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72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ASMVT)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方法 对北京友谊医院 1985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0月确诊的 16例ASMVT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并结合文献 ,总结ASMVT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结果 16例ASMVT患者 ,年龄 19~ 6 4岁 (平均 4 5 9岁 )。主要症状有腹痛 ( 16 / 16 )、腹胀 ( 16 / 16 )、呕吐 ( 10 / 16 )、发热 ( 8/ 16 ) ,主要体征有腹部膨隆 ( 16 / 16 )、腹膜刺激征( 16 / 16 )。误诊率 75 % ( 12 / 16 ) ,死亡率 4 4 % ( 7/ 16 )。结论 ASMVT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征 ,早期彩色超声检查、诊断性腹腔穿刺、结合CT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异常发现可对ASMVT做出正确的诊断 ,早期手术可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0岁,因反复便血并双下肢外侧皮肤紫斑40年加重2个月入院。患者1岁时因右下肢感染行开窗引流术,术中伤及坐骨神经致右下肢不能伸直。既往有腹股沟、肛周等处部分肿瘤切除术史。人院查体:血压125/85mm Hg(1mmHg=0.133kPa),神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与磷酸钠在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前后血生化指标、渗透压和体重的变化。[方法]78例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2L、磷酸钠90ml进行肠道准备,检测聚乙二醇与磷酸钠组在肠道准备前后各种血生化指标、渗透压和体重。[结果]聚乙二醇组肠道准备后血尿素氮、肌酐、磷及体重较肠道准备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没有特殊的临床意义。磷酸钠组肠道准备后血钙、钾及体重较肠道准备前有所下降(P〈0.05,〈0.01),血磷水平升高(P〈0.01),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结论]虽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而磷酸钠肠道准备后易出现高磷、低钙、低钾血症以及体重下降,在老年尤其伴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橡皮圈腔内牵拉法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 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2月因直肠内分泌瘤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49例患者,其中2016年1月—2018年5月行常规ESD的患者32例(非牵拉组),2018年6月—2019年12月行橡皮圈腔内牵拉ESD的患者17例(牵拉组),比较2组患者基本信息、ESD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牵拉组和非牵拉组在年龄、性别及病变大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牵拉组ESD操作时间为(13.76±5.71) min,非牵拉组ESD操作时间为(22.99±10.32) 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8,P=0.001)。牵拉组未发生术后并发症,非牵拉组有3例出现穿孔,但穿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2)。结论 橡皮圈腔内牵拉法辅助ESD,可以安全完成ESD操作并有效提高剥离效率。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食管静脉曲张与门静脉分流的关系,采用核素技术99m锝-甲氧异腈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检测门-体分流程度。结果其心肝比值(H/L)对照组为0.199±0.136,肝硬化组为0.780±0.200,P<0.01;分流率(SI)对照组为0.180±0.077,肝硬化组为0.420±0.063,P<0.01。37例行胃镜检查的肝硬化患者的H/L、SI值与食管曲张静脉条数正相关,其相关系数H/L为r=0.697,P<0.05;SI为r=0.724,P<0.01。H/L、SI的均值按曲张静脉条数分组,1~2条组与≥3条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以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分组,其F0、1与F2、3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蓝色静脉曲张伴红色征与不伴红色征组比较P<0.01。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比较,前者H/L、SI均值明显高于后组,P<0.05。研究认为核素门腔分流显像,其H/L、SI值可反映门-体分流程度、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门腔分流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acute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AMVT)和慢性肠系膜静脉血栓(chronic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CMVT)的临床特点。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1980年10月至2005年12月确诊的33例肠系膜静脉血栓(M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文献,总结MVT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33例MVT中,慢性肠系膜静脉血栓11例,年龄32~78岁(平均46.6岁),无急腹症的表现,均是在腹部CT检查中发现肠系膜静脉血栓;另22例为AMVT患者,年龄19~75岁(平均48.9岁)。主要症状和体征为腹痛、腹胀、腹部膨隆、腹膜刺激征,呕吐68.2%(15/22),发热36.4%(8/22)。误诊率59.1%(13/22),手术治疗17例,死亡7例,治愈10例;溶栓治疗5例痊愈。结论早期腹部CT结合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可对早期AMVT做出正确的诊断,早期溶栓或手术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癌变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于2013年6月—2019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因结直肠LST行内镜治疗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病变的内镜学特征和病理学特点。用单因素分析寻找癌变的影响因素,对于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了323例患者341处病变。假凹陷型LST的癌变率最高[85.48%(53/62)],其次为结节混合型[76.97%(117/152)],均显著高于颗粒均一型[29.51%(18/61),P均<0.001]和扁平隆起型[24.24%(16/66),P均<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假凹陷型(P<0.001,OR=18.40,95%CI:7.46~45.42)、结节混合型(P<0.001,OR=10.45,95%CI:5.30~20.58)、位于直乙部位(P<0.001,OR=2.33,95%CI:1.47~3.69)、直径≥2 cm(P<0.001,OR=2.60,95%CI:1.60~4.00)是病变发生癌变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假凹陷型(P<0.001,OR=17.51,95%CI:7.06~43.43)、结节混合型(P<0.001,OR=8.25,95%CI:4.07~16.73)、直径≥2 cm(P=0.032,OR=1.80,95%CI:1.05~3.08)是结直肠LST发生癌变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当LST为假凹陷型、结节混合型或直径≥2 cm时病变发生癌变的风险高,需要采取整块切除的方式治疗。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小肠肿瘤非常少见,临床早期诊断困难。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常见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7年1月北京友谊医院确诊的44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男女比例为3:1。主要临床表现为柏油样便、腹部包块、腹痛和肠梗阻症状。原发性小肠肿瘤以空肠最为常见,良恶性比为1:3.4。44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中,29例(65.9%)为间质瘤,其中良性6例,低度恶性7例,高度恶性16例;5例(11.4%)为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9.1%)为腺癌;3例(6.8%)为平滑肌瘤;1例(2_3%)为平滑肌肉瘤;1例(2.3%)为类癌;1例(2.3%)为绒毛管状腺瘤。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类型多样,结合常见临床表现和有效检查方法有助于尽早诊断该病。  相似文献   
9.
胃粘膜呈颗粒样改变是胃镜下慢性胃炎的一种形态改变,呈结节状或鹅卵石路样.表面光滑,色泽均匀。直径约1~4mm,活检后血液环绕结节显得更加突出。为了研究胃粘膜颗粒样改变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及其对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意义,2000年9月~2003年2月我们对1006例行胃镜检查患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其中135例胃粘膜呈颗粒样改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70岁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治疗的结石取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67例胆总管结石中,43例取净结石,结石取净率64.18%.发生近期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8.9%.结论高龄患者胆总管结石内镜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合并胆系感染应首先置入鼻胆引流管引流,待感染控制、一般情况改善后内镜下切开取石;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或预计治疗时间较长患者无法耐受者,可内镜下置入胆管支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