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神经组织是人体解剖学和断层解剖学教学的重点,近年随着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的上升,人们对大脑的结构越来越重视,传统的大脑断层标本因其灰质和白质的分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研究注射用米铂的配方及冻干生产工艺。方法 通过冻干溶剂的选择、原料溶解度试验、处方筛选、预冻工艺研究等确定注射用米铂配方和冻干工艺参数的控制范围。结果 确定冻干溶剂采用叔丁醇和环己烷的混合溶剂,环己烷最佳比例范围为10%~30%,药物浓度最佳范围为5~25 mg·mL-1,确定冻干工艺采用阶段性预冻方式。结论 选定的配方和工艺可行,自研制剂与参比制剂质量等同,节约了工艺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缺氧对大鼠肺血管结构重建的影响。方法建立急性缺氧动物模型并用图像分析仪分析缺氧大鼠肺动脉中不同类型肺动脉的形态学改变。结果急性缺氧大鼠肺动脉随缺氧时间的延长MA的数量逐渐减少、PMA和NMA的数量逐渐增多,MT(%)和MA(%)以及中膜细胞数随缺氧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H3和H4组与常氧组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急性缺氧使肺动脉发生了重建,重建的高峰发生在缺氧的第5天和第7天。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检测,观察解毒通络药物干预后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conditioned medium of cerebr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CMECs-CM)特征及其抗缺血及再灌皮质神经元损伤的效应,探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cerebr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CMECs)调控神经元功能的机制。方法:通络救脑注射液(Tongluo Jiunao Injection,TLJNI)作用于正常、缺血和缺血再灌三种培养状态的大鼠CMECs,分别收集有药物干预及无干预的三对无血清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并测定其LDH值。同步原代培养大鼠脑皮质神经元,亦分为正常、缺血、缺血再灌三组,用低(10%)、中(50%)、高(100%)三种浓度的各类CMECs-CM分别作用上述三种培养状态的神经元,测定其LDH漏出率。结果:比较TLJNI干预后的CMECs-CM与无干预的CMECs-CM中LDH漏出值,CMECs缺血组与缺血再灌组经药物干预后均明显降低(P<0.01)。对于缺血神经元,缺血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conditioned medium of ischemic CMECs,Is-CM)高浓度(100%)和TLJNI干预后的缺血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conditioned medium of ischemic CMECs with drug treatment,IsT-CM)高浓度(100%)作用后表现为增加LDH漏出率(P<0.01),而低浓度10%的IsT-CM则降低LDH漏出率(P<0.05);对于缺血再灌神经元,与对照组比较,各类CMECs-CM作用后均能降低神经元LDH漏出率(P<0.05或P<0.01)。比较每种条件液相邻浓度间的效应差异,均以10%或50%的CM降低损伤为佳,正常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conditioned medium of normal CMECs,N-CM)及缺血再灌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conditioned medium of ischemic/reperfusional CMECs,Rp-C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于正常神经元,各类CMECs-CM作用后均增加了神经元LDH漏出率(P<0.05或P<0.01)。比较每种条件液相邻浓度间的效应差异,N-C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TLJNI能够防御CMECs缺血及缺血再灌的损伤,可以通过内皮细胞介导发挥抗缺血及缺血再灌神经元损伤的效应。提示CMECs-CM及TLJNI干预后的CMECs-CM均存在着抗缺血再灌神经元损伤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人体解剖学小课的上课模式以教师在黑板上穿线讲解,在标本、模型上指认结构名称为主,以学生亲自指认标本,教师解答疑问为辅.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对知识结构掌握一知半解;其次,实验室的标本气味大,影响学生的动手积极性,学生不亲自指认标本,解剖小课的机动灵活、师生互动的作用受到一定影响.为了培养符合21世纪中国医学卫生事业要求的合格医学人才,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即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院解剖教研室从2002年起,在临床本科部分班级人体解剖小课进行了以“以问题为中心”学生授课法的尝试,收到可喜效果。  相似文献   
7.
导师小组制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生培养中导师无疑起着核心的作用,导师制的培养模式随着研究生招收人数的增多逐渐显现出不足之处,其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改革导师制入手论述了导师小组制的优势和管理,并对如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苦参素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抑制增殖效应及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用苦参素处理SGC-7901细胞,采用MTT法检测苦参素对细胞的抑制作用,透射电镜观察微丝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结果 在苦参素作用下,SGC-7901细胞呈凋亡改变.细胞凋亡的同时,细胞的活力下降,微丝几近消失,不同浓度的苦参素均可导致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抑.结论 苦参素能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异功散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主要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查找异功散中口服利用度和类药性符合要求的化合物,并通过PubChem、UniProt数据库获得其已知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NCBI Gene、DisGeNET、TTD数据库获得小儿厌食症相关靶点。将异功散和小儿厌食症靶点取交集,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中心度值、紧密中心度值、节点连接度值进一步筛选出关键靶点。将关键靶点蛋白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PyMOL和AutoDock Vina软件将关键靶点和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异功散中共获得139个符合条件的化合物,相对应781个靶点,小儿厌食症共获得靶点2278个,二者交集为369个靶点。通过PPI网络构建得到66个关键靶点,关键靶点的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出生长因子应答、转录调节、癌症通路和蛋白磷酸化通路等生化过程和信号通路与异功散治疗小儿厌食症具有相关性。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山柰酚、槲皮素、柚皮素、戈米辛B、12-异戊烯酰基-2E,8E,10E-白术三醇与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白蛋白(ALB)、P53核内磷酸化蛋白(TP53)、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等靶点具有较好结合能力。结论 异功散通过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因子-κB(NF-κB)、生长因子、癌症、蛋白磷酸化等相关的信号通路来实现对胃肠道消化功能和肠道菌群的调节从而治疗小儿厌食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山楂叶原花青素多聚体(PPC)对血管内皮细胞钙浓度的影响及其机理,以期阐明其血管活性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以Fura-2标记细胞内钙离子,活细胞工作站连续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30 min。结果:12.5~50 mg/L PPC可以浓度依赖地升高HUVECs内钙离子浓度,其作用方式与经典血管内皮细胞钙激动剂ATP明显不同。其中25和50 mg/L的PPC效果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1)。抑制胞内钙释放,对这一作用没有影响;而去除胞外钙离子、使用钠钙交换体抑制剂以及去除胞外钠离子,均可显著抑制,甚至取消PPC的作用。结论:PPC具有显著的血管内皮细胞钙活化作用,这可能是其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机制之一。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胞内钠内流,激活钠钙交换体的逆向转运,从而引起胞外钙内流而达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