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5 毫秒
1.
中国近视患者的角膜厚度与屈光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了解我国近视眼患者角膜厚度 ,及其与屈光度的相互关系 ,并给出由屈光度预测角膜厚度的回归方程 ,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手术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OrbscanⅡ眼前节系统对 45 9例近视眼患者角膜厚度进行检测 ,包括角膜中央直径为 2mm及角膜中周部上方、颞上、颞侧、颞下、下方、鼻下、鼻侧、鼻上、上方 9个直径为 2mm的测量区 (距视轴3mm)的平均角膜厚度 ;屈光度由 -0 5D至 -2 3 5D不等 ;并对各方位角膜厚度与屈光度作直线相关 ,如有相关性则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中国近视眼患者角膜厚度以中央区最薄 ,鼻上方最厚 ,近视眼患者角膜最薄点多位于颞下方 ( 5 2 72 % ) ;颞下及颞侧角膜厚度与屈光度呈线性负相关 (相关系数r分别为 -0 117、 -0 10 7,P <0 0 5 0 ) ;其它部位与屈光度无相关关系 ;角膜厚度彩色地形图中均为圆形最多 ,依次为椭圆形、偏心圆形、偏心椭圆形。结论 中国近视眼患者角膜厚度的改变多位于颞下及颞侧 ,且角膜厚度随近视度数增加有变薄倾向 ;而最薄点、中央区、颞上、鼻下、鼻侧、鼻上、上方、下方角膜厚度与近视度数增加无关 ;OrbscanⅡ眼前节系统能了解角膜厚度分布情况 ,在角膜屈光手术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LASIK术后糖皮质激素应用方案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评价LASIK术后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时间。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 (双盲 ) ,观察行LASIK治疗的 10 0例 (2 0 0眼 )患者 ,根据术后用药不同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 ,各10 0眼。其中试验组LASIK术后使用典必殊滴眼液一周 ,对照组使用 0 1%氟美童滴眼液一月及托百士滴眼液一周 ,两组患者除术后糖皮质激素应用不同外 ,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及术后其他用药均相同 ;为不掩盖症状 ,术后均不使用人工泪液。观察指标包括术前、术后一日、术后三日、术后一周、术后二周、术后一月、术后三月的眼部症状 (包括疼痛、眼干、异物感 )及体症 ,包括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有效球镜、弥漫性角膜基质炎 (DLK)、荧光素染色 (FL)、眼压。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独立样本U检验 (Mann -WhitneyTest) ,计量资料采用计量资料统计学方法。结果 术后二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DLK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角膜荧光素染色 ,试验组二周时恢复术前水平 ,对照组三月时尚未恢复术前水平 ;其他观察指标各时间段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LASIK术后短期应用强效激素 (一周 )即可获得预期临床效果 ,更有效预防DLK ,以避免长时间使用激素的副作用 ,同时方便患者使用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三种仪器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超声波角膜测厚仪及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角膜测厚系统(OrbscanⅡ系统)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差异及测量的可重复性.[方法]分别用OCT、超声波角膜测厚仪和OrbscanⅡ系统测量近视患者34例(68只眼)的CCT并对测量值进行比较,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不同仪器间测量值的相关性;随机选择15例(30只眼)用三种仪器依次重复测量中央角膜厚度3次,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3种仪器重复测量值的方差.[结果]OCT、超声波角膜测厚仪、OrbscanⅡ系统测得的CCT平均值分别为(515±33)μm、(535±35)μm和(534±44)μm,OCT的测量值比超声波角膜测厚仪与OrbscanⅡ的测量值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和0.003),超声波角膜测厚仪与OrbscanⅡ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0).OCT测量的CCT值与超声波角膜测厚仪(r=0.980,P<0.001)和OrbscanⅡ系统(r=0.963,P<0.001)测量的CCT值呈正相关.OCT、超声波角膜测厚仪、OrbscanⅡ系统CCT重复测量值的方差分别为(3.75±3.05)、(6.53±3.02)和(5.26±2.98).OCT的方差与超声波角膜厚度测量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OrbscanⅡ系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结论]OCT测量的CCT值最小;OCT与超声波角膜测厚仪和ObscanⅡ系统对CCT测量值的相关性较好;OCT测量CCT的可重复性较好,可以作为中央角膜厚度测量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多焦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Multifocal LASIK)后角膜非球面特点及其与手术效应的关系.方法 对主视眼(对照眼)接受常规LASIK手术,非主视眼(实验眼)接受多焦点LASIK手术.主要检测项目:角膜地形图(分析角膜非球面特点)、对比敏感度、调节幅度、分析术后角膜非球面特点.结果 多焦点眼术前调节幅度平均为为(-4.11±1.11)D(-2.00~-6.25D),术后6月平均为(-4.95±0.83)D(-3.25~6.50D),术后和术前比,平均增加(0.84±0.61)D(0~-2.25D).手术前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6mm拟合球面Q值,术后6月,实验眼O值平均为0.081±0.274(-0.53~+0.53),对照眼为0.464±0.266(-0.02~+0.9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mm拟合球面Q值,术后6月,实验眼Q值平均为-0.235±0.386(-0.944~+0.424),对照眼为0.259±0.328(-0.013~+0.88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多焦点眼术后较术前向负Q值反转,而对照眼趋向正Q值.结论 多焦点LASIK手术后角膜中央区非球面特点是拟调节力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观察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将86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B组前2/3疗程常规设野放射治疗4周,后1/3疗程改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全疗程41~44 d。A组放射治疗同B组,同时采用顺铂、5-氟尿嘧啶化疗。结果 2、3年局控率A组分别为75.4 %、60.3 %,明显优于B组的68.4 %、45.8 %(P<0.05),2、3年生存率在A、B两组分别为72.4 %、48.5 %和55.1 %、35.