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使用轮状病毒疫苗对儿童中轮状病毒肠炎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2010年因腹泻、急诊就诊的2月~3岁儿童,分为疫苗组和非疫苗组,比较其轮状病毒肠炎发病情况、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所有急诊就诊的腹泻患儿中,疫苗组轮状病毒肠炎占11.8%,非疫苗组占39.4%,疫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2±2.1)%,平均住院天数(4.6±1.3)d,住院费用(1857.8±32.4),三者均明显低于非疫苗组并发症发生率(31.7±8.2)%,平均住院天数(6.5±2.8)d,平均住院费用(2356.3±54.2)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可以明显降低轮状病毒肠炎感染,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成本。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31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临床症状分为重症组和轻症组两组,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毛细支气管炎患儿LDH显著升高(P<0.05);入院时,轻症组与重症组LDH分别为316.3±84.6 IU/L、567.8±101.5 IU/L(P<0.05),经过1周治疗后轻症组与重症组LDH分别为188.6±59.5 IU/L、195.4±63.3 IU/L(P<0.05);而且治疗1周后轻症组临床症状均缓解,而重症组有7例患儿临床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LDH水平进一步升高。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LDH的改变可以提示临床症状轻重,对预后判断也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牛奶相关症状评分(CoMiSS)在早期识别婴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中的作用。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对6家儿科门诊疑似CMPA的210例婴儿进行CoMiSS评分,通过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OFC)明确或排除CMPA诊断。同期选取96例健康体检婴儿为对照组。通过ROC曲线评估CoMiSS识别CMP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价其在早期识别婴儿CMPA中的作用。结果 210例疑似CMPA婴儿中,男114例、女96例,中位年龄4.5个月(1~12个月);其中82例确诊CMPA,中位CoMiSS为7.0分(6.0~8.3分);128例非CMPA婴儿的中位CoMiSS为4.0分(3.0~5.0分)。96例对照组中,男42例、女54例,中位年龄4.1个月(1~12个月);中位CoMiSS为 3.0分(2.0~4.0分)。三组间CoMi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52.58,P0.01)。CoMiS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最佳诊断界值为5.5,灵敏度为87.8%,特异度为78.1%。结论 CoMiSS评分临床可操作性强,适合儿科推广。建议以CoMiSS≥6分作为早期识别CMPA标准。  相似文献   
4.
杨朝霞  沈薇  代东伶 《重庆医学》2006,35(18):1671-1673
目的观察虫草菌丝对实验性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治疗效果.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高脂饮食建立大鼠NAFLD模型.同时设正常饮食对照组(Bαsic diet.B组).模型对照组(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组.NAFL组).病理对照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组.NASH组).虫草菌丝治疗组(CS组)。HE染色法观察肝脏病理改变;ELISA测定血清TNF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组织TNFα。解耦联蛋白2(UCP2)表达情况;逆转录PCR检测肝组织UCP2 mRNA;鲎试剂法测血清内毒素。结果(1)NAFL组肝组织广泛脂肪变性.脂质沉积;UCP2表达增加.而TNFα、血清内毒素水平均无显著变化;(2)NASH组肝组织广泛弥漫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坏死,局部纤维组织增生;UCP2、TNFα、血清内毒素水平均显著升高;(3)CS组肝组织广泛脂肪变性.仅有轻微炎性细胞浸润.未见坏死灶及纤维组织增生;UCP2、TNFα、血清内毒素水平均显著下降。结论早期UCP2表达上调.可能是机体的适应性反应.而晚期UCP2过度表达、TNFα水平升高以及内毒素血症共同诱导或加剧脂肪性肝病向脂肪性肝炎.甚至向脂肪性肝纤维化发展。虫草菌丝能发挥有效的护肝作用.可能通过上调UCP2.减轻内毒素血症.下调TNFα等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脂肪肝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多种因素、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其发病;解偶联蛋白2(UCP2)是近年发现的一种线粒体内膜上的载体蛋白,它与线粒体ATP合成、脂质代谢等密切相关。现对UCP2与肥胖、游离脂肪酸(FFA)、活性氧(ROS)、脂质过氧化物(LPO)、胰岛素、瘦素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因素的美系作一阐述.以探讨UCP2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6.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真菌性食管炎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合并真菌性食管炎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例ALL患儿于化疗过程中合并真菌性食管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与同期住院的ALL不同部位感染作比较。