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9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茯苓多糖是中药茯苓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其提取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茯苓多糖提取方法及其工艺优化研究概况做一概述,以期对茯苓多糖进一步的研究做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长利  王文全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3):2852-2852
甘草为我国大宗中药材,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GA)是评价甘草药材质量优劣的特征性有效成分。但是人工种植的甘草药材其甘草酸含量在全国各产区之间差异较大,且平均含量明显低于野生甘草,达不到历年版《中国药典》甘草酸含量不低于2.0%的标准[1]。甘草野生环境为干旱半干旱的荒漠半荒漠地区,本试验分析不同干旱胁迫条件对甘草酸含量以及药材物质组分的影响程度,探讨甘草酸积累受干旱胁迫调控的物质组分分配影响,为甘草规范化生产的水分调控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萱草的组织培养技术,为工厂化育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萱草的幼嫩花梗为外植体,采用MS培养基,附加不同的植物激素进行实验。结果: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是MS 6-BA1.0mg.L-1 NAA0.1mg.L-1,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是MS 6-BA1.0mg.L-1 NAA0.1mg.L-1,不定根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是1/2MS IBA0.1mg.L-1 NAA0.1mg.L-1。结论:以幼嫩花梗为外植体,通过诱导愈伤组织途径可以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活跃团队内的学术气氛,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达到团队内部的资源、思路共享,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资源研究课题组研究生Seminar进行了探索并取得良好效果。在中医药院校内部举办的Seminar,为探索中医药研究生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吸烟所致闭合性手指损伤后发生动脉危象的早期诊断及救治措施。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2月,接诊闭合性手指损伤患者56例(70指)吸烟后出现伤指疼痛加剧、麻木、指腹张力低下、颜色苍白,利用高频脉冲超声多普勒血流仪(PUDVP)观察伤指血流灌注情况,并与同期未吸烟患者伤指血流灌注进行了比较。结果32例36指被诊断发生动脉危象,动脉危象发生率吸烟组明显高于未吸烟组,伤指动脉血流最大速度、指动脉血流量及手指末节温度吸烟组明显低于未吸烟组,动脉危象非手术方法治疗有效率吸烟组明显低于未吸烟组,手术探查指动脉血栓发生率吸烟组明显高于未吸烟组,指动脉痉挛发生率未吸烟组高于吸烟组。结论对吸烟的闭合性手指损伤患者应密切观察伤指的血运及感觉变化,指动脉危象发生后应采取积极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跟痛症的疗效.方法:将诊断明确的63例跟痛症患者用中药外洗、推拿点穴疗法配合封闭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63例中,治愈53例,占84.1%;好转10例,占15.9%.结论:中药外洗、推拿点穴疗法配合封闭治疗跟痛症,疗效确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不同处理和保存条件下体外HCV RNA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献血者或病人进行HCV核酸检测时,如果标本的采集、处理、保存不当,会造成病毒核酸降解,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真实性。本研究的目的是对不同抗凝剂、不同温度、不同保存时间下的HCV RNA病毒稳定性进行研究,以考察常规采供血过程中,标本采集及保存方式对NAT检测的影响。采集7例HCV RNA阳性献血者的血样,采用不同的抗凝剂、经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时间保存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HCV RNA病毒含量,考察HCV RNA的稳定性。结果表明:①不同抗凝剂抗凝的全血于4℃保存48小时过程中,病毒含量下降至原滴度的42.7%;EDTA抗凝组各时间点的滴度均低于其它3组(分别相当于其它3组的67.6%-25.1%)。②ACD抗凝的全血在4、25和37℃保存48小时.病毒含量分剐下降到原滴度的53.8%、72.5%、29.8%。③ACD抗凝的全血离心分离出血浆,4℃或25℃继续保存7天,病毒含量分别下降至原滴度的70.9%和25.1%。④ACD抗凝的全血分离的血浆,反复冻融4次,病毒含量下降到原滴度的38.9%。结论:①用于核酸检测的标本应该用无菌采血管采样;②在无菌采血管采样的前提下,核酸检测标本用未抗凝血、EDTA、ACD、CPDA抗凝血均可;③采集的全血应避免放置37℃以上,ACD抗凝全血在4℃、25℃保存48小时内、37℃保存14小时内,HCV RNA病毒仍较为稳定;④分离后的血浆应避免放置25℃以上,ACD抗凝全血分离后的血浆在4℃保存7天,25℃保存3天,HCV RNA病毒仍比较稳定;⑤血浆标本应避免多次冻融,但冻融3次的血浆HCV RNA病毒含量仍然较为稳定;⑥无菌采样对维持病毒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单纯的机械性溶血并不会明显导致病毒的降解;只要注意无菌的问题和有合适的核酸提取方法去除血红素,HCV RNA病毒实际上比以前认为的要稳定得多。  相似文献   
8.
复合PCR技术在ABO血型基因分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复合PCR技术在ABO血型基因分型方法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实验研究摸索复合PCR的条件和规律,采用单管同时扩增出ABO基因的第6、7外显子后,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对复合PCR产物进行酶切消化.结果 通过最佳实验反应条件的获得,可建立ABO血型基因分型方法.结论 复合PCR技术在建立ABO血型基因分型方法的应用中,具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建立ABO基因分型技术,研究北京地区汉族人群中ABO基因型的分布,以了解该人群基因分布特点及规律。通过Multiplex·PCR·RFLP技术和PCR·SSP技术建立起稳定的ABO血型基因分型方法.应用该方法开展对北京地区汉族人群ABO基因分型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102、O1、B为北京地区汉族人群中较为常见的等位基因;在北京汉族人群中A型以A102为主,占绝对优势;未检测到A201等位基因,但发现3例O2基因样本,此结果提示在北京汉族人群中存在O2基因。结论:通过研究初步了解了北京地区汉族人群ABO基因分型规律.为ABO血型系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参臼胶囊诱导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