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前期正交试验得出的最佳配方[中等运动量运动+VC(500mg/kg/d)+VE(50mg/kg/d)]的追加实验,检验其对荷瘤小鼠生存期的延长率及免疫器官和肿瘤生长的作用。方法:采用S180肿瘤细胞种于小鼠右腋皮下,每只20万单位肿瘤细胞悬液。共64只雌性Balb/c荷瘤小鼠,建立小鼠肿瘤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VC+VE组、运动组和最佳配方组),每组16只(8只取材,8只观察生存期)。小鼠在接种肿瘤细胞后第5天全部下水游泳30min,第6、7天仅令运动组和最佳配方组适应游泳30min,第8天进行灌胃和游泳运动。干预到第43天每组随机称量8只小鼠体重,脱臼处死小鼠,解剖称量小鼠肿瘤、胸腺和脾脏重量,测量肿瘤最长径、最宽径;剩余小鼠干预到第49天后停止,观察小鼠生存期。结果:最佳配方组小鼠生存期最长,较对照组延长23.3%;肿瘤重量最小,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肿瘤抑制率达到68.7%;胸腺指数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脾指数组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期正交试验得出的最佳配方[中等运动量运动+VC(500mg/kg/d)+VE(50mg/kg/d)]对抑制肿瘤生长具有一定的作用,能够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提示可能通过增强机体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东芝Aquilion ONE 640层CT脑灌注成像(CTP)与CT血管成像(CTA)在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4-06—2015-12收治的28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均在发病后6h内实施CT平扫、CTP与CTA检查,分析平扫及灌注CT表现,计算CTP的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各参数值,并与对侧及半暗带周边相应区灌注参数相对比;重建颈段和脑内动脉CTA图像,采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病变血管情况,对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级评价。所有患者3~7d内行多层螺旋CT复查,评估CTP与CTA在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28例患者经头颅CT平扫发现,11例有可疑脑缺血区,其余17例未见明显异常。行CT脑血管灌注成像发现,患者感兴趣区内rCBF、rCBV、rTTP(病变侧与对照侧灌注参数的相对比值)明显改变,脑梗死区较边缘区TTP更高,CBF、CBV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半暗带区CBF、TTP与对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BV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查发现,10例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7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1例一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结论 CTP早期发现脑梗死患者脑组织中的缺血半暗带,CTA检查可准确判断狭窄或闭塞血管,在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溶栓治疗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酮酸透膜与乳酸穿梭的关系。方法:不同运动能力的20名男性大学生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10人,连续进行不同最大摄氧量百分比递增强度跑台运动,每级负荷运动3分钟,3分钟末取血,测试受试者血乳酸和丙酮酸浓度。结果:(1)运动组乳酸阈平均值出现在75%最大摄氧量强度,对照组出现在65%最大摄氧量强度,两组各级负荷血乳酸值与上一级负荷比较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01)。(2)对照组各级负荷下血丙酮酸浓度与上一级负荷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组在75%、95%最大摄氧量强度下的血丙酮酸浓度与上一级负荷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果表明:(1)丙酮酸在乳酸阈之前不能或不易透过肌细胞膜。(2)提示丙酮酸透膜与运动强度、时相有关,其机制可能与乳酸穿梭到一定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0层CT连续动态容积扫描评价腰椎间盘突出对椎间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8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选用东芝Aquilion One容积CT对腰椎实施连续性640层动态扫描,其范围自屈曲位-20°一直到伸展位﹢20°,测定各个腰椎曲度,腰椎(L3~S1)静态和动态情况下椎间盘突出值、椎间孔面积,统计运动变化情况和所存在相关性。结果:有屈曲到伸展动态监测椎间盘突出等级增加,且两端突出程度有显著差异性(P0.05)。管电流70mA时CTDI vol比常规CT扫描要低,图像质量效果好,诊断价值高。结论:腰椎连续动态CT能够在低X线剂量下得到高质量腰椎多角度屈伸图像,对于运动状态下腰椎间盘突出与椎间孔具有良好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的多模态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肌肉病理活检和基因证实的10例MELAS综合征患者的MRI平扫和增强、MRA、DWI、MRS和ASL表现。结果 8例累及2个及2个以上脑叶,多见于顶叶、枕叶、颞叶皮层及皮层下白质,1例仅累及颞叶海马,1例位于小脑半球。病灶在T_1WI呈低信号,T_2WI和FLAIR呈高信号。DWI呈稍高或高信号,ADC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或呈脑回样、线样强化和条片状强化。