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3篇
医药卫生   2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结核并发其他病原肺部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健乾  罗文侗 《医药导报》2006,25(3):207-209
结核可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并发其他病原肺部感染。有基础疾病和免疫功能减退的患者,常同时存在肺结核和其他病原肺部感染;在肺结核致支气管肺组织结构破坏时,则易引起其他病原,尤其是细菌和真菌的感染;少数病例既往无肺结核病史,也无明显基础疾病,可同时诊断出肺结核和其他病原肺部感染。对于此类病例的诊断应包括两方面,即结核和其他病原。在肺结核未明确时既要检查抗酸杆菌,也要检查其他病原;如已明确有肺结核,则要了解其治疗史,目前的结核病情及排菌情况,同时注意检查其他病原。治疗方面,如肺结核以前从未治疗过,或目前病情仍有活动,则应给予抗结核治疗。其他病原的治疗,首先应检查明确继发或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同时应根据病情给予经验治疗,有病原结果后,行针对性治疗,可分别给予抗细菌、真菌及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研究肿瘤抗原多肽致敏的白细胞介素 18(IL 18)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体内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方法 :①以Lewis 3LL肺癌细胞特异性抗原肽mut1冲击致敏IL 18基因修饰的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C IL 18 mut1) ,每次用其 1× 10 5 只皮下免疫小鼠 2次 ,然后测定脾细胞的NK活性及CTL杀伤活性 ;②以DC IL 18 mut1每次 2× 10 5 只皮下免疫 1次 ,然后再以 5× 10 53LL细胞攻击 ,在诱导及效应阶段分别以单抗阻断不同免疫成份 ,观察肿瘤的生长。结果 :以DC IL 18 mut1皮下免疫后可诱导出比DC mut1等免疫组更高水平的 3LL肺癌细胞特异性CTL ,并使NK活性明显增加 ;单抗体内阻断实验提示在DC IL 18 mut1免疫诱导阶段 ,CD4 + T细胞和抗原共刺激分子、IFN γ均起到重要作用 ,而效应阶段CD8+ T、IFN γ、NK起作用 ,而CD4 + T则是非必需的。结论 :DC IL 18 mut1皮下免疫后可诱导高水平的抗肿瘤免疫活性 ,其机理与抗原有效提呈、特异性CTL诱导、NK活性增加以及CD4 + 、CD8+ T、NK细胞、IFN γ参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reatment of experimental metastatic lung carcinoma by intratracheal injection of IL-18 gene recombinant adenovirus. Methods: (1)The mouse IL-18 mRNA was detected by RT-PCR,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1L-18 and associated cytokines in lung lavages and blood were determined by ELISA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intratracheal injection of IL-18 recombinant adenovirus. (2)The lung metastasis nodes, mouse survival periods and survival rates were evaluated. NK activity and CTL activity were determined by 51Cr 4 h release method. Results: (1)IL-18 mRNA was detectable in lung tissue 6 h after intratracheal use of IL-18 recombinant adenovirus,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IL-18 in lung lavag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peripheral blood. Neither IL-18 mRNA nor IL-18 was detectable in control group. (2) Intmtmcheal use of IL-18 recombinant adenovirus resulted in increased CTL and NK activity, longer survival time and higher survival rate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showing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 on experimental lung metastasis. Conclusion: Intratracheal use of adenovirus vector containing IL-18 gene has therapeutic effect on the lung metastasis, denoting that gene therapy of lung diseases could be applied through airway directly with recombinant adenovirus.  相似文献   
5.
533例胸腔积液闭式胸膜活检结果的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闭式胸膜活检临床应用已近40年,不仅可获得组织学诊断,如能对所取组织进行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及分子生物学等检查,将会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然而,以前报告[13]此方法对胸膜恶性肿瘤和结核的阳性率差别很大,而且非特异性改变高达68%[4],如何确定这种非特异性改变的临床价值,以及胸膜活检作为临床常规检查的特异性、敏感性,我们分析了我院1985年1月~1998年6月住院的533例胸腔积液闭式胸膜活检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33例中男性363例,女性170例;年龄10~85岁,平均49±8岁。全部病…  相似文献   
6.
In 1972, HaelnOPhilus influenzae (HI) was firstlydiscovend being resistant against alnpicillin by producing5-lac~e, since then, studies on the rests~ mechamsms and the moleCular basis of 5-lactalnaSe Pwhctionhave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x abroadll]. In 1978,Bryan et .l[2] first reported sabins of HI Producing 0-lactamaSe, which was mediated by plaaed, from then on,many stUdies foeused on 3-lactamase encoded by PlaSnddin HI and its relation with ampicillin resisboce. In ourco~, few st…  相似文献   
7.
经支气管肺活检(TBB)的诊断效果部分取决于活检标本大小,但是反映活检标本大小的客观参数尚未充分确定。为探讨7个参数与3种病理诊断之间的相关意义,对116例进行诊断性TBB的患者作了临床资料和肺组织病理切片研究。这7个参数包括临床检查:年龄、性别、胸部X线浸润;病理形态学所见:所取组织块总数、肺泡总数(每个活检标本)、总组织面积(肺泡性加非肺泡性的)以及肺总面积(仅肺泡组织)。3种病理诊断为:感染、肿瘤及非特异性纤维化和慢性炎症诊断。胸部X线浸润分为局限性或弥漫性,肿瘤结节归于局限性浸润。  相似文献   
8.
肺炎支原体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4年,Eaton等从1例冷凝集试验阳性的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的痰中分离到一种滤过因子,当时暂归为病毒类,以后被称为伊顿因子。1957年,Liu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见到鸡胚支气管上皮内的伊顿因子。又经4年,Marmion等发现该微生物可被金盐抑制而知是胸膜肺炎样微生物(PPLO)。1962年,Chanock等把伊顿因子在人工培养基上接种成功,并根据菌落形态、染色特点以及对血清的要求,认为它与1898年Nocard等首先发现的牛胸膜肺炎样微生物类似,鉴定为支原体(Mycoplasma)  相似文献   
9.
呼吸道表皮葡萄球菌的分离、药敏及其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中表皮葡萄球菌药物敏感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对1990年~1996年间普通病房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合格痰标本进行培养、分离鉴定,研究表皮葡萄球菌分离率;(2)以纸片(KB)法或琼脂稀释法测定分离表皮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结果(1)6228份痰标本中分离到细菌2660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257株占9.7%,表皮葡萄球菌分离率为4.1%,在各病原菌中占第4位;(2)对21种抗生素的药敏测定发现,除万古霉素外,表皮葡萄球菌对其它各抗生素均有耐药,耐药率在15.2%~98.1%,并存在多重耐药,其中亚胺培南、头孢噻吩、头孢哌酮为较敏感抗生素,耐药率分别为17.1%、18.7%和30.0%,其它各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48.3%以上,部分在80%以上。结论表皮葡萄球菌在下呼吸道感染时分离率高,耐药性强,存在多重耐药,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