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50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8 毫秒
1.
背景 全科医生数量和质量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两个重要维度,其中,医生数量的新增、保持和流失,是全科人力动态规划、管理和评价的重要考量,也是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全科住培)的绩效指标。探讨全科住培学员的就业状况及影响因素,可以为今后住培政策和激励机制的制定提供参考,但目前针对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 目的 了解河南省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的就业状况,分析学员结业后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原因,从而为完善培训管理和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1年8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在河南省选取2014—2017年入培且已结业的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326例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课题组自行设计,主要内容为学员的基本信息、全科住培情况、目前工作情况及结业后从事与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原因。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由学员自行填写。 结果 共发放问卷326份,回收有效问卷271份(83.1%)。结业后,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者77例(28.4%),从事非全科医学相关工作者194例(7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生源类型、全科住培基地所在区域是学员结业后是否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影响因素(P<0.05)。与结业后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学员相比,结业后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学员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的比例更高〔70.1%(54/77)比32.0%(62/194),P<0.05〕,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的比例更高〔49.4%(38/77)比6.2%(12/194),P<0.05)〕。194例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学员中,从事内科学工作者78例(40.2%),从事急诊及危重症医学工作者33例(17.0%),从事外科学工作者17例(8.8%)。不选择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前3位原因分别为:单位安排〔34.5%(67/194)〕,所在单位没有全科医学科〔29.9%(58/194)〕,薪酬低〔26.8%(52/194)〕。 结论 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选择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比例较低,年龄、文化程度、生源类型及基地所在区域是影响因素。建议加大全科医学理念宣传,加快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建设,提高全科医生薪酬待遇,以此增加全科医生的职业吸引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国产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PFN),在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总结自2002年3月-2004年5月使用国产PFN治疗56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男25例,女31例;年龄6284岁,平均70.2岁)。手术使用骨科牵引床,在C形臂X线机下行闭合复位、锁定技术。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颈干角变化,以关节功能、疼痛情况、是否畸形等制订随访标准。结果:56例中随访49例,平均随访时间6.5个月。全部病例骨折均愈合,1例术后感染,2例出现颈螺钉切割股骨头(其中1例出现明显的外旋短缩畸形)。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优37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3.8%。结论:国产PFN内固定具有损伤小、固定牢固、生物力学优点突出等特点,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国产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PFN),在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总结自2002年3月-2004年5月使用国产PFN治疗56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男25例,女31例;年龄62~84岁,平均70.2岁)。手术使用骨科牵引床,在C形臂X线机下行闭合复位、锁定技术。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颈干角变化,以关节功能、疼痛情况、是否畸形等制订随访标准。结果:56例中随访49例,平均随访时间6.5个月。全部病例骨折均愈合,1例术后感染,2例出现颈螺钉切割股骨头(其中1例出现明显的外旋短缩畸形)。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优37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3.8%。结论:国产PFN内固定具有损伤小、固定牢固、生物力学优点突出等特点,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AmpC酶在主要肠杆菌科和非发酵菌中的携带率及耐药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修礼  刘晓宇  孙怡群  樊新 《医学争鸣》2003,24(23):2150-2153
目的:调查主要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菌产AmpC酶和ESBLs的状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TTEK微生物自动分析仪和API鉴定系统鉴定病原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AmpC酶检测采用三维试验法;ESBLs检测采用双纸片确认试验。结果:主要肠杆菌科细菌产AmpC酶和ESBLs的阳性率分别为18.9%,52.8%,其中以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产酸克雷伯、阴沟肠杆菌为主,同时产2种酶的菌株占15.4%;绿脓杆菌产AmpC酶和ESBLs酶的阳性率分别为18.2%,,42.0%,同时产2种酶的菌株占13.6%;不动杆菌的产酶率均在8.0%以下,产酶菌的耐药率高于非产酶菌,除绿脓杆菌外,产AmpC酶菌株的耐药率高于产ESBLs菌株.主要肠杆菌科细菌对泰能(IMP)的敏感性为99.5%,而对舒普深(CPZ)的耐药率平均为13.8%;非发酵菌对IMP,马斯平(FEP)、CPZ的耐药率平均分别为20.4%,44.3%,18.6%.结论:主要肠杆菌科细菌的产酶率高于非发酵菌,产AmpC酶的菌株已近20.0%,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绿脓杆菌产ES-BLs的菌株也较高,也应该加强监控.对产酶菌引起感染的治疗应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对重症感染患的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重点应用泰能或舒普深治疗。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中期,许多研究发现大鼠急性、慢性高血糖伴随痛觉过敏,这一现象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兴趣。关于高血糖与痛阈关系的研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虽然已利用多种糖尿病动物模型对基础痛阈、病理性痛反应影响进行了很多研究,但是临床结果还不十分肯定。鉴于血糖变化与痛和痛敏感性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本文就血糖变化的水平对基础痛阈、病理性痛反应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作以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6.
