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监护性麻醉(MAC)患者不同新鲜气流量(FGF)下经鼻咽通气管监测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方法 择期在MAC下行单纯乳腺区段切除术女性患者20例,ASA Ⅰ或Ⅱ级.患者入室后依次静脉给予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及丙泊酚,当OAA/S为2~3分、RR为10~15次/分时,测量经鼻翼至耳垂的距离,选择经左/右侧鼻孔置入鼻咽通气管(一般为ID 7~7.5 mm)达咽部,调整鼻咽通气管位置,使得PETCO2波形为方波,随后调整FGF为1 L/min,调整10 min后,记录此时的PETCO2及测量PaCO2.按以上方法,依次调整FGF至1.5、2 L/min,分别记录相应的PET CO2及PaCO2.结果 FGF为1、1.5、2 L/min时,PETCO2与PaCO2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7、0.925、0.852(P<0.01).结论 MAC下当OAA/S为2~3分,RR为10~15次/分时,采用鼻咽通气管保持FGF1~2 L/min,PETCO2与PaCO2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1例矽肺伴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病例在2013年6月至2019年5月的病情演变.患者男,31岁,磨石工人,以“反复咳嗽、咳痰3年,气喘半年,加剧伴发热7d”为主诉于2013年6月27日首次就诊.胸部CT提示纵隔及双肺门多发淋巴结肿大伴钙化,双肺见多发斑片状高密度病灶,以双下肺明显.CT引导肺穿刺病理符合尘肺合并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诊断为矽肺合并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给予全身糖皮质激素(激素)治疗,短期效果好,但易复发.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先后出现6次复发,胸部CT提示双肺病灶呈多发性、多形性、复发性及游走性改变.激素加量治疗仍然有效,但总体治疗效果逐渐变差.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多次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巨块型矽结节形成并逐渐加重,肺功能逐渐恶化.患者活动后气喘逐渐加剧,目前已无法耐受体力活动,基本丧失劳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鼻咽通气道用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在麻醉恢复期维持上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择期全麻患者120例,年龄65~75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鼻咽通气道(A组),口咽通气道(B组),手法托颌组(C组),每组40例.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随即A组置入鼻咽通气道,B组置人口咽通气道,C组手法托颌,三组均用面罩吸氧(氧流量2 L/min).记录A、B组置入口/鼻通气道时间及一次置管成功率,观察三组拔除气管导管前(To)、拔管后/置入通气管(C组手法托颌)后5 min(T1)、10 min(T2)、20 min(T3)的SpO2、PaCO2、HR、SBP、DBP,T3后即对三组进行舒适度VAS评分.结果 T2、T3时B、C组PaCO2、SBP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A组(P<0.05),VAS评分A组明显高于B、C组(P<0.05).结论 鼻咽通气道维持麻醉恢复期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的上呼吸道通畅效果较为理想,且患者耐受性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监测幼儿吸入七氟醚麻醉深度的准确性.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儿50例,年龄1~3岁,ASA分级Ⅰ或Ⅱ级,异丙酚-顺阿曲库铵-瑞芬太尼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维持PETCO2 35~ 45 mm Hg.随后高氧流量6 L/min洗入七氟醚,15 min后氧流量降低为3 L/min,调节呼气末七氟醚浓度(CETSev)依次为2.5%、2.8%、3.0%、3.5%、3.7%、4.0%,每个CETSev维持稳态3 min.分别于麻醉诱导前、诱导后、吸入七氟醚前即刻和不同CET Sev稳态时监测AAI.结果 AAI与CETSev呈明显负相关(r=-0.872,P<0.01).结论 单纯吸入七氟醚1.0~ 1.6MAC时AAI可准确监测幼儿的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采用旋转式生物反应器(rotating wall-vessel bioreactor,RWV)与传统的T-Flask培养瓶培养人外周血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比较CIK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细胞杀伤力。方法提取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分离出外周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体外诱导成CIK细胞,分别接种到T-Flask培养瓶及RWV中培养。采用台酚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活率并绘制其生长曲线;ELISA法检测各组CIK细胞的IL-2,IFN-γ,TNF-α分泌情况;乳酸脱氢酶测定法检测CI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力。结果与传统的T-Flask培养瓶培养CIK细胞比较,RWV培养CIK细胞增殖数量明显多且生长力旺盛;使用RWV培养CIK细胞能使其分泌更多的IL-2,IFN-γ,TNF-α细胞因子;RWV组培养的CI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更强。结论RWV培养CIK细胞更能提高其增殖能力、细胞因子分泌能力及肿瘤杀伤活力,同时可解决传统细胞培养数量少、稳定性差、易污染、工作量大及周期长等问题,有效地降低临床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