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7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认为,参与细胞免疫的CD4+T淋巴细胞可分为Th1和Th2等细胞亚群,他们各自以不同的角色参与免疫应答.近年来,研究发现了一类新型的效应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7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simvastatin)预处理对Pringle手法肝细胞癌切除术后肝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73例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Simvastatin组(simvastatin预处理,n=38,患者术前3 d按20 mg/d口服simvastatin)。分别于手术开腹后和关腹前收集部分肝组织作为标本,于术前和术后第1天采集患者血清。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白蛋白(albumin,ALB)以评估肝细胞损伤;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IL?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试剂盒检测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蛋白(C/EBP?homologous protein,CHOP)水平。结果:Simvastatin组术后第1天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RT?PCR提示Simvastatin组IL?1、IL?6、INOS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 0.05)。Simvastatin组血清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Western blot显示Simvastatin组CHOP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减少。结论:对于肝细胞癌患者,辛伐他汀预处理可有效缓解Pringle手法肝部分切除术后的肝功能损伤,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iR?1254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①RT?qPCR检测miR?1254在肝癌和癌旁组织或细胞系中的表达。②构建过表达和敲低miR?1254的肝癌细胞系,Transwell实验与HUVEC体外成管实验研究miR?1254对肝癌细胞迁移、侵袭与血管形成的影响。③Target Scan预测miR?1254的靶基因,RT?qPCR与Western blot测定靶基因的表达,双重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证实miR?1254的靶基因。结果:①miR?1254在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上调(P < 0.01);②miR?1254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与血管形成;③配对盒基因5(paired box gene 5,PAX5)在肝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下调,PAX5是miR?1254的直接靶标,miR?1254负向调控肝癌中PAX5的表达;④过表达PAX5能够逆转过表达miR?1254对肝癌细胞进展的的促进作用。结论:miR?1254通过靶向PAX5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与血管形成,因而它是肝癌的一个潜在的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体外持续低温氧合机械灌注对小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肝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根据灌注保存方式不同分为新鲜供肝低温保存组(FC组)、DCD供肝低温保存组(DC组)和DCD供肝低温氧合机械灌注组(DP组),每组6只。低温灌注保存供肝6h后,收集保存过供肝的威斯康星大学保存液(University of Wisconsin solution,UW液),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收集3组小鼠肝组织,切片,行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改变,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观察3组小鼠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保存6h后,DC组与DP组的UW液中的ALT、AST含量均明显高于FC组(均为P<0.01);DP组的ALT和AST含量均明显低于DC组(均为P<0.01)。光学显微镜下,FC组未见明显坏死区域,DC组肝细胞损伤严重,DP组肝组织未见明显损伤及坏死。荧光显微镜下,FC、DP两组肝细胞凋亡程度轻微,DC组肝细胞形态极不规则,肝细胞坏死严重。结论持续低温氧合机械灌注可减轻肝细胞损伤和凋亡,为DCD肝移植的器官保存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经皮穿刺活检术属非血管性介入诊疗的一项重要技术 ,该技术成功的关键是准确的病变定位并在影像系统监视下进行操作以及选用合适的活检针[1] 。CT组织分辨率高 ,近年来已作为影像导向手段应用于经皮穿刺活检术中。我们自 1999年 3月以来开展了CT引导下用弹枪式自动切割活检针经皮穿刺活检术 ,现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37例患者 ,其中男性 2 8例 ,女性 9例 ,年龄 2 3~ 72岁 ,平均 6 2岁。肺内病变 2 1例 ,纵隔病变 5例 ,胸膜病变 3例 ,腹部病变 8例。所用CT机为DELTASCAN2 0 6 0第 4代机型 ,穿刺针为COOK公司QCS…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药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45例尿液细菌培养均呈阳性,共分离出10种45株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3.7%居第1位,皮葡萄球菌17.8%居第2位,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有最高的敏感性,而对哌拉西林的敏感性最差.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有最高的敏感性,而对青霉素的敏感性最差.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上治疗与预防要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以往认为,参与细胞免疫的CD4+T淋巴细胞可分为Th1和Th2等细胞亚群,他们各自以不同的角色参与免疫应答.近年来,研究发现了一类新型的效应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7细胞.  相似文献   
8.
内质网应激(ERS)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自我保护机制,能够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UPR),促进细胞的生存,但持续的ERS将导致细胞的凋亡。肝细胞内存在大量的内质网,许多肝脏相关疾病均与内质网应激有关,如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肝病,中毒性肝损伤,病毒性肝炎,肝恶性肿瘤及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本文将从ERS在肝脏相关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在肝病干预治疗上的意义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多种化学消融术联合注射治疗肺肝部实体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肺、肝癌患者CT引导下穿刺行50%浓度乙酸,无水乙醇及抗癌药联合注射,尽量一次治疗完全弥散填充病灶消融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 29例一次治疗病灶基本完全药液弥散填充,7例5d后再次治疗完全弥散填充。1月后复查CT均可见病灶有不同程度缩小和/或坏死。半年后27例(27/31)复查病灶缩小及坏死明显,4例(4/31)病灶有增大但其内仍有部分坏死及碘油充填区,5例死于脏器功能衰竭及其它合并症,2例出现远处转移。未见出现治疗加重肝、肺、肾功能衰竭情况及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CT引导下经皮多种化学消融术联合注射治疗肺肝部实体恶性肿瘤可使每次治疗病灶最大程度整个范围内药物弥散填充,保证较好的作用效果,而全身作用小,适应面扩宽,减少了治疗次数及相应创伤,增加了患者治疗耐受性,可重复治疗,并可对一些骨转移灶同时行消融及止痛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肝门部胆管癌(HCCa),是指位于胆囊管开口及以上的肝外胆管黏膜上皮癌,是肝外胆管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40%~60%),它常侵犯左、右肝管汇合部以及一侧或双侧肝管[1-2]。近年来,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肝门区结构复杂,肿瘤与门静脉、肝动脉等紧邻,肝门部胆管癌容易出现血管、神经侵犯以及淋巴结转移;加之位置隐匿,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患者往往因出现黄疸等晚期症状才会就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