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3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简介了首钢3号高炉进行烧结矿混装小块焦的工艺流程及方法,作者认为此项操作易接受大风量有利于强化冶炼,降低燃耗提高经济效益,是增产节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手势识别在人机交互领域应用广泛,而手势的自动定位始终是一个难点.通常手势的背景中会出现其他运动物体,所以理论上仅基于运动的定位方法不够准确.由于手势属于非刚性运动,其区域内的匹配决具有更大的残差值,因此在块金字塔匹配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运动残差理论来确定单帧中相对精确的待定手势区域.接而,为了进一步排除错误的待定区域,在相邻图像序列中运用了基于手势连续性的算法来确定手势的正确运动轨迹,进而确定正确的人手区域.实验分为单帧中定位手势待定区域,以及在图像序列中确定手势轨迹2个环节,并分别获得91.05%和83.0%的正确率,其结果较相关论文的定位方法提高了40%到50%.  相似文献   
3.
4.
针对传感器网络下多目标跟踪时目标数量不断变化这一复杂情况,文中对多目标的跟踪和特征管理方法进行了研究。该方法由数据关联、多目标跟踪、特征管理,和信息融合所组成。其中未知数量多目标的跟踪和数据关联通过马尔科夫蒙特卡罗数据关联实现。通过信息融合来整合本地信息,获取所有相邻传感器的本地一致性,最终实现特征管理。试验证明,本方法能够在分布式的传感器网络环境下对多目标进行准确有效地跟踪和特征管理。  相似文献   
5.
6.
近十年来,我国先后兴建了枫树坝、石泉、岩屋潭、牛路岭等空腹重力坝和风滩空腹重力拱坝,其中枫树坝、凤滩和牛路岭工程在空腹内设置了厂房。现除牛路岭工程正在施工外,凤滩工程已初步建成,其余已竣工,均正常运行。实践证明,这种坝型有如下主要优点:1.在河床狭窄、洪水大时,能解决泄洪与厂房布置的矛盾,避免地下工程;2.在空腹内不设置厂房时,能减少水下工程量;3.由于坝体内有空腹,能降低扬压力,有利于坝体稳定;4.由于上述原因创造了某些有利的施工条件,能使工程在较短内时间建成。根据大量的科学试验和工程实践,现已基本掌握了空腹坝设计的主要方法和施工的主要措施,并提供了坝内厂房运行经验,为今后的坝工建设增添了一条新的途径。现有关单位还在继续研究、总结,本刊先发表这篇文章,以后将陆续刊登。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图像采集的灰度均衡,提出了线阵接触式传感器图像灰度自动增益控制的新方法,在了解线阵cIS图像采集系统基本结构的基础L,利用AD9822芯片进行64级增益设置,并采用二分法进行闭环增益参数的调节.实验证明,新方法提高了采集的图像质量,可以取得良好的二值化图像分割效果,并且线阵cIS图像采集系统结构简洁、易实现,能够满足实时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二阶各向异性扩散进行图像去噪容易产生块效应。针对这个方面的不足,通过在整体方差模型中引入高阶耦合项,使图像边缘得到保持的同时得到分片光滑的结果。分析了耦合系数和迭代次数对图像复原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引入高阶耦合项的新模型能够很好地防止块效应的产生。新模型与其他两种模型(整体方差模型、四阶偏微分复原模型)的图像复原相比,最大峰值信噪比比整体方差高出2 dB,比四阶偏微分高出1dB左右。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总结首钢4号高炉生产操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高炉长期高产,稳产的措施,即下部活跃炉缸,上部稳定气流,矮胖型高炉须保持适宜的风速和鼓风动能,以求得活跃的炉缸工作和合理的初始煤气流分布,为进一步发挥无钟多环布料的优势,上部装料要采用多位往复布料方法,稳定炉内煤气流,实现在布料技术上的新突破,为高炉顺行,高产,低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序列号识别是金融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步骤.针对纸币序列号的字符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RBF)的光学字符识别方法.使用工业相机,采集得到纸币图像,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得到序列号区域的二值图像.再根据连通区域信息对单个字符进行分割并归一化,然后提取字符的二维空间分布信息作为特征向量,并结合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进行字符识别.实验证明,该神经网络仅两层隐藏层,结构简单,在小样本集下可达到95%的识别率,并且训练时间在100ms量级,能够很好地满足纸币序列号识别功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