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1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王郑生  潘兵 《中国骨伤》1997,10(4):49-50
本文自1988~1994年治疗的Galeazzi骨折脱位42例,就有关诊断治疗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临床资料本组42例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7~66岁;右侧27例,左侧15例;33例为闭合性损伤,9例为开放性损伤;桡骨中下1/3段24例,中段9例,中上1/3段6例,下段3例;横形或短斜形骨折30例,长斜形或螺旋形骨折7例,粉碎性骨折3例,尺桡骨双骨折伴下尺桡关节脱位2例;下尺桡关节脱位X线摄片均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大于smm,尺骨小头向背侧移位35例;向掌侧移位7例;9例伴有尺骨茎突撕脱骨折,10例初始X线表现正常,后期发生关节完全脱位。治疗方法16岁…  相似文献   
2.
627份血浆抗HCV漏检率的调查李辉,王金兰,潘兵(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第二附属医院血库)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血液制品,血液透析,单采浆还输血球,肾移植等途径传播。戚中田[1]报道,输血后肝炎中约90%为丙肝。美国报告商品供血者发生丙肝者达38....  相似文献   
3.
颈前路间隙减压与开槽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颈前路间隙减压与开槽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前路间隙减压与开槽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获得随访86例,随访时间平均20.9个月.采用贾连顺的疗效评定法评定临床结果.结果 临床疗效优良率83.73%,植骨融合率为99.07%.结论 颈前路间隙减压与开槽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是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兵  朱惠芳 《中国肿瘤临床》2005,32(10):596-598
MMPs是一类依赖锌的胞外水解酶,可降解细胞外基质,从而促进肿瘤侵袭和转移.TIMPs是MMPs内源特异性组织抑制因子.几乎能够抑制所有MMPs活性.大量研究发现MMPs和TIMPs的活性比值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相关.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肿瘤中极易发生侵袭和转移的一种恶性肿瘤.有研究认为MMPs及TIMPs在前列腺癌的侵袭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有关MMPs的研究与前列腺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部分已经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椎弓根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患者行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病变节段分别为L3~4、L4~5和L5S1。结果 75例患者随访8~50个月,平均14.5个月。本组4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神经根牵拉症状,2例术后感染,椎体间植骨融合72例,不融合3例。所有病情均获不同程度缓解,无其他远期并发症出现。结论 椎弓根内固定加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除解除椎间盘源性疼痛外,尚能提供椎间的牢固性,促进椎体间植骨融合,恢复椎体永久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03-2012-03应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2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并统计分析患者在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神经功能改善情况JOA评分及植入节段的运动范围影像学评估。结果 25例患者获得12~36个月随访,平均22个月。术前与术后(VAS)、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与术后植入节段的运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可以保留手术节段的活动功能,短期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伤椎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的9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6例,女32例;年龄19~65岁,平均44.9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经伤椎单侧椎弓根固定组(经伤椎组,50例)和短节段椎弓根固定组(短节段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前、术后cobb角、伤椎前、后缘高度、内固定失败率.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6~53个月(平均34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cobb 角、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经伤椎组改善优于短节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伤椎后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随访两组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均丢失,两组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椎后缘高度丢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组1例内固定装置松动,未出现内固定装置断裂,短节段组3例内固定装置松动,3例内固定装置断裂. 结论 经伤椎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提供较单纯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更好的复位效果和更为坚固的内固定强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2,3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4月~2013年3月,采用C2,3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患者8例。根据Levine分型标准Ⅱ型骨折6例,ⅡA型骨折2例。手术均采用OASYS内固定系统,并在C2,3椎板及关节突间植骨。为确保安全及准确,所有操作在C形臂X线机导航下完成。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采用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及CT扫描评估固定融合节段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结果8例患者颈椎骨折均获得满意复位,术中无一例发生脊髓及椎动脉损伤。术后1例切口愈合不良,经换药后愈合。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无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C2,3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是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的有效方法,可以复位骨折并使之达到骨性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后路椎体间植骨辅以短节段复位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体骨行椎体间植骨,加椎弓根螺钉系统短节段撑开复位固定治疗42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随访12~60个月,定期摄X线片观察其融合率与临床效果。结果所有的患者均在术后12~18个月获得骨性融合,其中32例在9个月后融合。滑移复位情况:36例术后滑移程度小于5%,6例小于15%。临床效果评价:优26例,良16例。结论后路椎间植骨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较好方法,具有神经根、硬膜囊减压彻底及融合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