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As2O3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和多药耐药MCF-7/ADR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MTI还原法、光镜、电镜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As2O3对MCF-7和MCF-7/ADR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的情况.结果:As2O3对MCF-7和MCF-7/ADR细胞均有生长抑制作用,并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96h的IC50值分别为3μmol/L和12.8μmol/L,形态学检测显示其抑制作用主要源于凋亡;在相同作用时间及浓度下,As2O3对MCF-7细胞的抑制率显著高于MCF-7/ADR细胞,起效时间亦早于后者.结论:As2O3能诱导乳腺癌MCF-7和MCF-7/ADR细胞凋亡;MCF-7/ADR细胞虽对As2O3表现耐药,但耐药倍数较低(4.27).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数据明确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与乳腺癌关系。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 PubMed、Cochrane 图书馆、Embase、谷歌学术等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7 年5 月15 日有关自身免疫性 甲状腺炎与乳腺癌相关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并用Stata 1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9 篇横断面研究(累 计样本量1 325 例),经Meta 分析,显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对 乳腺癌的作用合并效应Ol ^ R 值分别为2.66(95%CI :1.93,3.68)、2.30(95%CI :1.67,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乳腺癌患者中血清TPOAb 和TGAb 高于健康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CD54)的表达和离体的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在不同刺激因子作用下CD54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对41例桥本甲状腺炎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图像分析系统对染色强度进行定量分析测定CD54在甲状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和表达面积.经过分离培养的甲状腺细胞,在不同浓度IL-1β和NaI干预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54表达的变化.结果 桥本甲状腺炎CD54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阳性面积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离体的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细胞CD54表达水平虽然较正常对照高,但并无显著差异;桥本甲状腺炎细胞在不同干预因素下CD54表达水平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IL-1β干预下,发现高水平的IL-1β可以使正常甲状腺细胞CD54的表达明显升高,但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细胞对IL-1β的敏感性更强,低剂量的IL-1β可以显著增加CD54的表达,加入NaI后CD54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CD54在桥本甲状腺炎中的升高可能是一种继发反应,与IL-1β和NaI有关,在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肋间臂神经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为乳癌腋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5具成人尸体的50侧腋区进行了解剖,对肋间臂神经及上下相邻皮神经的走行、分支、支配、粗细等情况进行解剖观察。结果:ICBN可分为缺如型、单干型、单干分支型、双干型及3干型;84%的臂内侧皮神经与ICBN上支、上干相交通;34%的第3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可发支支配腋窝底;3侧第1肋间神经外侧皮支主干进入上臂内侧。结论:肋间臂神经为第2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的分支,通常为上支或上干,与臂内侧皮神经联合构成,可有第3或第1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参与。其损伤可造成乳房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乳癌腋清扫术中经胸小肌后方或经腋静脉下方能顺利找到该神经并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Mammnotome旋切抽吸微创系统在乳腺包块切除及活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触征和超声检查发现乳腺包块患者100例(共135个包块),包块直径0.4~3.5cm,超声引导Mammotome旋切抽吸系统行包块切除术,切除的组织条行病理检查。结果超声引导Mmmnotome真空旋切抽吸系统对135个病灶准确定位,所有病灶均取得组织,病理结果乳腺癌9例,其中4例为浸润性导管癌,其余均为良性病灶。结论Mammnotome旋切抽吸系统适用于实性肿块活组织检查和良性肿块切除,术后并发症少,超声定位准确,操作简单,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s,ICBN)切除治疗腋臭的可行性,并提供相关解剖学基础。 方法 对25具成人尸体的50侧腋区进行解剖,观测腋窝被毛区的神经支配情况;另对合并腋臭的20例乳癌患者分两组进行切除或保留ICBN的手术,观察切除ICBN对腋臭的影响。 结果 ICBN可分为缺如型(4%)、单干型(10%)、单干分支型(50%)、双干型(28%)及3干型(8%);95.83%的 ICBN均参与腋窝被毛区的支配,其中,单干型全部分支进入腋窝被毛区,单干分支型及多干型者则由下支或下干支配腋窝被毛区,其上支、上干单独或与臂内侧皮神经汇合进入上臂内侧;34%的第3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可发支达腋窝被毛区。乳癌根治术中切除ICBN可消除腋臭,保留ICBN者腋臭无变化。 结论 切除ICBN或其上支、上干,从而消除腋窝被毛区汗腺的分泌以治疗腋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表阿霉素联合紫杉醇密集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表阿霉素联合紫杉醇密集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毒性副反应以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选取病理检查证实的晚期乳腺癌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有可评价病灶,治疗方案为表阿霉素50mg/m2,d1,静脉注射,紫杉醇175mg/m2,d2,静脉注射,每2周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至少接受2~4个疗程的治疗后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受到随访,临床完全缓解率(CR)为10.5%,部分缓解率(PR)为71.1%,总有效率为81.6%.其中初治患者有效率24/26(92.3%)明显高于复治患者7/12(58.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Ⅲ期者有效率20/21(95.2%)显著高于Ⅳ期者11/17(64.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白细胞下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主要出现在Ⅲ、Ⅳ度毒性副反应中,分别为63.2%和71.1%;7.9%的病人出现白细胞减少性发热,经过使用G-CSF和预防使用抗生素等,能够按计划完成化疗,无严重败血症事件发生,无治疗相关死亡,其它如血小板减少、贫血、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感觉异常、肝功能异常等大多在Ⅰ、Ⅱ度毒性副反应中,可以耐受.化疗后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变,癌细胞变性,坏死,退行性改变,癌细胞减少,腺管样结构减少,间质纤维化,炎性细胞浸润.结论:表阿霉素联合紫杉醇密集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缓解率较高、毒性副反应可耐受,降低分期,使无法切除乳腺癌的手术切除率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Noggin蛋白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以Noggin重组腺病毒感染乳腺癌细胞株MCF-7,MTT法检测Noggin对MCF-7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修复实验及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其运动和侵袭能力的改变,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XCR4和MMP1基因的表达改变。结果过表达Noggin蛋白的MCF-7细胞增殖能力增强(P<0.05);划痕修复实验提示过表达Noggin蛋白的MCF-7细胞划痕愈合延迟;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提示与空病毒组相比,Noggin组穿膜细胞数显著降低(55±4 vs 25±3,P<0.05)。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过表达Noggin后,MCF-7细胞中CXCR4和MMP1基因表达下调。结论 Noggin蛋白可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的运动和迁移,可能与下调CXCR4和MMP1基因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对放化疗相关心脏毒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44例,分为化疗组29例、放化疗组15例、健康对照组30例。2D-STI测量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TDI测量二尖瓣环侧壁、室间隔侧舒张早期组织速度(lateral e′、septal e′)。分析与左室功能障碍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化疗组、放化疗组GLS、lateral e′、septal e′低于对照组(均P0.05),GLS异常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化疗组GLS、septal e′低于化疗组(均P0.05)。高剂量蒽环类药物(300mg/m2)是GLS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7.07,95%CI:1.17~42.85,P=0.03)。结论 2D-STI、TDI能敏感地检测放化疗相关心脏毒性,高剂量蒽环类药物是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