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otric dissection AD)的诊断问题。方法:对我院2000~2002年收治的1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高血压病史11例,占73.7%;有典型疼痛的13例,疼痛不明显者2例;急性12倒,慢性3例;确诊10例,误诊5例,死亡3例,死亡率占20%。结论: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的主要病因,主动脉夹层症状多变、复杂、易误诊为心肌梗死、心绞痛及急腹症,确诊主要依赖胸片、超声心动图(TTE)、CT及MRI。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颈源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予以针刺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对照组单用针刺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患者血压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程度,并观察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2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及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3/45),低于对照组的31.11%(14/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治疗组为11.11%(5/45),低于对照组的31.11%(14/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病疗效确切,且毒副作用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MIRI后心室重塑的潜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LCZ696(阳性药对照)组,每组10只。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MIRI模型。电针组取双侧“内关”进行电针治疗,每次20 min,隔日1次;LCZ696组每日按60 mg·kg-1·d-1的剂量予LCZ696灌胃。以上干预连续21 d。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指数(FS);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含量;HE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变化;Masson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肌组织胶原沉积情况及心肌纤维化程度;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心肌纤维化标志物CollagenⅠ、CollagenⅢ、CTGF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炎性因子IL-1β、IL-18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  相似文献   
4.
点穴手法为主治疗颈部疾患常用方法:单纯点穴手法治疗,点穴结合其他推拿手法治疗,点穴手法结合其他治疗方式。点穴手法为主治疗腰部疾患常用方法:单纯点穴手法治疗,点穴手法为主结合针刺治疗,点穴手法为主结合其他疗法治疗。目前,关于颈椎病的中医证候类型有5个,腰椎间盘突出症证候分型有4个,缺乏中医辨证,颈椎病、腰椎病没有明确的证候分型,势必影响点穴推拿疗法的推广。手法施术中,多数医者主穴不明,选穴较多,缺乏统一标准,另一方面,点穴手法操作缺乏量化研究,如点穴力度、方向、时间、频率等均会影响临床疗效。点穴手法治疗颈椎病、腰椎病,应遵循标准化、规范化研究,针对性选取中医证型,进行辨证论治,量化操作手法,注重最佳穴位筛选,规范主穴、配穴处方组合,并采用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同时制定远期疗效随访计划,为点穴推拿手法推广的新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人源抗TROP2抗体Fab基因为模板,构建人源抗TROP2全分子抗体IgG真核表达系统,观察人源抗TROP2全分子抗体IgG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扩增抗TROP2抗体的重链和轻链基因,构建人源抗TROP2全分子抗体IgG的重组表达载体pWS-anti-TROP2,转染CHO dhfr-细胞,加MTX筛选抗体表达量高的单克隆株,Protein G 亲和柱纯化,获得人源抗TROP2全分子抗体IgG?SDS-PAGE?Western blot?ELISA?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鉴定人源抗TROP2全分子抗体IgG并分析其免疫学活性?MTT法分析人源抗TROP2全分子抗体IgG对胰腺癌细胞BxPC-3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人源抗TROP2全分子抗体IgG的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人源抗TROP2全分子抗体IgG?经鉴定,抗体的轻链与重链大小与预期一致,可与TROP2蛋白特异性结合,效价可达1∶6 400?MTT检测结果表明,人源抗TROP2全分子抗体IgG对胰腺癌BxPC3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时效?量效依赖关系?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人源抗TROP2全分子抗体IgG的真核表达系统,并证明此抗体可特异性识别胰腺癌细胞表面的TROP2蛋白,且对胰腺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乳腺癌易感基因2(breast cancer suscepbility gene 2,BRCA2)是近几年发现的新的抑癌基因,本研究旨在分析BRCA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1对引物扩增BRCA2基因第14外显子,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BRCA2基因,并且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BRCA2蛋白的表达?结果: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和正常组织BRCA2基因未发生突变,浆液性肿瘤和黏液性囊腺癌的BRCA2第14外显子的128位碱基T突变为C?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RCA2在卵巢囊腺癌上的表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囊腺瘤,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发现BRCA2在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7.50%和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BRCA2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和浆液性囊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53.85%和73.17%,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RCA2蛋白在不同年龄?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BRCA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不仅可以用于诊断,也可能为治疗提供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7.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是一种慢性、复杂性泌尿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尚无特效治疗手段。庞然教授根据古今医家观点,结合多年临证经验,认为本病的中医病机以正虚为本,湿热为标,瘀血阻络贯穿本病始终,在扶正固本治疗的基础上,重用活血药及虫类药以化瘀通络,临床疗效显著。阐明IC/BPS的病因病机,总结扶正活血通络法临床辨治体会,分析有效案例,为临床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源抗Trop-2抗体片段Fab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优化蛋白表达及纯化的条件?方法:将含有抗Trop-2 Fab 抗体基因的质粒转化宿主菌E.coli TOP10F ′大肠杆菌,比较诱导前培养液更换对抗Trop-2 Fab片段表达量的影响;比较不同诱导温度?诱导时间及诱导前加入葡萄糖对蛋白表达的影响;大量表达的抗Trop-2 Fab经亲和层析纯化后,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免疫学特性?结果:在培养液中加入5 g/L的葡萄糖,人源抗Trop-2抗体Fab片段的表达产量明显增加;16℃的诱导温度比其它温度能表达更多的Fab分子;加诱导剂12 h,目的蛋白的表达量至峰值?结论:本实验结果为在原核系统中大量制备抗Trop-2抗体片段及后续的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浅析中医神志病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琼琼  胡倩 《光明中医》2016,(11):1521-1523
中医古籍对神志病证记载有丰富的理论认识及治疗经验,其中《黄帝内经》基本构建了中医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奠定了"中医心理学"的基础。《伤寒论》和《温病学》对各种外感病中的神志异常症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分析,《金匮要略》对数种内伤杂病性质的神志病证列出了证治分析。此外,针灸疗法、中药疗法、情志疗法等多种治疗神志病的有效手段保留至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三才调平贴治疗贝尔氏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收治的201例贝尔氏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西医组、中医内治组和中医外治组,每组67例。西医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中医内治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口服中药治疗,中医外治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三才调平贴治疗,均治疗4周。治疗4周后,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中医证候积分(面部表情、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舌前味觉消失、额纹消失、眼裂闭合)和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面部神经功能分级法(HBGS)、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SFGS)],同时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中医外治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1%,明显高于中医内治组的85.07%和西医组的70.15%,中医内治组也明显高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中医外治组患者的面部表情、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舌前味觉消失、额纹消失、眼裂闭合积分明显低于中医内治组和西医组,中医内治组也明显低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