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目的 比较成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与HLA不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进行亲缘allo-HSCT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分析不同类型移植后aGVHD的发病类型与特点以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544例患者中,HLA不相合移植后的aGVHD发生率为50.2%,明显高于HLA全相合移植(20.4%,P<0.001),且发生得更早,但Ⅲ°~Ⅳ° aGVHD的累积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4.5%比6.8%, P=0.066);全相合移植中肠道aGVHD发生率较高(31.1%),而在不相合移植中以皮肤aGVHD为主(66.5%),肠道和肝脏aGVHD发生率均较全相合移植低;全相合移植发生aGVHD时发热患者比例较不相合移植低(28.9% 比47.6%,P=0.028);全相合移植与不相合移植相比,aGVHD总体治愈率低,特别是Ⅲ°~Ⅳ° aGVHD最终疗效差,二线治疗后的完全缓解率低于不相合移植(88.9%比98.8%,P=0.006),aGVHD相关病死率高于不相合移植(11.1%比2.4%,P=0.024)。结论 HLA不相合移植后aGVHD发生率明显高于全相合患者,但重度aGVHD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一线治疗缓解率相近,但HLA不相合移植患者二线治疗后aGVHD总体缓解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刘代红 《白血病.淋巴瘤》2010,19(7):578-579,583
简要回顾了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等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并建议以此作为其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证及选择治疗方式的依据;介绍了迄今国内外骨髓增殖性疾病的移植治疗现状以及用JAK2突变,尤其是V617F检测移植后微小残留病变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急性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危及生命的重要合并症之一,累及肠道者死亡率高.目前治疗的一线药物为糖皮质激素,有效率40%~50%.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评价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浓度测定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A)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测定46例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或移植后患者的167份血清样本的GM浓度,根据我国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评价GM测定前后诊断的变化,并计算该诊断试验的各项评价指标。结果按照试验中测定的界值,该诊断试验的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93.3%,阳性预测值为90.0%,阴性预测值为87.5%。GM测定阳性为15例,GM测定阴性为31例,通过GM测定临床诊断IA者由11例增加至19例,且GM浓度与患者疾病的预后具有相关性。结论通过ELISA方法进行血清GM检测可以为早期诊断IA提供有力证据,是一项快速、较灵敏的诊断试验。  相似文献   
5.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可采用化疗、2次移植和干扰素α治疗,但效果均不理想。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因其能使复发者重建供者型造血而成为移植后复发CML的一线治疗,但常伴有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全血减少两大合并症。甲磺酸伊马替尼(伊马替尼)是针对CML致病基因——bcr/abl融合基因产物的分子靶向药物。近年来,  相似文献   
6.
主要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主要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移植后患者PRCA的发病危险因素,比较抗A凝集素与抗B凝集素对红系造血恢复的影响。结果 100例ABO血型主要及主次要均不合allo-HSCT患者中,12例发生PRCA。A供O者9例,A供B者1例,B供O者2例。有抗A凝集素的患者(10例)较有抗B凝集素的患者(2例)易发生PRCA(P〈0.05)。PRCA的发生不影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或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发生。发生PRCA时血型转换的中位时问为150.5d,显著长于无PRCA发生患者(60.0d)(P〈0.05);红系恢复的中位时间为203.5d,显著长于无PRCA发生患者(76.0d)(P〈0.05)。有抗A凝集素的患者血型转换中位时间为90.0d,显著长于有抗B凝集素的患者(55.0d)(P〈0.05);红系恢复中位时间为98.0d,长于有抗B凝集素者(80.0d)(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RCA是ABO血型不合移植的合并症之一。A供O是主要ABO血型小合allo-HSCT后PRCA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亚太地区中性粒细胞减少伴不明原因发热治疗指南解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全球范围内由于恶性肿瘤而接受放化疗的患者中中性粒细胞减少(粒减)极其常见,不明原因的发热常常是这些患者感染时的惟一征象.在未获得病原学证据之前必须争分夺秒地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以控制病情,降低重症感染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组与非aGVHD组肝酶学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allo-HSCT患者肝脏酶学的变化情况及与aGVHD发生的关系.结果 371例接受allo-HSCT患者中共有158例(41.6%)发生Ⅰ~Ⅳ度aGVHD;中位时间为第29.5天.未发生aGVHD组,ALT、AST、GGT、LDH升高的中位时间均在移植后20 d之内,明显早于发生aGVHD组.发生aGVHD组,AST峰值明显升高,其余肝酶学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生aGVHD组,AST、GGT、LDH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未发生aGVHD组,ALT、ALP持续时间无差异;ALT、AST、ALP、LDH升高组,aGVHD发生的百分比明显高于未升高组,但只有ALT、LDH升高进入logistic模型;单纯ALT、LDH升高诊断aGVHD敏感度及准确性均较差;若为移植24 d后ALT及LDH同时升高且持续时间均超过22 d,则敏感度及准确性均较好.结论 肝酶学升高,尤其是ALT、LDH的升高与aGVHD发生相关,但作为aGVHD的诊断指标准确性欠佳;在排除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下,结合肝酶学的动力学特点,肝酶学的升高在诊断aGVHD仍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由于其病因复杂,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使疾病迁延难愈,易于复发,尤其是幼儿荨麻疹治疗较为棘手。我院门诊应用祛风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HLA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白血病复发患者中进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HLA不合HSCT后复发患者进行G-CSF动员的DLI联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部分联合化疗,并观察GVHD发生、白血病缓解以及长期生存情况.结果 24例HSCT后白血病复发患者DLI后8例发生Ⅲ~Ⅳ度GVHD.短期GVHD预防可显著减少重度GVHD发生(P=0.020).8例发生慢性GVHD.3例出现骨髓抑制.16例白血病患者获完全缓解.9例无病存活,随访时间1310(961~1914)d.移植后1年和2年无病存活率分别为60%和40%.复发时骨髓幼稚细胞数量影响DLI后的缓解率和生存率,DLI后发生慢性广泛型GVHD与白血病完全缓解呈正相关(P=0.046).3例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全部死于复发.结论 经G-CSF动员的DLI联合GVHD预防、部分联合化疗可以作为HLA不合HSCT后白血病复发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