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经后路伤椎植骨置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骨折患者70例,全部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经后路伤椎植骨置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手术前后对两组患者行数字化X射线摄影术,观察侧位片伤椎相邻椎 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前高),计算伤椎前高压缩比,并通过CT片椎管矢径计算椎管侵占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112.0±15.0)min]长于对照组[(96.0±18.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obb角、椎体<前高压缩比、椎管侵占率均较术前改善,且研究组患者术后Cobb角、椎管侵占率均低于对照组,椎体前高压缩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伤椎植骨置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能够更好地纠正后凸畸形,重建椎体高度,固定牢靠,可以更好地维持矫正效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联合动态检测骨科内置物术前术后早期血白细胞(WBC)、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的浓度,定量分析其变化规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骨科行内置物手术切口甲级愈合患者128例,动态监测其血清WBC、ESR、hsCRP、PCT浓度在术前、术后第1、2、3、5、7天的数值,定量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术后第1天WBC值升高达到峰值,第2天后逐渐下降,术后第5天恢复到正常范围;ESR在术后缓慢上升,到第5天升高到峰值,后下降;hsCRP术后升高,第2天时达到最大峰值,后逐渐下降;PCT数值则在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骨科内置物术后WBC、ESR、hsCRP、PCT浓度的变化有各自的规律,违反规律的异常升高或降低后再次升高则要考虑感染存在。联合动态监测WBC、ESR、hsCRP、PCT的浓度变化可以指导骨科内置物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传统经后外侧入路和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61髋行微创小切13THA(微创组),30例30髋行常规切口THA(常规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两组切口长度、围术期出血量、输血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耗时、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切口均1期愈合,无相关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随访12-22个月,平均18.3个月。微创组与常规组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分别为(94.4±1.1)分和(94.5±2.0)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THA较传统术式具有切口小、失血少、肌肉关节破坏小、术后疼痛轻微、关节功能恢复迅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费用等优点,但仍需要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与螺旋刀片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对比情况,为临床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采用合理的手术方法提供依据。方法:60例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基于DHS、PFNA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和引流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后,治疗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0%,对照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应用于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可明显降低手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引流量,同时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人工椎板与医用防粘连膜在预防脊柱后路术后椎管内瘢痕粘连的效果。方法纳入自2013-06—2015-06手术治疗的20例L_2椎体爆裂骨折,术中均切除L_2椎板减压,观察组(10例)术中置入n-HA/PA66复合人工椎板预防术后椎管内瘢痕粘连,对照组(10例)术中置入医用防粘连膜预防术后椎管内瘢痕粘连。结果 20例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并且获得至少24周有效随访。术后第1周CT显示所有患者L_(1~3)椎管面积及L_2椎管矢状径均已恢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24周,观察组L_(1~3)椎管面积及L_2椎管矢状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后取内固定术中观察组未发现瘢痕组织与硬膜囊粘连,对照组6例出现不同程度瘢痕增生(Rydell分级:Ⅰ级2例,Ⅱ级3例,Ⅲ级1例)。结论 n-HA/PA66复合人工椎板预防椎板切除术后椎管内瘢痕粘连的效果比医用防粘连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2月在长沙市第四医院采用DHS(DHS组,60例)和PFNA(PFNA组,64例)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1年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分别为,DHS组:(87±4)min、(14.5±0.6)cm、(150±3)ml;PFNA组:(62±3)min、(7.8±0.4)cm、(100±2)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FNA组58例,DHS组53例得到随访,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DHS组为(14.2±0.6)周,PFNA组为(12.4±0.4)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HS组有2例深部血肿,3例复位不满意,2例螺钉切割现象发生,并发症发生率13.2%;PFNA组有1例深部血肿,2例复位不满意,2例骨干劈裂骨折,1例螺钉切割现象,并发症发生率10.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Harris评分髋关节功能DHS组优32例,良15例,优良率88.7%;PFNA组优37例,良14例,优良率8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都能取得良好疗效,PFNA具有损伤小的优势,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究以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英文缩写:MIPPO)为基础,应用锁定加压钢板(英文缩写:LCP)对胫骨远端骨折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MIPPO结合LCP治疗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40例。结果本组40例患者中,评价结果提示18例优(45%),良10例(25%),中2例(5%),所有治疗患者恢复中无出现评价等级差者。以评价等级优、良为效果显著,疗效显著者28例,占60%,其中以A1、A3、B1类型患者恢复好,疗效显著率为97.36%;C3类型疗效显著率为50%。结论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下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应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8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采用PKP手术治疗,统计手术前后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评分,测量椎体高度和Cobb角.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胸背部疼痛消失,无一例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VAS评分由术前平均(9.12士0.55)分降为术后(3.30士0.83)分(P<0.01),Oswestry评分由术前平均(90.60士3.96)分降为术后(35.73士15.11)分(P<0.01),Cobb角由术前的(13.42°士2.46°)到术后(4.53°士0.67°)( P<0.01).结论 PKP能够迅速地改善临床症状,重建脊柱稳定性,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