结果 3例ALL患儿于化疗期间和化疗后出现上腹痛、呕吐或心前区不适,经胃镜检查诊断为真菌性食管炎。1例患儿伴发热和粒细胞缺乏,3例患儿均接受包含地塞米松的化疗。3例患儿分别经氟康唑、米卡芬净、伊曲康唑治疗2~4周,胃镜复查均治愈。结论 ALL患儿化疗过程中出现上腹部疼痛或心前区不适等症状时应考虑行胃镜检查以及时发现真菌性食管炎,胃镜检查可作为粒细胞缺乏伴感染时寻找真菌感染的手段,真菌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itrin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eonat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caused by citrin deficiency,NICCD)患儿尿液成分改变特点。方法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27例NICCD患儿尿液半乳糖和酪氨酸及其两者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27例中13例患儿有半乳糖合并酪氨酸代谢异常,8例患儿只表现为半乳糖代谢异常,1例患儿仅表现为丝苏氨酸比例倒置,5例患儿尿筛查未发现异常。结论①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NICCD患儿尿液成分有助了解患儿机体代谢情况,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②NICCD患儿常伴有半乳糖及酪氨酸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变异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易感性。方法纳入6~18岁的肥胖伴脂肪肝儿童,进行超声检查、常规体检及生化检测,并提取外周血DNA,对36个脂质代谢相关目标基因进行二代测序,分析这些基因变异与脂肪肝的相关性。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368例肥胖儿童中检出NAFLD 183例,占比为49.7%。在肥胖儿童中随机选取NAFLD及non-NAFLD各100例,NAFLD儿童的体质量、腰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三酰甘油(TG)、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载脂蛋白B(ApoB)均高于non-NAFLD儿童,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间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载脂蛋白A1(ApoA1)、空腹血糖、胰岛素、高密度脂蛋白(HDL)、游离脂肪酸(FFA)以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的胆红素水平均在正常范围。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编码微粒体三酰甘油转运蛋白(MTTP或MTP)的基因MTTP rs2306986(OR=2.70,95%CI:1.38~5.27)、MTTP rs 3792683(OR=7.34,95%CI:2.04~26.50)及编码含patatin样磷脂酶域3的基因PNPLA3rs 738409位点变异(OR=2.11,95%CI:1.31~4.48)是影响NAF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TTP rs 2306986、MTTP rs 3792683、PNPLA3 rs 738409基因变异可能增加儿童NAFLD易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5种国内益生菌菌株(长双歧杆菌6-1株、婴儿双歧杆菌CGMCC313-1株、嗜酸乳杆菌YIT2004株、粪链球菌YIT0072株和酪酸梭状芽胞杆菌CGMCC313-2株)对脐血单核细胞(CBMC)的表达CD4、CD25的影响.方法:取7例健康孕妇的脐血分离出CBMC,分别与上述5种益生菌菌株,以菌和CBMC比例2:1(低)、20:1(中)和200:1(高)共培养24-36小时,同时设阴性对照(PBS)和阳性对照(脂多糖,LPS),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BMC表面CD4CD25分子表达情况.结果:5种益生菌菌株中,除了高剂量的酪酸梭状芽胞杆菌株CGMCC313-2株组CBMC表达CD4CD25与阴性对照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外,其余益生菌组表达CD4CD25与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酪酸梭状芽胞杆菌CGMCC313-2株可影响Tn细胞分化为CD4+CD25+CBMC.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型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的胃镜、腹部彩超特点,探讨胃镜联合腹部彩超检查早期协助诊断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住院的32例腹型HSP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以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行胃镜和腹部彩超检查时未出现皮肤紫癜,回顾性分析其胃镜、腹部彩超特点。结果:胃镜异常表现29例(29/32=90.6%),主要显示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呈现充血、水肿、出血灶、糜烂甚至溃疡,以十二指肠降部病变为著;腹部彩超异常表现25例(25/32=78.1%),受累肠壁主要表现为单发或多发部分肠管壁增厚并血流丰富。胃镜及腹部彩超均有异常改变23例(23/32=71.9%)。2项检查均异常的患儿腹痛后(9.780±3.190) d出现紫癜样皮疹,而其影像检查结果于腹痛后(6.130±1.914) d获得,较临床诊断时间平均提前3.65 d(t=9.23,P<0.01)。结论:腹型HSP患儿的胃镜、腹部超声检查均有异常者较为常见,两者联合检查有助于早期协诊腹型HSP,并能有效地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