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致白内障基因热休克因子4b(Hsf4b)K65R位点突变对其调控下游热休克蛋白(HSP)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KOD-Plus-Mutagenesis-Kit试剂盒构建pWZL-blast-HA-Hsf4b/K65R赖氨酸突变质粒;通过慢病毒感染小鼠晶状体上皮细胞mLEC构建稳定表达Hsf4b/K65R突变质粒的细胞株;Western blotting检测Hsf4b在mLEC K65R点突变细胞株和野生株中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及real-time PCR检测K65R点突变后下游蛋白Hsp70、Hsp90、Hsp27和CryAB表达的变化。结果:阳性克隆PCR及基因测序证明慢病毒载体pWZL-blast-HAHsf4b/K65R构建成功。K65R点突变后不影响Hsf4b在小鼠晶状体上皮细胞mLEC中的表达,但能影响下游蛋白CryAB、Hsp27、Hsp70i和Hsp90a的表达。结论:pWZL-blast-HA-Hsf4b/K65R载体可用于慢病毒感染稳定细胞株构建。Hsf4b K65R位点突变能显著影响其对热休克蛋白的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介素-6(IL-6)对慢性骨髓炎(Chronic osteomyelitis,COM)患者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并分析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方法选择丽水市中心医院骨科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慢性骨髓炎感染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分别选择同期接受治疗的非感染性慢性骨髓炎患者50例及健康体检者50名纳入非感染组及对照组。分析研究组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比较三组血清TNF-α、ESR、IL-6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共检出病原菌8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8株占60.00%,革兰阴性菌32株占40.0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未检出对氨苄青霉素、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研究组TNF-α、IL-6、ESR分别为(49.75±14.08)pg/ml、(21.27±6.34)pg/ml、(26.24±5.31)mm/h高于非感染组(29.31±12.43)pg/ml、(10.83±3.24)pg/ml、(16.48±4.27)mm/h及对照组(P<0.05);TNF-α、IL-6、ESR三项指标联合用于慢性骨髓炎患者感染的诊断曲线下面积(AUC)为0.894,特异度为86.95%,敏感度为84.30%,阳性预测值为86.24%,阴性预测值为61.57%,高于单指标检测水平(P<0.05)。结论临床中可多选择氨苄青霉素、万古霉素及替加环素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COM的抗菌治疗用药,TNF-α、IL-6、ESR三项指标联合对于COM合并感染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通道螺钉技术治疗骨盆环脆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35例骨盆环脆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23例;年龄65~99(75.4±7.8)岁。根据Rommens骨盆环脆性骨折综合类型系统进行分类,其中Ⅱb型13例,Ⅱc型7例,Ⅲa 型8例,Ⅲb 型2 例,Ⅲc 型2 例,Ⅳb型1例,Ⅳc型2例。所有患者前后环采用通道螺钉技术固定,根据骨盆前环固定方式不同分为2组:骨盆前方皮下内固定装置(anterior subcutaneous pelvic internal fixator,INFIX)组12例,采用椎弓钉棒系统固定;螺钉组23例,采用耻骨联合、耻骨上支或髋臼前柱空心螺钉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内固定费用以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同时比较术后骨折复位质量Matta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系统功能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为12~39(16.5±5.4)个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内固定费用方面,螺钉组内固定费用2 914(2 914,4 371)元明显低于INFIX组6 205(6 205,6 205)元(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术后1周、3个月时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病例术后1周、3个月VAS评分明显优于入院时(P<0.05)。两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质量和末次随访时疗效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通道螺钉技术行前环INFIX或空心螺钉固定联合后环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骨盆环脆性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能有效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软骨下阻挡技术联合钢板螺钉双平面固定治疗复杂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7月至2019年12月共收治髋臼后壁骨折47例,依据内固定技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23例(单纯外侧钢板螺钉支撑外围阻挡固定)和研究组24例(软骨下阻挡技术联合外侧钢板螺钉支撑双平面固定)。对照组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8~68(40.9±7.2)岁,术前准备4~13(7.9±1.5) d。研究组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20~71(41.7±7.9)岁,术前准备4~12(7.5±1.9) d。两组均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且获得至少1年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术后1年的髋关节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至少1年的随访。术后1年研究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16.042±1.517)分,高于对照组(14.696±1.222)分(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Matta骨折复位质量评价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软骨下阻挡技术联合钢板螺钉双平面固定技术治疗复杂髋臼后壁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应用髂腰固定术治疗U型骶骨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髂腰固定术治疗14例U型骶骨骨折,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24~48(35.4±6.5)岁。术后对获得随访的患者分别进行骨愈合、神经功能、临床功能评价及并发症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时间16~36(26.0±5.9)个月,骨愈合完全负重时间9~16 (12.4±2.0)周。