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感觉功能与早饱症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的胃感觉功能与早饱症状的关系.方法 将4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照是否存在早饱症状分为早饱组和非早饱组,其中早饱组24例(男女各12例),非早饱组24例(男女各12例).运用饮水负荷试验测定胃感觉功能,并与20例对照组的胃感觉功能进行比较.刚出现上腹部饱足感时的饮水量为初次饱足阈值,受试者出现完全饱足或因上腹部症状不能继续饮水时的饮水量即最大饱足阈值.结果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初次饱足阈值和最大饱足阈值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433±60.2)ml比(503±32.45)ml,P<0.01和(784±90.8)ml比(1030±84.8)ml,P<0.01);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早饱组和非早饱组间初次饱足阈值和最大饱足阈值比较无明显差别(430±61.7)ml比(437±59.6)ml,P>0.05和(779±95.1)ml比(788±87.9)ml,P>0.05).5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初次饱足阈值降低,75%的患者最大饱足阈值降低.结论 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确实在胃感觉过敏,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感觉功能与早饱症状之间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惠州市个体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3年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个体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情况,为消毒误区寻找预防对策。方法 2000~2002年分别对我市惠城、大亚湾两区个体医疗机构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剂、物体表面消毒质量监测抽样,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方法与标准进行检测。结果 3年总监测数2374份,合格率为88.75%,其中2000~2002年合格率分别为82.19%、90.49%、90.57%;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剂、物体表面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9.12%、90.04%、80.39%。结论 加强对个体医疗机构的定期监测,找出薄弱环节,落实整改措施,能保证监测合格率的升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实验室技能考核中盲样菌株鉴定过程的分析,表明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是实验室检测能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东省惠州市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探讨消毒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医院感染监控力度。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按照统一的技术方案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消毒质量监测,收集2002-2008年惠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医疗机构进行消毒监测的数据,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8年惠州市区医疗机构消毒监测样品总数依次为3270、2399、3861、5206、5054、5267、4584份,合格率依次为87.40%、93.25%、89.48%、90.34%、87.73%、87.98%、91.19%,总合格率为89.41%。二级以上、一级和社会医疗机构消毒监测样品合格率分别为91.13%、88.05%、87.74%,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0,P〈0.01)。监测样品中病房物体表面合格率最高(97.07%),最低为空气中细菌含量(70.42%)。结论二级以下的医疗机构消毒质量较低,因此,一级和社会医疗机构是消毒监测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46例HIV/AIDS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IV/AIDS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并统计分析其特征。结果 146例HIV/AIDS中,初次检测的CD4+T淋巴细胞平均数为(346.40±182.14)个/μL;其中,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的有40人,占27.4%;200~350个/μL的有43人,占29.5%;不同性别、年龄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在不同免疫状态的各组之间,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在不同范围内的下降数有统计学差异(F=20.505,P0.05);接受了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普遍可以回升,表明抗病毒治疗是有效的。结论 146例HIV/AIDS的CD4+T淋巴细胞免疫水平普遍偏低,初次检测中有27.4%新发现感染者已进入艾滋病期,对HIV感染者进行定期检测T淋巴细胞,对制定预防控制措施、监测病情的进展和制定治疗方案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惠州市公共场所军团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惠州市公共场所的中央空调冷却塔水、温泉水军团菌污染状况。方法随机采集中央空调冷却塔水、温泉水进行细菌培养和军团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共采集水样117份,检出19株嗜肺军团菌,检出率为16.24%。冷却塔水嗜肺军团菌检出率为19.44%,温泉水嗜肺军团菌检出率为11.11%。结论惠州市部分中央空调冷却塔及温泉水存在军团菌的污染,需要加强对军团菌的监测,防止军团菌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惠州市集中空调军团菌污染现状及人群感染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健  徐励琴  罗泽燕  冯伟明  曾健君  刘燕  严宇斌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4):1627-1627,1659,1663
目的:了解惠州市军团菌的污染现状及人群军团菌的感染程度,为制定预防和控制军团菌感染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离鉴定与ELISA方法,对惠州市186份集中空调冷却塔水进行军团菌分离鉴定,对215例暴露人群及152例对照人群进行军团菌抗体IgG检测.结果:本次调查集中空调嗜肺军团菌检出率为51.3%,共检出62株嗜肺军团菌,其中,LP1型37株、LP2~LP14型25株;215份暴露人群中检出军团菌抗体阳性29份,阳性率13.4%,152份对照人群中检出军团菌抗体阳性7份,阳性率4.6%.结论:惠州市集中空调冷却塔水中军团菌污染现状较为严重,已对暴露人群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对这一潜在传染来源应采取立体、有效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慢性腹泻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其差异.方法 对20例慢性腹泻、31例急性腹泻及20例对照组的粪便进行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培养及检测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腹泻患者肠杆菌增加,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类杆菌减少(P<0.01),慢性腹泻患者肠杆菌增加,乳酸杆菌减少(P<0.05).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比较,类杆菌和乳酸杆菌减少更明显(P<0.05).结论 急慢性腹泻患者均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其中急性腹泻更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广东省惠州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系统冷却水及冷凝水中分离的嗜肺军团菌的基因特征,初步建立惠州市嗜肺军团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数据库。方法 采用PFGE技术,对2012-2016年惠州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系统冷却水及冷凝水中分离的35株嗜肺军团菌进行电泳分析获得指纹图谱,并用BioNumerics 6.6软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35株嗜肺军团菌分为29种不同的PFGE带型,菌株间带型相似系数为21.70%~100.00%。每种带型包含1~3株菌,存在5组带型一样的菌株,不存在优势型别;相同PFGE型别的菌株均来源于同一场所;同一场所存在2种以上不同PFGE型别;部分场所的冷却水和冷凝水中分离的菌株存在相同PFGE型别;相同血清型别的菌株经PFGE分型后得到不同的图谱,各菌株间PFGE图谱差异较大。结论 惠州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冷却水及冷凝水中分离的嗜肺军团菌呈现基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1起食物中毒事件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病原学检测及分子分型溯源研究。方法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 4789.7—2013对事件中病例的粪便/肛拭子、可疑食物等10份样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和鉴定。利用荧光PCR对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特异的ToxR基因进行检测,并采用多重荧光PCR对其进行不耐热性溶血毒素(tlh)、耐热直接溶血素(tdh)毒力基因和耐热相关溶血素(trh)毒力基因进行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进行电泳获得指纹图谱,并经Bio Numerics软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4例病例的粪便/肛拭子和2份可疑食物样本中共分离出6株副溶血性弧菌,含5种血清型,分别为O1:KUT、O1:KUT、O3:K6、O4:KUT、OUT:KIII、O3:KUT。6株副溶血性弧菌均扩增出副溶血性弧菌特异的ToxR基因。所有菌株tlh基因均为阳性,分离自病例的粪便/肛拭子的4株菌株tdh毒力基因均为阳性;分离自可疑食物的2株菌株中有1株为tdh毒力基因阳性,另1株为阴性;所有分离菌株trh毒力基因均为阴性。聚类分析显示,菌株间相似系数为62.3%~100.0%。分离自可疑食物的菌株与病例的菌株带型不一致,为不同菌株,分离自病例的同一血清型的菌株同源,不同血清型为不同克隆。结论这是1起由携带tdh毒力基因的O1、O3、O4等多种血清型的不同克隆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