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B型钠尿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鲍建辉  南勇 《江西医药》2006,41(6):377-37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33例健康者血浆B型钠尿肽的水平.并用心脏超声检查左心室功能。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Killip分级越高,B型钠尿肽水平越高,广泛前壁、前壁及/或前间壁心肌梗死者明显高于下壁或后壁心肌梗死者。左心室射血分数≤40%者显著高于左心室射血分数〉40%者。死亡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非死亡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明显升高,与梗死部位、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有关,且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纤维结合蛋白胶(fibringlue)由于其优良的止血、封固及促进上皮细胞再生等性能正被人们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由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是一种人血液中天然存在的生物活性物质,无毒副作用,因此,以其作为外科止血、封固、填充的生物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肺癌化疗后影像变化规律进行组织学分析的意义,指导治疗,同时为肿瘤化疗后疗效判定提供另一依据。方法对2000年2月~2004年12月收治的384例肺癌中化疗后胸片、肺CT提示病灶有一过性进展的48例,手术切除病肺后,行组织学分析。结果组织学变化:化疗一周见有明显的癌组织坏死、溶解,病变周围组织水肿,细支气管内有分泌物滞留,部分肺泡壁毛细血管有血栓形成。第2周期结束后的标本,病变间有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癌组织散在其中,复张的肺组织问有肺泡间质水肿、纤维化。结论化疗后虽然对药物敏感的癌组织坏死、液化、吸收过程不断进行,但组织液化、溶解、吸收需一定时间,也就是癌灶缩小所需的时间。癌灶缩小的时间还依从于对药物的敏感性,癌灶中癌细胞的分化程度、组织学分级,癌灶中供应血管情况,血管丰富的癌灶缩小的明显,血管稀少的癌灶缩小的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出血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加强防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TURP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出血发生率、表现、高发时间段、相关因素、治疗情况等。结果TURP术后出血发生率6.53%,近期出血主要发生在术后24 h内;继发出血主要发生在术后10~30 d内,其直接出血因素为术中止血不彻底,焦痂剥脱,膀胱过度充盈;诱发因素为术后躁动,过度活动,咳嗽,用力排便,尿管脱落;单一因素出血者占46.15%(12/26),两种因素出血者占30.77%(8/26),多因素并存者占23.08%(8/26);容易造成术后出血的内科疾病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和糖尿病;保守治疗成功18例(69.23%),再次电凝止血治疗8例(30.77%)。结论术前对于容易造成术后出血的内科疾病要有充分的认识,术中彻底止血和规范操作是预防术后出血的前提,围术期正确管理和监护、祛除再出血的诱因是减少术后继发出血的有效措施,保守治疗继发出血多能奏效,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者需二次电切镜下止血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5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n=22)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n=23)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血必净10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APC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及C反应蛋白定量,记录28d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APC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28d死亡率也明显下降(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阻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的病理反应过程,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脑出血患者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浓度的变化,探讨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作为脑出血组,共98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共40例。脑出血组静脉血在入院时获得。对照组静脉血体检时获得。ELISA检测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浓度。统计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脑出血后1个月内死亡29例(29.6%)。t检验显示,脑出血组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浓度(7.6±2.7)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3±0.4)ng/ml(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浓度与脑出血患者入院时GC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01),是脑出血1个月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84,95%CI=1.114~1.551,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浓度预测脑出血1个月内死亡有显著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823,95%CI=0.759~0.892,P<0.001),且判定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浓度7.9ng/ml,对预测脑出血1个月内死亡有86.2%的灵敏度和79.7%的特异度。结论:脑出血后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浓度升高,临床检测这个指标有助于早期判断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L-1和IL-6在诱导小鼠红细胞衰亡特征性表现中的作用。方法:将分离的小鼠红细胞经IL-1和IL-6分别处理6、12、24、48 h或在不同浓度(0.1、1.0、10.0 ng/ml)处理24 h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前向散射值(FSC)的变化,红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PS)和神经酰胺的标记率。结果:经IL-1或IL-6处理后的小鼠红细胞相较对照组于24 h后出现FSC减小,分别为[(81.9±1.86)%、(82.13±2.18)%vs.(87.6±0.55)%,P0.05],膜的PS外露水平和神经酰胺含量增加,分别为[(5.7±0.62)%、(5.73±0.45)%vs.(2.7±0.17)%,P0.01]和[(2.4±0.15)%、(2.0±0.36)%vs.(0.7±0.26)%,P0.01],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趋势更加明显。结论:IL-1和IL-6均可诱导红细胞体积缩小,促进红细胞膜PS外露以及神经酰胺的增加,是小鼠红细胞衰亡的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毒标志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后观察.方法:选取该市三甲院在2016年13月至2017年1月共十个月的时间内收取入院治疗的被查出患有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将其依照病情程度、年龄以及性别等差异,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分为60例患者.治疗期间,治疗组使用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方法,对照组则使用酶链检测法(ELISA)检测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所带来的差异.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研究组采用奥氮平药物治疗,对照则采用对照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的标志物联合检测法对比于单项酶联免疫法检测数据和情况更加清晰详细,临床应用效果甚好.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