收速率常数Ka(1/h)依次为十二指肠0.052,空肠0.046,回肠0.042,结肠0.030,结肠的吸收显著低于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段;在pH5.4~7.8回流介质中吸收无显著差异,在50~200μg/mL浓度范围内,药物吸收量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结论硫酸沙丁胺醇在大鼠体内各肠段均有吸收,吸收机制以被动扩散为主,适于制成Tlag<5 h的口服迟释制剂。  相似文献   
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左氧氟沙星血药浓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建立测定左氧氟沙星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YWG -C18柱 (10 μm ,2 0 0mm× 5mm) ,流动相为甲醇 -乙腈 - 0 .0 1mol·L-1磷酸二氢钾 - 0 .5mol·L-1溴化四丁基铵 (10∶10∶80∶4 ) ,磷酸调pH3.5 ;流速 1.0ml/min ,紫外检测波长 2 94nm。以替硝唑为内标 ,血样用乙酸乙酯萃取。结果 血清中左氧氟沙星浓度在 0 .0 5~ 4 .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 =0 .99996 )。高、中、低 3个浓度的日内RSD <5 % ,日间RSD <6 %。平均回收率 99.33%± 4 .6 8% ,最低检测浓度 0 .0 2 5mg·L-1。结论 本方法简便 ,准确 ,精密度好 ,适用于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复方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缓释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考察复方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缓释片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受试样品(复方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缓释片)及国外参比制剂Aggrenox(复方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缓释胶囊)进行了家犬生物利用度对照研究。采用交叉实验设计,对6条健康家犬体内血药复方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缓释片浓度进行实际测定,采用三因素方差分析及双单侧检验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结果 自制复方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缓释体内外相关,并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结论 研制的复方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缓释片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双氯芬酸赖氨酸盐缓释片体外研究的基础上 ,对其初步稳定性进行了考察 ,以确定双氯芬酸赖氨酸盐缓释片有效期。方法 :考察双氯芬酸赖氨酸盐缓释片在高温、光照和高湿条件下的变化 ,进行加速实验3mo ,并进行室温留样观察 ,考察双氯芬酸赖氨酸盐缓释片的各项指标。结果 :双氯芬酸赖氨酸盐缓释片在高温下 ,释放加快 ;在高湿条件下 ,由于为亲水凝胶骨架片 ,易吸湿 ;在强光下 ,d10释放加快。所以 ,双氯芬酸赖氨酸盐缓释片应避免高温、高湿、强光保存。结论 :暂定有效期2y。  相似文献   
7.
硫酸沙丁胺醇脉冲片含量及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硫酸沙丁胺醇脉冲片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检查。方法采用C18为色谱柱,流动相:0.03mol·L^-1磷酸二氢钠pH3.10溶液.甲醇(90:1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6nm。结果标准曲线在20~200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5。高、中、低3种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0.78%。测得3批样品相当标示含量分别为99.3%,98.6%,101.2%,有关物质均〈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可用于制剂含量、有关物质检查及酸、碱、氧化、高温及光照射条件下的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植物黄酮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考察灯盏细辛黄酮Z-1,Z-2对纤维化的作用。方法:结晶紫染色法和3H标记的脯氨酸掺入法测定化合物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灯盏细辛黄酮Z-1(50μg·ml-1)能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Z-1和Z-2(6.25~50μg·ml-1)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细胞内胶原合成。结论:灯盏细辛黄酮体外有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硫酸沙丁胺醇脉冲控释微丸的制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制备硫酸沙丁胺醇脉冲控释微丸。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载药丸芯 ,使用水溶胀性材料为内包衣溶胀层 ,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为外包衣控释层制备脉冲控释微丸 ,并考察溶胀层材料类型、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含量、溶胀层和控释层包衣增重量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药物通过控释层衣膜破裂而释放 ,溶胀层材料类型、内包衣层中SDS的加入与否、溶胀层和控释层厚度对脉冲控释微丸的释药时滞和释药速率均具有显著性影响。结论采用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为溶胀性材料 ,并加入 0 0 5 2mol LSDS ,共同作为内包衣层 ,制备的脉冲控释微丸 ,当内包衣层和外包衣层增重均为 1 8%时 ,在模拟人体内胃肠道pH值变化条件下达到了时滞为 4 5h ,时滞后 1 5h累积释药 80 %以上的脉冲释药效果  相似文献   
10.
沙丁胺醇在家犬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丁胺醇(salbutamol)为选择性β-受体激动剂,能选择性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有较强的支气管扩张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症,该药不易被破坏,故本品口服有效[1]。但因其血药浓度很低,难以实现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因此国内较详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报道甚少。 沙丁胺醇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国外有文献报道采用气-质联用法(GGMS)[2],由于仪器及试剂条件限制,该法在许多实验室难以开展。我们采用Sep-Pak C18固相色谱预处理小柱分离富集后,以反相HPLC荧光法定量检测血浆中沙丁胺醇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