术后发生1例手术切口感染,1例髂骨钉穿出至髂骨外,无压疮、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根据Gihbons神经功能评分,由术前的(2.9±0.9)分恢复至术后的(2.1±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P=0.00)。术后骶骨畸形角度由术前(41.4±11.2)°改善为末次随访时(28.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P=0.00)。根据Majeed临床功能评价标准,术后末次随访疼痛(23.21±3.17)分,站立(25.57±3.94)分,坐(7.71±1.54)分,性生活(2.64±0.92)分,工作能力(16.14±2.41)分,总分(75.30±8.10)分,疗效优2例,良10例,可2例。结论:髂腰固定术是治疗U型骶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内固定坚强、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小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Fc融合基因(CTLA4-Fc)的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为后续在小鼠体内研究CTLA4-Fc抗肿瘤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Gene Runner 软件设计并合成互为搭桥、互为模板的CTLA4融合基因引物,利用重叠PCR方法扩增获得CTLA4基因片段,与pcDNA3.1(+)/Fc (Mouse IgG2a)质粒同时进行双酶切,连接合成CTLA4-Fc融合基因表达质粒;菌落PCR扩增、双酶切以及测序鉴定后,在293T细胞中瞬时转染表达融合基因的质粒,ELISA法检测其在293T细胞内的蛋白表达含量。结果 成功构建CTLA4-Fc融合基因。经菌落PCR和双酶切,琼脂糖电泳检测到CTLA4-Fc片段长度为1 200 bp,CTLA4片段长度为568 bp DNA。将阳性重组克隆菌落挑于液体LB培养基中扩大培养并将菌液送公司测序,测序结果证实DNA序列与GenBank同源性为100%。通过ELISA方法能够检测到CTLA4-Fc质粒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结论 CTLA4-Fc融合基因正确克隆入pcDNA3.1(+)/Fc (Mouse IgG2a)质粒中,该质粒能够在293T细胞中表达。本研究利用重叠PCR技术扩增获得CTLA4基因序列,能够快速获得目的 基因扩增产物,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谢盼盼  叶方  叶积飞 《中国骨伤》2018,31(9):880-884
距骨软骨损伤的诊断可依据患者的症状、病史、MRI检查、详细的体格检查及关节镜检查,治疗上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风险较小,对于轻度损伤效果好;手术治疗包括清创、骨髓刺激术、内固定术以及软骨移植、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关节腔内注射生物附加物、超声波及电磁刺激技术、组织工程技术等。目前临床最常使用的方法是清创骨髓刺激术、软骨移植及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清创、骨髓刺激术在关节镜下微创进行,操作简单、费用低、手术效果好、患者术后疼痛轻,但其术后形成的是纤维软骨,对于小范围损伤成功率较高,一旦失败将造成更大范围的缺损。软骨移植术可以Ⅰ期完成手术,达到透明软骨恢复,但是供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性变化。软骨细胞移植术能解决初次治疗失败后遗留的较大骨软骨缺损,不影响供区,可达到透明软骨修复。但其治疗时间长,必须分期手术及治疗费用较高。各种治疗方法近期治疗效果满意,但远期疗效仍值得商榷。对于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及新兴的组织工程学治疗技术,仍具有广阔的科研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7年10月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TLIF治疗的3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以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疗效。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不同部位椎间隙高度及手术节段椎间Cobb角,并评估术后椎间融合情况,分析相关并发症。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2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00 mL,平均住院时间为12 d,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随访10~12年,平均11.3年,末次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ODI及影像学测量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椎间总融合率为94.7%(36/38)。12例(31.6%)患者相邻节段发生退行性变。未发现继发性脊柱侧凸,未见融合器移位或螺钉松动、断裂等情况。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创伤小,疗效显著,但必须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单侧固定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5年以上随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治疗的2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34~68岁,平均52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疗效,通过影像学测量不同部位椎间隙高度,并评估末次随访时椎体间融合情况,观察相关并发症。结果:24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访5~8年,平均6.7年。VAS腰痛评分由术前的7.82±0.71下降到末次随访时的1.87±0.81(P0.05),VAS腿痛评分由术前的8.42±1.24下降到末次随访时的2.23±1.62(P0.05)。ODI由术前的(53.42±8.26)%下降到末次随访时的(12.45±7.67)%(P0.05)。术后手术节段不同部位的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提高(P0.05),但是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后3个月相比下降(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手术侧椎间隙高度与对侧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末次随访时手术对侧椎间隙高度丢失程度较大。末次随访时椎体间总融合率为95.8%。通过影像学检查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为45.8%,多裂肌纤维化发生率为8.3%。未发现继发性脊柱侧弯,cage移位及螺钉松动、断裂等情况。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单侧固定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作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5年以上随访疗效满意。但是单侧固定存在手术侧椎间隙高度的丢失及相邻节段退变等问题,需进一步临床研究去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