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方法 66例1级和2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给予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2片/d.结果 治疗2周时2组对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压作用已经发挥显著效应, 用药12周时达最大效果,2组治疗后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组总有效率94.1%,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总有效率87.5%,2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幅度比较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组大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血压降至<130/85 mm Hg者,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组比例高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明显,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CRP、FIB在重度烧伤早期并发SIRS变化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2008年5月~2009年3月收治的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选择36例TBSA≥30%烧伤病人,其中24例不符合SIRS诊断标准为对照组;12例符合SIRS诊断标准为重度烧伤SIRS组.烧伤患者分别于伤后3.7、14 d各时相点抽外周静脉血定量检查CRP和FIB.结果 血清CRP值在重度烧伤SIRS组伤后3 d、7 d、14 d与对照组各时相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FIB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烧伤早期同时检测CRP和FIB可作为是否并发SIRS或处于SIRS阶段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绝经后出血的原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对224例绝经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非器质性病变102例,占45.5%,良性病变100例,占44.6%,恶性肿瘤22例,占9.82%.结论绝经后出血以非器质性病变和良性病变为主,未产妇绝经后出血恶性肿瘤发病率高,诊断要注意病史,常规妇科检查,配以相应辅助检查.宫腔镜、诊断性刮宫不失为异常出血的重要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4.
100例16~50岁、TBSA(Ⅱ·Ⅲ°)50~95%或TBSA<70%而Ⅲ度为20~60%的烧伤患者,无明显呼吸道损伤及其它严重合并症,于伤后6小时入院,入院时有/无休克,入院前有/无少量晶体液输入。病人置10~25℃室温中,无促进水份蒸发的附加治疗  相似文献   
5.
改良的额肌瓣悬吊治疗上睑下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减少额肌损伤,保证额肌瓣的收缩力,提高上睑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 重睑成形术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及眼轮匝肌。于眼轮匝肌深面向上直接分离额肌深层,然后再于眶缘额肌与眼轮匝肌交界处进入额肌浅层分离达眉上1.5~2cm,纵行切开肌瓣两侧,外侧应为内侧的1/3。结果 临床应用治疗38例59只眼,除1例因外伤致左眼上睑下垂,术后效果欠佳外,其余37例58只眼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本法减少了额肌瓣外侧血管神经损伤,由于增加蒂部宽度,增强了额肌瓣的收缩力。适用于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刘会茹  卢学军  王艳清 《上海医药》2012,33(15):24-26,29
目的:探究热毒宁与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室温25℃观察不同浓度热毒宁与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两种混合液90 min内的外观、pH及吸收光谱图变化。结果:热毒宁与左氧氟沙星、热毒宁与加替沙星在较高浓度混合后立即出现浑浊,90 min内浑浊度不变;两次较低浓度混合液外观未见异常,pH及热毒宁相对百分含量变化不大,而吸收光谱图与理论加和图谱比较,出现明显位移及波峰降低。结论:热毒宁与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两种药物无论浓度高低均存在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热毒宁与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室温25℃观察不同浓度热毒宁与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两种混合液90min内的外观、pH及吸收光谱图变化。结果:热毒宁与左氧氟沙星、热毒宁与加替沙星在较高浓度混合后立即出现浑浊,90min内浑浊度不变;两次较低浓度混合液外观未见异常,pH及热毒宁相对百分含量变化不大,而吸收光谱图与理论加和图谱比较,出现明显位移及波峰降低。结论:热毒宁与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两种药物无论浓度高低均存在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绝经后出血的原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对224例绝经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非器质性病变102例,占45.5%,良性病变100例,占44.6%,恶性肿瘤22例,占9.82%.结论绝经后出血以非器质性病变和良性病变为主,未产妇绝经后出血恶性肿瘤发病率高,诊断要注意病史,常规妇科检查,配以相应辅助检查.宫腔镜、诊断性刮宫不失为异常出血的重要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9.
刘会茹  卢学军 《中成药》2012,34(4):771-774
目的 探讨炎琥宁、清开灵、热毒宁3种抗病毒中药注射剂之间以及与其他药物之间的配伍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先将3种中药和21种西药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成较高浓度溶液,在中药之间以及中药与西药之间进行等量混合,室温下观察配伍禁忌情况,对出现颜色、透明度、流动性改变的药物组合降低浓度后(至输液浓度)进一步试验.结果 炎琥宁与清开灵之间不存在配伍禁忌,二者与热毒宁存在配伍禁忌;炎琥宁和清开灵都与吉他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加替沙星、维生素B6、沐舒坦存在配伍禁忌;清开灵还与阿昔洛韦存在配伍禁忌;热毒宁与吉他霉素、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阿昔洛韦、奥美拉唑存在配伍禁忌.结论 炎琥宁、清开灵、热毒宁3种抗病毒中药之间,以及与部分西药之间具有配伍禁忌,临床应用时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高热(腋下温度≥39.O℃)患儿随机分为布洛芬组和对乙酰氨基酚组各40例。服药后0.5、1、1.5、2、4、6h各测腋下体温1次,比较2组不同时段的体温和退热例数。结果用药前2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0.5、1、1.5、2、4h和6h体温均低于用药前(P〈0.01),且布洛芬组用药1、1.5、2、4h和6h体温低于对乙酰氨基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用药后0.5h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洛芬组用药后2、4h和6h退热例数明显多对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口服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对小儿呼吸道感染高热安全有效,布洛芬的退热效果优于对乙酰氨基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