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了解云南省人体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全省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10个县(市)共20个调查点。以各调查点1岁及以上本地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收集调查对象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土源性线虫虫卵并计数,并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钩虫虫种,3~6岁儿童同时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结果 共粪检5 067人,检出土源性线虫感染950人,总感染率为18.75%,其中蛔虫、鞭虫、钩虫感染率分别为7.52%、8.47%、9.02%。3 ~ 6岁儿童同时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446人,检出蛲虫感染5人。对160例钩虫感染者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进行钩虫虫种鉴别,其中美洲钩虫感染139人、十二指肠钩虫感染16人、混合感染5人,分别占86.88%(139/160)、10.00%(16/160)和3.12%(5/160)。蛔虫、鞭虫和钩虫轻度感染者分别占67.98%(259/381)、88.58%(380/429)和94.53%(432/457)。调查的4个生态区中,以藏东⁃川西生态区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31.79%);10个调查县(市)中,以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50.13%),宁蒗彝族自治县最低(0.40%);高、中和低3类经济水平地区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5.67%(43/759)、26.67%(610/2 287)和14.70%(297/2 021);不同生态区、调查县和经济水平地区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342.20、814.60、201.34,P < 0.05)。男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8.21%(441/2 422),女性为19.24%(509/2 6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89,P > 0.05);各年龄组均有感染者,以1 ~ 9岁年龄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25.88%);不同民族感染者中,以独龙族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82.09%);不同职业居民中,以学龄前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25.06%);不同文化程度居民中,以文盲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24.80%);不同年龄组、民族、职业和文化程度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46.50、1 016.96、36.33、52.43,P 均 < 0.05)。结论 云南省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应继续加强对低龄儿童、文化程度较低人群、农民、老人和少数民族居民等重点人群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目的 掌握云南省普洱市人群弓形虫感染状况, 为制定弓形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方法 选择普洱市景 东、 景谷和孟连3个县作为调查点, 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人群血清弓形虫IgG抗体。 结果 结果 共检测血清906人份, 弓形 虫IgG抗体阳性率为24.17%。其中30~岁年龄组和60~岁年龄组IgG抗体阳性率较高, 分别为30.30% (60/198) 和 32.08% (17/53); 不同年龄组间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7.77, P<0.01)。不同性别、 文化程度、 生活习惯 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均>0.05)。农民、 学生和其他职业的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6.58% (194/730)、 15.49% (22/142) 和8.82% (3/3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2.51, P<0.01); 猪饲养具有圈养和散养习惯人群的阳性率分别为 23.32% (198/849) 和36.84% (21/5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5.33, P<0.05)。结论 结论 普洱市部分地区人群弓形虫IgG抗 体阳性率较高, 应加强弓形虫病的防控和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云南省内四川盆地生态区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和危害程度。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云南省内四川盆地生态区5个调查点,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开展人体寄生虫感染、个人饮食卫生习惯等调查,并运用Epi Info和SPSS 22.0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分析。结果 此次云南省四川盆地生态区共调查1 264名居民,受检率为81.8%,其中205人感染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率16.22%,感染虫种主要有蛔虫、钩虫、鞭虫和人芽囊原虫。主要以轻度感染(87.33%)和单一感染(83.41%)为主。中老年农民人群中钩虫感染率较高,并在两个调查县中感染率存在差异;钩蚴培养结果显示主要为美洲钩虫感染,仅发现2人同时感染美洲钩虫和十二指肠钩虫。学龄前儿童和学生中蛔虫、鞭虫和原虫感染率较高。各虫种感染率在性别和民族分布上未见统计学差异。文化程度的不同感染率存在差异。人群中土源性线虫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54.79%),人体寄生虫感染率与卫生习惯情况调查发现,使用新鲜粪便施肥和赤脚下地劳动增加了感染钩虫的风险。结论 云南省内四川盆地生态区人体重点寄生虫总感染率与全省相近,建议加强防治相关知识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病意识,可以针对不同人群、不同虫种感染特点采取相对应措施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云南与青藏高原接壤地区是否存在包虫病流行,及其流行范围、程度等,为开展云南省包虫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8年8-10月对调查地区医院病例搜索,以此为依据选择调查点。