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处转移率A组为13.3 %,明显低于B组的39.0 %(P<0.01)。结论 同步放化疗能提高中晚期食管癌局控率及短期生存率,降低远处转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焦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老视前近视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共32例(64只眼)近视眼患者,平均年龄(38.5 ±2.7)岁;主视眼行常规LASIK,非主视眼行多焦点LASIK.检测项目:远近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眼压、超声角膜厚度、对比敏感度、调节幅度、焦深、波阵面像差等.对计量资料计算均数和标准差,检验水准α为0.05,对数据进行双侧检验.将调节增幅和术后角膜多焦点指数、手术前后球差改变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随访6~11个月,平均(7±3)个月.非主视眼术前近视力为(LogMAR-0.082±0.220),术后6个月为(LogMAR-0.004±0.213),术后较术前提高(t=4.108,P=0.009);主视眼术前近视力(LogMAR-0.055±0.218),术后6个月为(LogMAR-0.034±0.1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1.P=0.334).术后6个月6 mm拟合球面Q值,非主视眼平均为(0.08±0.27),主视眼平均为(0.46±0.2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1,P=0.000).非主视眼术后角膜中央区出现高屈光力范围(手术预期视近区域),平均为(5.64±3.05)mm2;术后6个月,非主视眼4只眼(12.5%)出现正球差,平均均方根值为(-0.204±0.195)μ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2,P=0.600);主视眼无正球差出现,均方根值为-0.791~-0.083μm,平均(-0.470±0.208)μm,和术前相比负球差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22,P=0.000),术后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14,P=0.000).非主视眼术后6个月调节幅度较术前增加(0.84±0.61)D,主视眼较术前降低(0.10±0.67)D.非主视眼手术后调节力增幅和术后角膜多焦点指数、球差改变具有相关关系.结论 多焦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老视前近视安全、有效.多焦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伪调节,角膜多焦点性质和非球面性是手术后伪调节产生的根源,伪调节和术后负球差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研究非球面因子Q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散光的疗效.方法 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接受Q值引导LASIK患者43例(43只眼)作为试验组,同期接受常规LASIK患者41例(41只眼)作为对照组,均取右眼进行分析,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随访时间为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检查项目包括: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眼压、波阵面像差、超声角膜厚度、对比敏感度等.应用SPSS 13.0软件包,对手术前后Q值、瞳孔直径、像差、对比敏感度、切削深度等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对有效光区和术前预期矫正的有效球镜度、K值、Q值、切削深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试验组裸眼视力≥1.0占97.67%,对照组裸眼视力≥1.0占97.56%;试验组和对照组最佳球镜度均在-0.50~+0.50 D,试验组平均为(-0.19±0.20)D,对照组平均为(-0.17±0.17)D;试验组Q值平均为(0.50±0.28),对照组平均为(0.82±0.4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4,P=0.033);试验组球差平均为(-0.265±0.156) μm,对照组平均为(-0.487±0.159)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72,P=0.011);试验组对比敏感度术后1个月恢复术前水平,对照组术后3个月恢复术前水平;术后3个月试验组有效光区平均(5.74±0.22)mm,对照组平均(5.34±0.2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52,P=0.013).结论 Q值引导LASIK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和常规LASIK相比,Q值引导LASIK矫正球差具有优势,术后视觉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8.
飞秒激光辅助个体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早期治疗效果,并与常规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比较.方法 在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角膜切削前,分别使用飞秒激光机和Moria M2微型角膜板层刀为各30例(飞秒组和机械组各60只眼)近视患者制作同厚度角膜瓣,手术前后观察裸眼视力、眼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3个月两组裸眼视力均提高,有效性和安全性指数:飞秒组:1.19;1.20.机械组:1.16;1.15.术后两组等效球镜度数变化相似.两组术后3个月,飞秒组球差增加小于机械组.飞秒组最高空间频率(18c/deg)对比敏感度比术前提高.机械组相同频率对比敏感度术后1月下降,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与使用Moria M2微型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的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手术比较,使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手术后早期,裸眼视力相似,球差增加较少,屈光状态更稳定,高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增加更多,显示出更好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165例患者全部来自门诊病例,年龄6~40岁,病程1~2天60例,3~15天105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博莱霉素联合榄香烯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对37例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完全缓解(CR)14例(37.84%),部分缓解(PR)20例(54.05%),无变化(NC)3例(8.11%)。生活质量改善者3l例(83.78%),稳定者6例(16.22%),无下降者。毒副反应主要有:发热5例(13.5l%),胸痛3例(8.1l%),消化道反应2例(5.41%),皆为I度。结论 博莱霉素联合榄香烯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好,毒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