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评价高粘度骨水泥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恢复椎体高度的矫正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5-2015-05月期间在我院采用高粘度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107例(123个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记录患者术中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弥散分布程度,术前与术后椎体前缘、中央高度及后凸Cobb角,计算椎体前缘恢复高度、后凸Cobb角纠正度数,根据骨水泥注入量将患者分为D1组(注入量4 ml)和D2组(注入量≤4 ml),根据骨水泥弥散分布程度将患者分为V1组(填充率15%)和V2组(填充率≤15%),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椎体前缘、中央高度及后凸Cobb角,对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程度与骨折椎体恢复高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使用高粘度骨水泥系统注入椎体后近80%椎体高度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平均(4.6±3.8)mm。通过手术前后X线测量比较,椎体前缘压缩改善程度(13.1±10.8)%,椎体中央压缩改善程度(7.3±6.9)%,后凸cobb角平均纠正(-6.5±4.6)°。D1组76椎,D2组47椎,D1组:术前:椎体前缘平均高度(18.4±5.5)mm,椎体中央平均高度(20.8±5.3)mm,后凸Cobb角(21.6±6.7)°;术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24.3±4.7)mm,椎体中央平均高度(24.9±4.8)mm,后凸Cobb角(12.5±5.6)°。D2组:术前:椎体前缘平均高度(17.5±5.7)mm,椎体中央平均高度(19.1±5.6)mm,后凸Cobb角(22.3±6.5)°;术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21.6±6.1)mm,椎体中央平均高度(22.8±5.0)mm,后凸Cobb角(15.6±6.2)°。两组术前和术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和后凸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1组98椎,V2组25椎,V1组:术前:椎体前缘平均高度(17.9±5.7)mm,椎体中央平均高度(19.2±4.8)mm,后凸Cobb角(20.3±6.7)°;术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23.8±4.2)mm,椎体中央平均高度(23.9±3.8)mm,后凸Cobb角(13.8±4.8)°。V2组:术前:椎体前缘平均高度(18.6±6.2)mm,椎体中央平均高度(21.0±5.8)mm,后凸Cobb角(19.0±6.2)°;术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20.5±6.9)mm,椎体中央平均高度(21.4±6.3)mm,后凸Cobb角(16.9±7.5)°。V1组术前和术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椎体中央平均高度和后凸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2组术前和术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椎体中央平均高度和后凸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椎体恢复高度与骨水泥注入量呈正相关(r=0.618,P0.001),骨折椎体恢复高度与骨水泥弥散程度呈正相关(r=0.626,P0.001)。结论高粘度骨水泥可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后凸畸形,且骨水泥注入量增加和骨水泥弥散形态良好有助于椎体高度的进一步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与椎间融合修复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终板骨软骨炎中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手术治疗且随访时间≥1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终板骨软骨炎1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6例,女50例;年龄为33~69岁,平均年龄42.7岁。均为单节段,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55例(男35例,女20例),累及L3~4节段3例,L4~5节段27例,L5S1节段25例,在其临床症状较重一侧进行经皮椎间孔镜下神经减压、髓核摘除术;采取椎间融合修复手术患者61例(男31例,女30例),累及L3~4节段5例,L4~5节段29例,L5S1节段27例,在责任椎间节段行椎板减压,切除椎间盘组织,植骨融合椎间关节,提供坚强椎弓根螺钉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随访时观察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随访12~24个月,平均17.8个月。脊柱内镜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椎间融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首次、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VAS、ODI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内镜组优良率为92.7%(51/55),椎间融合组优良率88.5%(54/6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内镜同椎间融合修复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终板骨软骨炎中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且疗效无差异,但脊柱内镜手术创伤小,住院治疗和恢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LC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观察组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显著,骨折愈合率高且愈合质量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粘度与高粘度骨水泥注入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对2012-10-2015-03采用PVP治疗且随访时间≥1年的11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使用骨水泥粘度不同分为2组:中粘度组71例,男21例,女50例,平均年龄为(68.6±8.6)岁,应用中粘度骨水泥进行治疗。高粘度骨水泥组47例,男15例,女32例;平均年龄为(69.1±8.9)岁,应用高粘度骨水泥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程度、后凸Cobb角矫正度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粘度组患者手术时间[(40.6±9.2)min]较中粘度组[(49.2±10.3)min]短,高粘度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27.7%(13/47)]较中粘度组[36.6%(26/71)]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注入量、术后椎体前缘压缩改善程度及后凸Cobb角矫正度数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低于术后24 h,术后12个月ODI评分低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之间术后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粘度与高粘度骨水泥应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高粘度骨水泥操作简单,注射易操控,骨水泥渗漏率低,相对中粘度骨水泥手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