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 PC)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道系统肿瘤之一,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从而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导致5年生存率不到5%. PC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DNA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并且携带有肿瘤特有的基因突变与甲基化改变.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肿瘤发生中的早期事件,早于基因突变并且可以出现在PC进展的各个阶段.因此, PC患者启动子区异常DNA甲基化的检测可能为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价以及复发监测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无创的有效方法.本文就近年来人们对于DNA甲基化在PC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对于PC治疗的潜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管支撑管应用的实际价值.方法 采用Meta分析方法检索198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发表的有关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管支撑管应用的临床对照试验(包括随机和非随机研究).按照入选和排除标准,有7项临床试验纳入研究,提取所需数据,用RevMan5.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管支撑管应用与对照组相比,术后胰漏(OR=0.88,95%CI:0.58~1.35),胃排空障碍(OR=1.08,95%CI:0.63~1.86),围手术期死亡(OR=0.63,95% CI:0.24~1.61)及术后总的并发症率(OR=1.03,95%CI:0.75~1.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管支撑管的应用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胰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因临床表现隐匿及早期诊断困难而致预后极差。在胰腺癌早期进行确诊能明显改善预后,故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早期诊断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现就胰腺癌影像学检查、基因组学检查、血清学检查、蛋白质组学及高危人群的监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循环肿瘤细胞(CTC)对于监测肿瘤复发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纳米技术为检测CTC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使CTC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利用纳米技术设计杀灭CTC的纳米装置在清除CTC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朱亚运  袁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11):1703-1711,169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肿瘤干细胞学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该学说认为肿瘤干细胞可以对称和不对称分裂的方式分别产生肿瘤干细胞和正常肿瘤细胞两种后代,从而参与肿瘤层次结构的维持和稳定,是肿瘤发生、化疗抗性以及复发转移的根本原因.然而近几十年来,在解释和克服肿瘤异质性方面,无论是在体内还是体外实验中,很多试图在肿瘤干细胞理论与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之间形成因果关系的努力却都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本文中,我们利用该领域现有的证据来介绍近年来肿瘤干细胞在胰腺癌领域内取得的成果和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将来可能的进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肝门部胆管癌早期诊断困难,预后较差,是目前胆道外科面临的一个世界性难题[1-2].本文对肝门部胆管癌进行回顾性总结,旨在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其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猪胰腺远端切除后牛心包生物膜包裹残端对术后胰漏的预防作用,评价该材料在胰腺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小型猪32只随机分成对照组(n=16)与实验组(n=16),2组均接受胰腺远端切除手术,对照组远端胰腺切除后采用传统的单纯手工缝合法,实验组则先用牛心包生物膜包裹住胰腺残端,用同样缝线穿过被裹住的胰腺组织后手工缝合;测定各组术后每日腹腔引流量及引流液淀粉酶水平至术后第10天,判断胰漏情况;术后3周处死动物,观察腹内情况并取残端胰腺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胰漏率低于对照组(6.2%比46.7%,P<0.05),术后引流量实验组低于对照组(25.1 ml比54.2 ml,P<0.01),术后3周剖腹探查,两组实验动物未见明显差异;胰腺残端组织病理结果两组均显示炎症细胞浸润并伴有少许坏死组织. 结论 胰腺远端切除术后,利用牛心包生物膜包裹残端后缝合可有效减少术后胰漏的发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槐耳清膏体外诱导人肝癌细胞MHCC97H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槐耳清膏对人肝癌细胞MHCC97H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槐耳清膏及5-Fu分别与人肝癌细胞MHCC97H共同培养,采用CCK-8法、FCM及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增殖与凋亡变化,细胞免疫组化检测Bax、Bcl-2及p53基因的表达。[结果]槐耳清膏在体外可抑制MHCC97H细胞的增殖,诱导MHCC97H细胞产生早期凋亡,且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荧光显微镜下细胞呈典型的早期凋亡形态学改变。细胞免疫组化可见Bax及p53蛋白表达增强,而Bcl-2蛋白表达减少。[结论]槐耳清膏能明显诱导人肝癌细胞MHCC97H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改变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p5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胆囊腺瘤胆汁蛋白质谱,以供筛选胆囊腺瘤的体液标志物。方法:收集胆囊腺瘤及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的胆囊胆汁,予脱盐、脱脂等纯化处理,二维色谱-串联质谱分离鉴定肽段,检索SwissProt数据库。结果:胆囊腺瘤病人的胆汁中共鉴定出221种蛋白质,其中2肽及以上匹配蛋白54种,新发现cadherin-3、PHD fingerprotein 20等12种差异表达蛋白。结论:初步建立了胆囊腺瘤胆汁蛋白质谱,新发现的蛋白质可作为胆囊腺瘤的候选标志物,为进一步研究胆囊癌前病变的分子机制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肝移植治疗肝细胞型肝癌的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肝细胞型肝癌的临床价值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67例接受肝移植治疗、且随访时间≥6个月的肝细胞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7例患者肝移植术后1年、2年存活率分别为89.96%、65.59%,1年、2年无瘤存活率分别为77.51%、62.49%;单因素分析显示,甲胎蛋白水平、肿瘤最大直径、门静脉癌栓、肿瘤累及肝脏左右两叶、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TNM分期是影响无瘤存活率的重要因素,Cox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和门静脉癌栓是影响无瘤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移植是目前治疗肝细胞型肝癌的有效方法,肿瘤直径>5cm和门静脉癌栓严重影响患者的无瘤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