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8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牙本质发育不全(DI)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牙本质发生病变,尤其多发于恒牙。患牙临床表现为棕黄色、釉质缺失、过度磨耗等,修复治疗这类牙具有极高的挑战性。本文报道1例用固定义齿联合活动义齿修复牙本质发育不全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GLTC[示善(goodwill)、倾听(listening)、交流(talking)、合作(cooperation)]医患沟通模式结合病例导入式教学在口腔修复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实习的30名口腔医学本科实习生,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对照组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观察组采用GLTC医患沟通模式结合病例导入式教学。评估两组实习生的临床实习成绩(理论成绩、病历分析成绩、操作成绩、讲课成绩)、实习生进行医患沟通的能力、实习生教学主观评价。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观察组实习生的理论成绩、病历分析成绩、操作成绩、讲课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习生的利物浦医生沟通能力评价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习生教学模式主观评价中提高学习兴趣、集体意识、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临床操作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GLTC医患沟通模式结合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应用在口腔修复实践教学中效果明显,能有效提升实习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满意度及医患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4种不同修复上颌中切牙根管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桩核材料及根管重塑对上颌中切牙应力分布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CBCT 扫描、Mimics软件、Rapidform.xor3、Solidworks软件和Ansys Workbench软件建立4种修复系统的有限元模型,模拟咬合加载,计算Von Mises应力。结果 建立4种包含牙本质、全瓷冠、底层冠、桩核、牙胶尖、牙周膜、粘接剂及牙槽骨的上颌中切牙修复的精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表明桩核材料及粘接剂性能影响牙本质Von Mises应力分布;桩的弹性模量越大,牙本质Von Mises应力越小。其中钴铬合金桩的牙本质Von Mises应力最小,为23.15 MPa。结论 通过建立不同修复上颌中切牙根管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应力分析,可以预测不同材质和结构桩核冠修复系统对上颌中切牙应力分布的影响,为修复系统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全瓷桩核断裂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在氧化铝 -氧化锆纳米复合渗透陶瓷桩上直接烧结形成纳米复合渗透陶瓷核、粘接瓷核及堆塑复合树脂核三种桩核结合方式对瓷桩断裂强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行研制的氧化铝 -氧化锆纳米复合渗透陶瓷 ,制备全瓷桩试件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5件。 A组 :在瓷桩上直接烧结形成瓷核 ;B组 :在瓷桩上粘接瓷核 ;C组 :在瓷桩上直接堆塑光固化复合树脂核。在 INSTRON 4 30 2电子力学万能试验机上垂直瓷桩长轴加载 ,测试瓷桩断裂强度。结果 组间断裂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在氧化铝 -氧化锆纳米复合渗透陶瓷桩上直接烧结形成氧化铝 -氧化锆纳米复合渗透陶瓷核的结合方式 ,对陶瓷桩的断裂强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修饰纯钛表面对细胞早期黏附增殖影响. 方法:利用分子自组装技术氨基化纯钛表面,化学接枝GYRGDS肽,计算不同时点材料表面黏附细胞数;不同浓度RGD肽液预处理接种前细胞,计算材料表面细胞黏附率;MTT法和扫描电镜分别检测材料表面细胞的增殖、生长.结果:RGD肽修饰的纯钛表面细胞早期黏附率、增殖活性和生长情况在各时点均优于未修饰组,高浓度肽液预处理对RGD肽修饰组表面细胞有较强黏附抑制作用.结论:采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可将活性RGD肽稳定的化学接枝于纯钛表面,修饰后材料的细胞早期黏附增殖等生物学行为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纯钛表面钝化态氧化膜进行生物化学活化改性,探讨生物化学改性对钛表面成骨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 24个纯钛试件打磨抛光后均分为4组,每组6个;纯钛组不处理,碱-热处理组行碱-热处理,溶胶涂层组行碱-热处理+溶胶涂层处理,黏附肽组行碱-热处理+溶胶涂层+黏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肽(Glycine-Tyrosine-Arginine-Glycine-Asparticacid-Serine,GYRGDS)处理.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计(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分析各组钛表面化学元素及功能基团组成;在各组钛试件表面接种成骨细胞,经2.05 Pa流体剪切力作用30 min、1 h、2 h,计算细胞残留率.结果 碱-热处理组钛表面富含大量活性羟基,溶胶涂层组钛表面富含大量羟氧基团.黏附肽组钛表面经XPS及FTIR分析检测到酰胺峰,显示GYRGDS肽成功固定于钛表面.流体剪切力作用30 min、1 h和2 h后黏附肽组钛表面的成骨细胞残留率(分别为93.0%、54.4%、34.4%)均高于相应时间点其他组.结论 GYRGDS肽修饰后的钛表面成骨细胞黏附稳定性均优于非GYRGDS肽修饰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RGD)肽修饰的纯钛表面是否有助于提高成骨细胞的抗剪切能力,比较剪切力大小对细胞粘附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处理纯钛组(CpTi组)、对照处理碱-热陈化组(AWTi组)、对照处理溶胶涂层组(ATTi组)和实验处理粘附肽修饰组(RGDTi组)。利用流体应力加力系统,定常流下作用于4组纯钛表面的成骨细胞,计算平均剪切力分别为2.05、3.12、4.20Pa时4组纯钛表面细胞残留率。结果细胞脱落量与剪切力的大小成正比,RGDTi组在2.05、3.12、4.20Pa的流体剪切力作用下,表面细胞残留率分别为92.8%、70.1%、66.8%,多于其他3组。结论RGD有利于提高成骨细胞在纯钛表面粘附稳定性,增加成骨细胞的抗剪切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GⅠ-Ⅱ型铝瓷专用代型材料对铝瓷底层冠适合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切后SMI体式显微镜观察测量的方法测量在专用代型材料上制作的GⅠ-Ⅱ型铝瓷底层冠粘固后的边缘了出量及粘固剂厚度值。结果:粘固后铝瓷底层冠边缘浮出量为44.21μm,整体粘固剂厚度为42.25μm,整体粘固剂厚度为42.25μm,结论:GⅠ-Ⅱ型专用代型材料的凝固膨胀较好地补偿了铝瓷的烧结收缩,制作的铝瓷底层冠具有良好孤边缘适合性。  相似文献   
9.
测试了GI-I型粉浆涂塑铝瓷核冠代型和铝瓷底层在不同烧烤时间、烧烤温度时的线收缩率。结果表明:代型和铝瓷底层在烧烤至120℃时,都有0.02%的线膨胀;烧结烧烤完成后,代型的线收缩率为13.28%;铝瓷的线收缩率为0.21%;代型的收缩主要发生在120~1120℃保持2h的过程中,而铝瓷的收缩主要发生在1120℃保持2h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折裂强度反映修复体所能承受的最大力值。本研究测定了GI—I型粉浆涂塑铝瓷冠修复体和金瓷冠修复体的折裂强度,结果表明,GI一I型粉浆涂塑铝瓷冠的折裂强度为1287.7N,远低于金瓷修复体的折裂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