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4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侵彻武器用MEMS大G值加速度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彻武器用大G值加速度计,不仅需要有较宽的加速度测量范围,还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介绍利用MEMS技术研制出的可满足侵彻武器应用需求的集成大G值加速度计,通过分析工作原理、机械结构、信号处理线路的设计,针对实验结果提出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还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一种典型的速度加姿态匹配传递对准模型为例,系统地分析和介绍3种延时误差补偿方法:外推―滤波法、滤波―更新法和建模补偿法。为验证和比较这3种方法的补偿效果,采用S行飞行轨迹进行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该种飞行条件下,3种方法都能够有效地减小传递对准延时误差,其中滤波―更新法对延时误差的补偿最为彻底。  相似文献   
3.
应用四元素法的捷联算法,采用Matlab编程.积分运算采用经典4阶Runge-Kutta算法实现.捷联惯性测量中数学平台和定位解算包括参数初始化、计算装置从惯性器件实时读取数据、载体所在位置重力加速度值计算、速度和位置积分运算等.对可预测的直线轨迹、曲线轨迹对其算法和所编写程序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同时结合一载体运动轨道参数,对各因素对测高误差的影响进行估计,结果证明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4.
传递对准是现代惯性制导武器的关键技术。介绍了传递对准的基本原理,较全面地总结了与传递对准技术相关的理论与方法,包括惯导系统误差模型、匹配方法、可观测性分析、滤波算法、误差补偿技术、仿真和试验方法等,给出了一种可用的传递对准数学模型。围绕传递对准的精确度、速度以及对准算法的鲁棒性,分析和归纳了传递对准技术近年来的进展情况,指出了研究中所遇到的困难,探讨了传递对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慢旋再入体联锁滚转共振特征量的提取及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小型化慢旋再入飞行体在再入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联锁滚转共振现象,从六自由度弹道方程出发,建立了一种联锁滚转共振的搜索模型;对联锁滚转共振时的轨道参数进行了搜索计算,提取出易于检测和识别的特征参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易于工程实现的联锁滚转共振特征参数的检测方法,并对联锁滚转共振特征参数检测装置进行了设计和仿真,最后给出了实验室半实物仿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AD420在远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细介绍了AD420在远程配料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给出了远程配料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7.
结合Windows9x下VC 的运行环境,探讨常用的3种定时方法,并结合实例给出利用多线程实现定时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超高速、超强机动等特定目标的探测和跟踪问题,雷达等传统传感器的量测值少,难于获得有效的探测跟踪,还需要人工情报、专家库信息等异类信息,对于这些信息的配准融合处理尚无有效方法.基于有限集合统计学(FISST)理论,在对几种异类信息进行统一表示并给出相应的滤波处理方法基础上,提出了焦点目标的匹配概率(匹配度)作为异类信息配准指标,并采用卡尔曼证据滤波方法进行计算.最后给出了仿真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模型存在误差或状态突变下传递对准精度误差较大甚至发散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渐消记忆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的传递对准方法,以设计的“速度+积分角速度”匹配模式为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渐消记忆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的方法同经典卡尔曼滤波算法相比提高了传递对准的精度和收敛速度,是解决模型存在较大误差或状态突变下的传递对准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多加速度计测量运动体角运动信息原理的基础上,对无陀螺和单陀螺捷联惯性测量单元的配置方式进行了研究,给出了20多种配置方式;对几种典型配置方式进行了误差分析和比较,得出如下结论:①适当的9加速度计方案和单陀螺方案具有同一数量级精度;②载体转动角速度Ω=10 rad/s,加速度计安装点距载体质量中心距离ρ=20 cm,惯性测量单元连续工作30 s钟情况下,在无陀螺和单陀螺捷联方案中,要求加速度计综合精度约为1.2×10-6m/s2;最后,文章给出了一种新的测量高速三维转动体运动信息的6加速度计无陀螺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