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分型和分期系统较为庞杂,包括改良Bismuth-Corlette分型,Gazzaniga T分期,Blumgart T分期,美国纪念Sloan-Kattering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atering Cancer Center,MSKCC)T分期,Mayo分期系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Cancer,UICC)联合发布的TNM分期,欧洲肝胆胰协会分期(Consensus classification from the European Hepato-Pancreato-Biliary Association,EHPBA),以及日本肝胆胰外科学会(Japanese Society of Hepato-Biliary-Pancreatic Surgery,JSHBPS)分期,各分期系统所包含的内容差异较大,各具特色和优缺点,本文就HC常见的分型和分期系统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原发于胆囊管开口以上,左、右二级肝管水平以下的肝门区胆管恶性肿瘤,占所有胆道恶性肿瘤的50%~70%。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病人预后差,生存期短。近年来,尽管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术前胆道引流、门静脉栓塞、手术切除范围选择、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微创手术治疗和肝移植治疗等方面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3.
正肝门部胆管癌占胆管癌总体发病率的60%~70%~([1]),早期诊断难、5年存活率低~([1-3]),根治性切除是目前惟一可能治愈手段~([3-5])。2000-2016年,笔者团队在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完成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共720例,其中完成根治性手术528例,并构建了其Nomogram预后生存预测模型~([3])。为求肿瘤根治性切除,笔者认为Bismuth-CorletteⅡ型以上肝门部胆管癌应遵循以下几个手术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胆囊鳞癌和腺鳞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预后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外科手术切除的114例胆囊鳞癌及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胆囊鳞癌和腺鳞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Nomogram)预测模型。应用C-指数、ROC曲线以及校准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T分期、TNM分期、切缘性质、血管侵犯、联合肝切除、淋巴结清扫是胆囊鳞癌和腺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只有T分期、联合肝切除是鳞癌和腺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重要影响因素,此时赤池信息测量准则(AIC)值最小(720.66),并据此建立胆囊鳞癌和腺鳞癌Nomogram预测模型。该模型C-指数为0.614(95%Ci 0.585~0.643)。1年、2年、3年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5、0.598、0.592。校准曲线图可见实际观测值与预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T分期、联合肝切除是胆囊鳞癌和腺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重要影响因素,据此建立的Nomogram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和准确度,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是指肿瘤位于胆囊管口以上、左、右二级肝管水平以下的肝门区胆管原发胆道恶性肿瘤。其易侵犯周围组织、血管、神经,易发生淋巴转移,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确诊时往往已处于进展期阶段,如果不进行任何治疗,预后极差。以往认为,可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HCCA宜行手术切除术,而无法达到根治性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HCCA,可以考虑行肝移植术,但既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该类型肿瘤的生存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21年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35例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人临床病理学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并绘制校准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 35例病人中,混合型神经内分泌肿瘤15例,神经内分泌癌20例。病人年龄(57.8±10.9)岁。35例病人中位总生存期为16.2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9.1%、38.7%、38.7%。脉管癌栓、外科手术是总生存期独立危险因素,远处转移是总生存期重要影响因子,并据此成功构建生存预测模型。该模型C-指数为0.739(95%CI 0.633-0.845),1、2、3年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AUC)分别为0.706、0.795、0.795,且校准曲线表明模型预测一致性较好。结论 脉管癌栓、外科手术和远处转移是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总生存期重要影响因素,据此构建的生存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有助于辅助临床决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胆总管下段癌的诊断、手术方法和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湘潭市中心医院和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190例胆总管下段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方法和疗效.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 190例病人中,术前ERCP...  相似文献   
8.
根治性手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是胆囊癌唯一可能被治愈的方式,手术方案根据胆囊癌分期而定,但手术切除术范围、淋巴结清扫范围等方面仍存在不少争议。进展期胆囊癌行扩大根治术并不能使病人获得令人满意的生存获益,需要谨慎对待。以根治性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改善胆囊癌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部分肝切除术及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对符合米兰标准的多发肝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3年12在我科接受治疗的140例肝功能良好、多发肝癌(符合米兰标准)的患者资料,其中接受部分肝切除术78例,接受RFA治疗62例,分别对术前主要检查结果、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第3天肝功能指标及生存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手术组术后贫血、腹水及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总体上高于RFA组,术后第3天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水平显著高于RFA组;1、2、3年生存率手术组分别为80.8%、60.3%、48.7%,RFA组分别为83.9%、48.0%、30.6%。手术组生存率优于RFA组(P=0.037)。1、2、3年无瘤生存率手术组分别为74.4%、47.4%、37.2%,RFA组分别为71.0%、38.7%、21.0%。手术组优于RFA组(P=0.007)。结论符合米兰标准、肝功能Child-Pugh A级的多发肝癌患者仍可能从外科切除中获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DEPDC1基因与非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收集56例非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实时定量PCR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DEPDC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合临床数据分析DEPDC1表达的意义。结果 DEPDC1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7.83±0.1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67±0.22),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DEPDC1 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高表达率为73.2%(41/56);在DEPDC1高表达组,肿瘤分化程度较低,甲胎蛋白水平较高,微血管癌栓发生率高。结论 DEPDC1分子表达水平与非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的生物学行为相关,可能位于致癌因素最终的共同通路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