对调查点居民以B超普查方式筛查疑似患者,采集血清开展包虫病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对犬、羊、牛等家畜登记,收集犬粪开展犬粪包虫病抗原ELISA检测。对家畜屠宰场宰杀的家畜进行包块排查,收集样本进一步鉴定病原体。结果在大理州、迪庆州和丽江地区的州、县医院病例搜索中,发现35例包虫病病例记录。在现场调查中,B超加血清抗体诊断4例包虫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在8.70%~42.11%之间(平均20.88%)。犬粪包虫病抗原阳性率1.24%(0.44%~1.82%)。结论初步可以判定在青藏高原的延伸地区——云南省的迪庆、丽江和大理的半牧半农地区可能为低度包虫病流行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13年3月云南省澜沧县发生一起旋毛虫病暴发事件。方法对爆发的旋毛虫病进行病原学、血清学和动物宿主调查,诊断和治疗病人。结果共有27人患旋毛虫病,死亡1例。取2例重症患者腓肠肌样本直接压片镜检结果均阳性,26例现症病人ELISA查旋毛虫抗体笙鄙阳性。患者均有生食猪肉史,口服阿苯达唑治疗,7d痊愈。绪论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加强自宰猪肉检疫,改变不科学的传统饮食习惯是控制旋毛虫病流行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动态及感染现状。方法根据《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设立监测点,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查粪便中土源性线虫虫卵,透明胶纸肛门拭法检测蛲虫卵,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测土壤中蛔虫卵。结果粪检985人,总感染率为80.51%,其中蛔虫、鞭虫、钩虫和绦虫感染率分别为61.62%、54.21%、33.20%和0.71%;检测土壤20份,蛔虫卵阳性率为30%。结论勐海县监测点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居高不下,土壤中存在大量蛔虫卵。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中越边境地区人群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当地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金平县作为现场调查点,每个片区随机抽取1个村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土源性线虫虫卵并计数,并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钩虫虫种,3~9岁儿童蛲虫卵结合透明胶纸肛拭法进行检查。结果 共粪检1350人,土源性线虫感染191人,总感染率为14.15%(191/1350),其中蛔虫、鞭虫、钩虫和蛲虫的感染率分别为0.30%(4/1350)、3.70%(50/1350)、13.11%(177/1350)和0.44%(6/1350);3~9岁儿童透明胶纸肛拭法共检查154人,蛲虫感染5人;试管滤纸培养法共检测钩虫感染者52人,结果均为美洲钩虫;蛔虫、鞭虫和钩虫轻度感染者分别占75.00%(3/4)、88.00%(44/50)和85.88%(152/177)。5个调查村中,者米拉祜族乡顶青村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22.63%),调查村之间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28,P<0.05)。男性土源性线虫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棘球蚴病流行状况,为全省棘球蚴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云南省包虫病防治技术方案》,2016-2020年在香格里拉市、德钦县和维西县采取整群随机样方法,每个县(市)抽取3个乡(镇),每年每个乡(镇)抽取4个村,对3 <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腹部超声检查,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作出诊断。同时对6<岁被调查者进行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每村随机抽取20个养犬户,每户采集1份犬粪样,采用ELISA检测犬粪棘球绦虫抗原。每个调查县随机抽取当地繁育并宰杀的牛、羊和猪,取内脏,检查棘球蚴感染情况。结果 3个县(市)共报告病例54例,男性和女性棘球蚴病分别占40.77%(22/54)和59.26%(32/54)。患者中30~39岁和60~69岁组病例数占24.07%(13/54),70~79岁组占18.52%(10/54)。各年龄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20,P<0.05)。按民族统计,以藏族病例居多,占81.48%(44/54);按职业统计,以农牧民病例居多,占96.30%(52/54)。20...  相似文献   
9.
钩虫病是严重危害中国人体健康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2001—2004年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钩虫感染率为6.12%,且在部分地区钩虫感染率仍较高。随着人群感染土源性线虫虫种变化,钩虫成为感染的代表虫种, 感染率显著高于鞭虫和蛔虫。钩虫病防治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健康教育宣教,普及防治知识,增强群众防病意识,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感染;查治病人及带虫者,采取普查普治,集体驱虫等方式降低流行区人群的感染率,有效控制传染源;加强环境整治,通过改水改厕,粪便无害化处理等方式切断传播途径。此外,使用疫苗可以减少钩虫重复感染,对控制钩虫病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中国钩虫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方式、药物治疗和疫苗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云南省细粒棘球蚴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1 (co1)和NADPH脱氢酶第1亚基(nd1)的基因型和序列多态性。方法 动物源棘球蚴采自云南省香格里拉市、大关县、洱源县、泸水市、维西县的屠宰场牛、羊和放养猪的肝脏或肺病灶组织分离的包囊,人源棘球蚴采自从剑川县、云龙县、隆阳区和玉龙县医院手术摘除的病灶组织。病原学鉴定后选取细粒棘球蚴,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 PCR扩增co1和nd1基因并测序,通过BLAST比对分析序列一致性和单核苷酸多态性,用MEGA-X软件采用邻接法构建基于co1和nd1的系统进化树。结果 共采集62份棘球蚴样品,其中36份经病原学检测确定为细粒棘球蚴。co1基因测序成功32条,其中15条为G1型,17条为G5型,长度分别为824 bp和807 bp,提交至GenBank数据库获得的登录号分别为OP413393~OP413402、 OP413498~OP413506和OP420520。nd1基因测序成功34条,其中11条为G1型,23条为G5型,长度分别为882 bp和888 bp,提交GenBank数据库获得的登录号为OP471626~OP47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