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老年人施行髋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精神异常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有明显焦虑症状的患者应用阿普唑仑及其他抗焦虑药物处理,一旦发现精神症状,即予阿立哌唑、奥氮平、舒必利等进行抗精神异常治疗。结果70岁以上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28例,术后精神异常12例,其年龄组分布为70~79岁14例,出现精神异常3例,发病率为21;80~95岁14例;出现精神异常9例,发病率为64,抗精神药物一般用药1周左右,症状缓解,部分患者术后2周出院时,仍需带药出院维持一段时间。最终精神异常症状基本消失。结论老年患者全麻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易发生精神异常,要引起注意,加用抗精神药治疗能取得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后关节活动度变化及屈曲受限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TKR的患者88例,并依据术后患者关节屈曲功能将其分为功能良好组和功能受限组,比较功能良好和功能受限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和围手术期间各项指标,并分析相关因素与TKR后屈曲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患者TKR术后膝关节活动度(ROM)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较术前均有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术后关节屈曲功能将患者分为功能良好组52例和功能受限组36例,其中功能良好组患者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术前HSS评分<60分、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PSA)≥5°、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6分、未行软组织平衡术以及合并术后并发症所占比例低于功能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60岁、BMI≥25 kg/m^(2)、术前HSS评分<60分以及未行软组织平衡术均为TKR后屈曲受限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TKR后膝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年龄≥60岁、BMI≥25 kg/m^(2)、术前HSS评分<60分以及未行软组织平衡术均为TKR后屈曲受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严重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总结VSD技术在骨科损伤中的修复特点。方法对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5例严重皮肤损伤(复杂创面)患者均使用VSD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创面均得到了完全愈合,其中28例患者行1次VSD引流术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肉芽组织红润,颗粒细小,血运丰富,行第2次植皮后植皮成活,创面闭合良好,手术均取得了成功;13例患者行第2次VSD负压引流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肉芽组织红润,颗粒细小,血运丰富,行邮票植皮后取得成功;3例骨髓炎患者,经过2次清创VSD引流后,第3次使用皮瓣转移技术最后闭合创面;1例足背肌腱外露的患者因不愿做皮瓣,用VSD负压技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经过3次VSD负压引流后,肉芽组织生长良好,配用生肌膏后肌腱全部覆盖肉芽组织,植皮后创面闭合。结论 VSD技术是治疗严重四肢大面积皮肤损伤较好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6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2枚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A组),与开放复位内固定(B组)进行对比。结果实验A组愈合25例,出现坏死1例;对照B组愈合27例,出现坏死1例;两组在切口长度、术中时间、出血量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愈合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特点.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51例,按固定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其中21例行PFNA内固定(PFNA组),30例行DHS内固定(DHS组)。对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后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疗效进行比较。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短于DHS组[(52±11.90)min vs(75±23.40)min,P<0.05];术中出血量PFNA组少于DHS组[(150±50)mL vs(450±60)mL,P<0.05];后期并发症发生率PFNA组低于DHS组(4.76%vs 23.33%,P<0.05)。PFNA组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DHS组(95.24%vs 76.67%,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比DHS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黄健  陈影  李远景  丘宏伟  谢伟婵 《全科护理》2020,18(9):1112-1115
[目的]探讨风险预警系统在髋关节置换术后(total hip arthroplasty,THR)预防假体脱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8月在粤北人民医院骨科一区行髋关节置换的病人230例作为对照组,同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在粤北人民医院骨科一区行髋关节置换的病人225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建立风险预警系统观察项目,并比较两组病人的假体脱位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假体脱位4例,发生率1.74%,观察组发生假体脱位1例,发生率0.44%,实施风险预警系统后髋关节置换病人假体脱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后医护合作有效性增强,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病情观察能力增强。[结论]风险预警系统能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假体脱位的发生,增强医护合作及护士护理此类病人的信心,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自1994年以来采用经皮粗丝线环扎固定治疗骸骨骨折22例,收到了确切可靠的效果。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中,男17例,女5例;年龄引一76岁;右滚13例,左滚9例,均闭合性骨折;横断性骨折13例(断端上下分离1.5cm以内者11例,上下分离2.5cm以内者2例),粉碎性骨折9例(上下分离移位皆在Icm以内,前后移位皆在0.5cm以内);伤后入院时间最短半小时,最长5天。多数病人患膝关节肿胀,皮肤青紫擦伤1.2治疗方法:采用区域阻滞麻醉。病人仰卧位,患膝伸直,常规消毒皮肤。麻醉成功后保持患膝关节做屈5。-10o位。术者…  相似文献   
8.
9.
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转移加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青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手段。方法:采用Moore切口,应用带旋股内动脉支大转子支骨瓣转移压螺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26例。随访2年以上。结果:骨折愈合率100%,骨折愈合时间4-9个月,股骨头坏死率7.7%。结论:该术式有解剖学基础,简便易行,是治疗中青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较好方法,尤适用于股骨颈后方有骨缺损。  相似文献   
10.
丘宏伟 《现代医院》2006,6(2):18-19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的修复跟骨开放性骨折术后骨外露并发症的方法。方法腓骨短肌逆行转移肌瓣加植皮术修复8例跟骨术后软组织缺损。结果术后肌瓣全部成活,Ⅰ期愈合7例,1例肌瓣下感染,经换药后愈合。结论腓骨短肌逆行肌瓣转移加植皮修复跟骨开放骨折术后骨外露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