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多发于老年人的一种常见骨折类型。患者高龄 ,多有明显的骨质疏松 ,愈后常遗留有髋内翻 ,下肢外旋及短缩畸形。非手术治疗时间长 ,患者长期卧床 ,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造成治疗和康复困难。作者参照AO组织推荐的方法自 1996年5月 - 2 0 0 0年 12月在我院采用切开复位和闭合复位DHS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37例 ,取得良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 37例 ,男 16例 ,女 2 1例 ;年龄 4 8~ 86岁 ,平均 69 4岁。右侧 18例 ,左侧 19例。根据股骨内侧骨皮质的状态 (Evans分型 ) ,即能支撑近端的股骨距是否完整 ,…  相似文献   
7.
一种针对兔抗聚合人血清白蛋白抗体(anti-PHSA,Ab_1)的抗独特型抗体(anti-anti-PHSA,Ab_2),已通过免疫同种动物制成。该Ab_2具有以下特性:(1)它既可与兔anti-PHSA反应,也可与鼠的单克隆的anti-PHSA反应。(2)它与鼠的单克隆的anti-PHSA的反应,可受到PHSA和乙型肝炎病毒(HBV)上的聚合人血清白蛋白受体(PHSA-R)的抑制。(3)它可在异种动物体内诱导产生具有anti-PHSA活性的抗-抗独特型抗体(anti-anti-anti-PHSA,Ab_3),而且在收获的Ab_2血清中也查见了Ab_3。本研究不仅表明了针对PHSA的免疫应答中独特型网络调节的客观存在,而且在其抗独特型抗体(anti-Id)中,的确存在具有PHSA内映像的成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百日咳疑似病例鼻、咽和鼻咽拭子标本百日咳鲍特菌(Bordetella pertussis,Bp)检测阳性率。方法选择西安市两家医院2018年1-7月134例百日咳疑似病例,同时采集鼻、咽和鼻咽拭子标本,进行Bp分离培养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核酸检测。结果百日咳疑似病例的Bp检测总阳性率为44.78%(60/134),其中鼻、咽、鼻咽拭子阳性率分别为36.57%、32.09%、39.55%(χ2=1.64,P=0.440);发病后0-7d、8-14d、15-21d、22-28d、29d采样的阳性率分别为23.33%、64.52%、63.89%、42.86%、23.33%(χ2=22.13,P=0.000)。鼻、咽、鼻咽拭子Bp核酸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6.57%、32.09%、39.55%(χ2=1.64,P=0.440);分离培养阳性率分别为0.00%、0.00%、4.59%(Fisher精确概率法,P=0.036)。在Bp核酸阳性病例中鼻和/或咽、鼻和/或鼻咽、咽和/或鼻咽拭子阳性分别占93.33%、91.67%、100%(Fisher精确概率法,P=0.080)。结论百日咳疑似病例鼻、咽和鼻咽拭子Bp检测总阳性率相当;核酸检测阳性率以鼻咽拭子最高,组合采样可提高Bp核酸检测阳性率;分离培养仍建议选择鼻咽拭子。  相似文献   
9.
出生队列是研究孕前和孕期各种环境暴露因素与胎儿、婴幼儿、青少年健康之间关系的有效方法。出生队列建设周期长、环节众多,研究质量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对中国国家出生队列建设过程中的各项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建设经验。以期为相关队列研究提供经验,减少相关因素对队列研究的影响,提升队列研究质量。中国国家出生队列在质量保证的顶层设计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研究质量,包括研究中心筛选、成员管理系统开发、标准化操作流程制定及工作人员规范化培训;在质量控制方面,包括针对队列数据产生过程的实时、及时、定时质控,针对生物样本采集、处理及保存的全周期质控,以及针对参与工作人员的培训、督查和量化考核的全面立体质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空军特色医学中心2014年10月—2019年10月90例EBV感染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作为研究组,以年龄、性别配对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80人作为对照组,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CD3+、CD4+、CD8+数量及EBV-DNA水平.结果 病例组CD3+、CD8+高于对照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感染EBV致IM后机体会产生大量的T淋巴细胞,引起外周血中CD3+、CD8+浓度升高,检测IM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变化对IM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