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不明部位异位妊娠合并黄体破裂4例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位妊娠是妇科急腹症的常见病因,90%以上发生于输卵管,其余如腹腔、卵巢、子宫残角以及肝脾等特殊部位少见。部分异位妊娠可合并同侧或对侧黄体破裂,个别者甚至难于辨认异位妊娠部位,极大增加了诊治难度。1997年7月-2006年7月我科收治了4例最后诊断为异位妊娠(部位不明)合并黄体破裂患者,现将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otch-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RT-PCR法、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Notch-2人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Notch-2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免疫荧光法测定,Notch-2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表达呈强阳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呈弱阳性;Western blot分析发现,Notch-2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Notch-2基因及蛋白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之间明显不同。结论: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Notch-2 mRNA及蛋白表达均下调,提示Notch-2信号通路受到普遍抑制,该基因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中起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屈螺酮炔雌醇片用于人工流产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人工流产治疗的妇女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5例)与对照组(n=45例)。两组患者均在门诊手术室行人工流产术,术后予以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及益母草颗粒促进宫缩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屈螺酮炔雌醇片口服1片/d,连服21d,月经来潮第5d开始第2周期,连用6个周期。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阴道流血时间、阴道流血量及月经恢复时间明显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周子宫内膜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盆腔感染和宫腔组织残留各1例;对照组术后出现并发症8例(盆腔感染和宫腔粘连各3例和宫腔组织残留2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和5例,症状均较轻,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χ2=0.62,P0.05)。结论:屈螺酮炔雌醇片用于人工流产术后疗效确切,可减少术后阴道出血量并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加快月经周期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间苯三酚用于促进产程进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产科分娩的足月妊娠初产妇7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产妇进入潜伏期后以催产素2.5U加入5%的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根据宫缩强度调节滴速。观察组产妇在出现规则宫缩且中等强度时予以间苯三酚80mg静脉注射;对照组产妇不使用间苯三酚。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潜伏期和活跃期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第二和第三产程时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4例,对照组产妇剖宫产13例,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77,P〈0.01)。观察组产妇的宫颈水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65,P〈0.05)。两组产妇软产道裂伤、产后24h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间苯三酚应用于产妇自然分娩中可明显缩短总产程时间,降低了剖宫产率,促进了宫颈软化和扩张,减轻宫颈水肿,不增加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行阴式或腹式子宫切除术的疗效比较。方法对66例非脱垂病变子宫患者分别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阴式组,32例)或腹式子宫切除术(腹式组,34例)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阴式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腹式组(P〈0.05或P〈0.01)。阴式组术后出现盆腔血肿1例.腹式组术中损伤输尿管1例,术后切15脂肪液化感染2例,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3~22个月,平均(13.1±2.7)个月,阴道残端愈合良好,未发现残端肉芽组织增生和阴道脱垂。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镇痛率低、术后肛门排气早、住院时间短、术后腹部无疤痕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非脱垂子宫病变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6.
祝莹  陈藕景  王依满 《中国现代医生》2012,(34):130-131,133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壁纵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再次行剖宫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首次手术方式分为腹壁纵切口组与腹壁横切口组。结果纵切口组产妇的切皮至进腹时间、切开子宫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横切口组(P<0.05或P<0.01)。纵切口组产妇的盆腹腔粘连明显低于横切口组(χ2=14.00,P<0.05)。纵切口组的新生儿窒息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术后病率和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腹璧纵切口较腹壁横切口对产妇的再次剖宫产术影响较小,对可能需再次手术的患者选择腹壁纵切口,可降低再次手术对母婴的伤害,降低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QRT-PCR、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人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中P14ARF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和P14ARF的甲基化状况并对比研究其生物学意义。结果 QRT-PCR检测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P14ARF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14ARF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低表达;MSP检测结果示P14ARF启动子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过度甲基化。P14ARF及其蛋白的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P14ARF基因及其蛋白均呈现低表达,提示P14ARF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起抑癌作用,其低表达和P14ARF基因的过度甲基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正>我院对65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及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现将疗效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0—2011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共65例,术前均接受B超、宫颈细胞学检查等明确诊断。知情同意下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分别采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和传统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腹腔镜组31例,年龄31~57岁,平均(43±5)岁;子宫增大如孕11~17周,平均孕(12.4±2.3)周。开腹组34例,年龄30~54岁,平均(43±5)岁;子宫增大如孕10~16周,平均为孕(11.9±2.1)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腹腔内注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于术毕时腹腔内注射0.5%罗哌卡因30mL,对照组则注入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其术后3、6、12、24h的疼痛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2h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凶腹腔内注射可较好缓解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YAP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QRT-PCR、免疫组织化学SP法、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标本中YA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QRT-PCR检测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YAP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YA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低表达;Western-blotting提示YA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YAP mRNA及蛋白的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YAP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低表达,提示YAP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中起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