ASL病变区呈高灌注,6例于MRS可见Lac双峰。结论多模态MRI表现对MELAS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9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术后给予辅助放、化疗,激素受体阳性者可配合内分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胸大肌和胸小肌,术后辅助化疗或内分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生存情况、复发情况及远处转移情况。结果两组患者6个月、2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2年复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2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2%和4.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在治疗早期乳腺癌时,可最大程度上保留乳房的形体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保证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述生物材料治疗韧带缺损中表面修饰的主要方法及其效果,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检索2000-01/2010-05关于韧带重建生物材料表面修饰方法与应用效果的研究文章,关键词为"生物材料,表面修饰,人工韧带".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22篇文献进行评价.结果:目前为了使生物材料在治疗韧带、肌腱等缺损中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亲和性,要进行生物材料表面改性,通常称为表面修饰.所采用的表面修饰方法主要有固定蛋白质法、固定多肽法、辐射接枝法、离子注入法.研究表明,通过生物材料表面修饰,不仅增进了细胞的黏附,而且促进了细胞的增殖.结论:生物材料的表面修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兼顾材料科学和生物科学的需要,实现优化.理想的表面修饰应该兼顾表面拓扑结构、特异性识别、亲水,疏水平衡、蛋白质吸附等各个方面才能得到功能化的新生组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MRI与CT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96例,入院治疗后均采取颅脑MRI与CT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手段的检出情况及异常部位的发生情况,对比其不同类型颅脑损伤患者检查的一致性。结果 MRI的检出敏感度为83.33%(80/96),漏检率为16.67%(16/96);CT的检出敏感度为70.83%(68/96),漏检率为29.16%(28/96),MR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漏检率明显低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脑内损伤(额叶、颞叶、额颞叶、顶枕叶)、脑深部挫伤及轴外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等)的病灶检出数量分别为42(43.75%)、26(27.08%)、28(29.17%)、18(18.75%)、32(33.33%)及28(29.17%),CT的检出病灶数量分别为22(22.92%)、11(11.46%)、12(12.50%)、14(14.58%)、4(4.17%)及29(30.21%),MRI的病灶检出数量明显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脑叶挫裂伤、脑深部挫裂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两者对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的检出率相当,C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较敏感。结论在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中,MRI的检出敏感性明显优于CT检查,尤其对于脑叶挫裂伤、脑深部挫裂伤的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冀鹏  张亮 《伤残医学杂志》2013,(11):279-280
目的:分析比较X光片及CT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3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X线与CT的检查结果。结果:CT检查的早期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对于关节面狭窄、侵蚀及僵直等局部病变的检出率高于X线检查,数据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扫描的检出率高,准确率高,有比X线片更加明显的检查优势,可以作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原发性颅内绒毛膜癌(PICCC)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该病影像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PICCC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包括分布和形态、密度、信号特点和强化特征。结果1例PICCC位于松果体区,1例位于鞍上,1例位于基底节区,1例沿侧脑室旁分布。CT平扫以高密度为主,CT值为45~65 HU,病灶内可见钙化和出血,增强扫描呈中等程度或明显强化。MRI平扫呈混杂信号,3例T1WI呈等低信号,1例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扫描2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呈花环状强化,1例伴室管膜明显强化。结论PICCC好发于青少年,易合并瘤内出血和钙化,结合血清β-HCG水平升高和临床症状,术前应考虑到PICCC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