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重庆地区1980~1983年8种常见致病菌对26种抗菌药物敏感度测定结果,并与本地区60和70年代结果作了比较。对同期174例细菌性感染疗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严重感染的治疗,以耐酶半合成青霉素为首选,青霉素G仍可用于敏感菌株所致感染;肠杆菌科细菌所致严重感染以第三代头孢菌素或联合丁胺卡那霉素治疗为主;氯霉素和复方SMZ仍可作为治疗伤寒的首选药物;细菌性痢疾急性期患者可用复方SMZ治疗,慢性期可选用丁胺卡那霉素或氨苄青霉素;绿脓杆菌所致严重感染以丁胺卡那霉素和头孢氧哌羟苯唑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2.
氨噻肟头孢菌素(Cefotaxime,HR756)是一种新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它对许多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特别是肠杆菌科细菌,包括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均呈现极高的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包括青霉素酶及头孢菌素酶)具有高度稳定性,仅能被普通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脆弱类杆菌中少数细菌产生的肟型头孢菌素酶(CX_(ase))水解。 国产氨噻肟头孢菌素已由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试制成功,并与东北制药总厂、四川长征制药厂联合研制成供临床使用的样品。本文报告重庆医学院用国产 HR756对重庆地区临床分离到的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结果,并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样品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发热[综述]     
发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病因多而复杂。近年来关于发热的发病原理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可供临床鉴别诊断的参考,兹就发热的理论与临床实践综述如下。体温调节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总是保持在37℃左右而不受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这是通过产热与散热两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用硝硫苯酯治疗206例血吸虫病患者,6个月的平均阴转率为79.8%。表药与硝硫氰按相比,黄疸发生率低(1.0%),副作用小,病人耐受好,疗效也略高于硝硫氰胺。  相似文献   
5.
Phenithionate is a new aryl derivat.ive of amo;scanate in which the phenylisoithio.cyanate (-NCS) group is replaced by thioncarbamato and is a new, structurally different anti.schistosomal t:ompound. On clinical trial in the treatment of 463 cases of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its toxicity to the liver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amoscanate, while its mark- ed chemotherapeutic activity against Schistoso- ma japonica is maintained. In other words, the toxicity and chemotherapeutic acjt.ivity of amos- canat.e can be dissociatecl by suitable structural modification. Phenithionate is recommended for further large scale clinical trial in the disease.  相似文献   
6.
对象和方法硝硫苯酯[4-硝基二苯胺-4′硫代氨基甲酸(O)苯酯]是硝硫氰胺的一种衍化物。1980~81年我们在广汉、绵竹和安县应用硝硫苯酯(由我院化学教研室合成)治疗慢性血吸虫病647例,用硝硫氰胺治疗120例;158例缓治者作为对照组,三组的药物剂量见附表。全部病人于治疗前一月内粪便孵化均二次阳性或一次毛蚴数5只以上。各组病人  相似文献   
7.
自1918年第一个抗血吸虫药物——吐酒石用于血吸虫病治疗后,至目前止世界上已过筛了30万种化合物来寻找较理想药物以替代锑剂。但最近10年内才取得较大进展。1978年底世界卫生组织血吸虫病专家委员会推荐吡喹酮与硝硫氰胺二种化合物为发展阶段中最有前途的药物,在国内目前已广泛  相似文献   
8.
国产培氟沙星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国产培氟沙星对多种感染性疾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治疗各种感染38例,并于同期用头孢氨苄治疗呼吸道感染,诺氟沙星治疗肠道及泌尿道感染36例进行比较。培氟沙星治疗呼吸道、肠道及泌尿道感染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92.9%和88.9%,细菌阴转率为100%、100%和88.9%;使用头孢氨苄和诺氟沙星的对照  相似文献   
9.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由致病的钩端螺旋体(钩体)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鼠类和猪。钩体主要寄生在受感染动物的肾脏内,并从尿中排出体外。排出的尿可污染田水、塘水或河水(被钩体污染的水称为疫水),人因生产劳动或生活需要而接触疫水,钩体即可通过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使人得病。钩体病主要流行于夏秋季(6~10月),特别在下田割谷或大雨和洪水后容易发生流行。病人以青壮年农民景多。此外,渔民、矿工、下水道工人、屠宰工人、饲养员及兽医等,因经常接触疫水,也可散在发病。有时学生、战士、工人及干部等,因支援农业生产而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硝硫苯酯(4—硝基二苯胺—4'硫代氨基甲酸(0)苯酯),一种硝硫氰胺的衍化物,对日本血吸虫病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硝硫苯酯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