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脓肿CT表现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10年来经CT诊断,临床治疗或手术病理证实21例脑脓肿,所有病例经CT平扫加增强检查。16例非手术治疗,5例手术治疗。均行CT复查,最多复查5次。结果21例脑脓肿中,单发17例,多发4例。CT平扫表现为单个或多个低密度灶或囊状病灶。增强后仅2个病灶未见环形强化,其余病灶周围均见明显环状强化。脑灰白质交界处脓肿,多数近脑室侧脓肿壁较薄。17例非手术治疗复查CT,好转后表现为脓腔缩小,最后脓腔消失。4例手术穿刺引流复查,见脓腔缩小,直至完全消失。结论脑脓肿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是诊断脑脓肿首选方法,对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脑脓肿CT诊断与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脓肿CT表现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10年来经CT诊断,临床治疗或手术病理证实21例脑脓肿,所有病例经CT平扫加增强检查。16例非手术治疗,5例手术治疗。均行CT复查,最多复查5次。结果21例脑脓肿中,单发17例,多发4例。CT平扫表现为单个或多个低密度灶或囊状病灶。增强后仅2个病灶未见环形强化,其余病灶周围均见明显环状强化。脑灰白质交界处脓肿,多数近脑室侧脓肿壁较薄。17例非手术治疗复查CT,好转后表现为脓腔缩小,最后脓腔消失。4例手术穿刺引流复查,见脓腔缩小,直至完全消失。结论脑脓肿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是诊断脑脓肿首选方法,对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28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发病年龄与性别的关系。方法应用构成比法对28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性别、各年龄段的比例、病此率分析。结果28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男性198例,女性87例,男性:女性=2.28:1,患病高峰年龄在50岁~79岁之间,占总病例数的68.08%。死亡38例,病死率为133%,死亡高峰年龄在70岁以上。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小于女性,  相似文献   
4.
细菌性肝脓肿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菌性肝脓肿CT表现及特征,提高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穿刺细菌培养确诊的细菌性肝脓肿21例24个病灶的影像学表现.21例患者男性14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6.2岁.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加“三期“增强扫描,15例加倒延迟扫描.3名高年资医师使用统一标准对24个病灶CT征象进行评阅.结果 24个病灶中18个(75%)位于肝右叶.病灶直径为1.4~9.3cm,平均4.5 cm.19个(79.2%)病灶为圆形或类圆形.22个(91.7%)病灶边缘光整、清楚.平扫均为低密度,CT值小于20 Hu.增强CT 22个(91.7%)脓肿壁可见环形强化,13个(54.2%)显示单或双环特征,18个(75%)病灶内呈蜂窝或网格状、纤条状强化,18个(75%)病灶周围或上、下层面显示区域性强化.“气液面“征显示率低,仅2个(8.3%).结论 肝脓肿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表现多样,若注意发现和抓住影像学特征,密切结合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不难.  相似文献   
5.
6.
作者共收集7例.重点探讨了本病的命名、病因及临床X线诊断等问题.作者认为本病使用奥狄氏括约肌功能不全病名为妥。分析了本病的病因主要4个方面:①先天性发有异常;②医源性损伤;③胆石症、十二指肠憩室及胰腺炎等直接或间接性系及奥秋氏括约肌的功能;④神经体液调节障碍.临床X线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是胆道积气及钡剂逆向充盈的树技状胆道系统是确诊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和探讨心脏罕少疾病影像学诊断。方法 选择资料完整的21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和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比较各种影像学检查的价值。结果 男13例,女8例。11例具有影像学的特征表现,7例经开胸或手术后病理证实,3例经皮穿刺活检确诊。根据病变性质将21例心脏罕少疾病可分为先天性病变、恶性肿瘤、良性肿瘤、肿瘤样病变和其他病变5类,其中以恶性肿瘤最多见8例(38.1%);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心腔内病变、瓣膜病变、心肌病变和心包病变4类,其中以心肌病变最多见9例(42.9%)。结论 掌握心脏罕少疾病的分类方法,密切结合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可以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提高对一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认识,探讨其在早期脑梗死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例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脑梗死患者,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44-80岁,平均59岁,所有患者发病卜6小时内行CT扫描及发病24后cT复查。结果12例患者均发现有一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复查CT,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出现大片状低密度灶,5例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消失。结论一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对CT诊断早期脑梗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或/和穿刺活检证实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CT表现,5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4例静脉肾盂造影,3例超声检查。结果:5例均为单侧发病,右肾1例,左肾4例。平扫4例肾体积普遍增大,1例肾内见多个囊状低密度灶,3例见多个结节状低密度灶;1例肾脏局部肿大,肾实质见局灶性低密度灶。增强5例低密度灶无强化,病灶边缘强化。3例合并肾结石,1例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5例有肾周炎症。结论:CT检查能显示病灶部位、范围及肾周受累程度,对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及死亡与时间的关系。方法:对28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圆形统计分析法,分析其发病时间及38例死亡病例的发病时间与死亡时间。结果:28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间在11~12时时间段有明显集中趋势(P〈O.01),发病高峰时间点在11时16分28秒。38例死亡病例的发病时间在11时22分11秒,无明显集中趋势(P〉0.05),死亡时间在13时55分47秒,无明显集中趋势(P〉0.01)。急性心肌梗死非死亡病例247例发病时间在11~12时时间段有明显集中趋势(P〈0.01),发病高峰时间点在11时19分9秒。结论:11~12时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易发时段,提示应加强该时间段的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