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8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121篇
医药卫生   315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原新兵胫骨疲劳性骨膜炎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病因分析和预防措施,减少新兵胫骨疲劳性骨膜炎的发生。方法回顾1995~2013年我所收治的37例新兵胫骨疲劳性骨膜炎的诊治过程,提出有效预防措施。结果37例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后,均取得满意疗效。症状消失后所有病例均恢复正常训练,无复发。结论新兵胫骨疲劳性骨膜炎主要病因是训练强度的超负荷及训练方法的不科学。治疗主要为活血化瘀、止痛、局部治疗、理疗及减少高强度训练等,预防主要靠科学施训。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瘤内注射或经支气管动脉灌注p53基因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治疗肺癌的安全性、疗效和给药途径.方法经病理证实的15例肺癌,首先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或经支气管动脉灌注p53基因(今又生(R)),2~5天后,行BAI灌注化疗药物;然后根据病情变化再次进行基因治疗和/或BAI.治疗后常规使用螺旋CT定期复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全部15例患者均完成上述治疗,并接受随访2~11个月.有效率(CR PR)46.7%(7/15),1例肺部肿块消失,6例肺部肿块缩小,3例纵隔淋巴结缩小,1例胸水减少,仅1例观察到肿瘤长大,14例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93.3%(14/15).p53治疗后6例出现发热(38℃~40℃),未观察到基因药物的其它严重副作用,无严重操作有关并发症出现.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显示,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p53基因治疗与BAI联合应用,是一种治疗肺癌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了BAI的治疗效果.经皮瘤内注射p53是否为一种较好的给药途径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鼠原代肝细胞长期体外培养后功能和形态的变化。 方法: 采用两步胶原酶原位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并用Percoll分离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进一步纯化肝细胞,采用0.4%台盼蓝染色观察细胞活力。然后将细胞接种于HepatoZYME-SFM培养基中培养,定期收集肝细胞培养液上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尿素氮的水平。采用乙氧基试卤灵O-脱乙基酶活性(EROD)方法检测肝细胞P450的CYPⅠA1功能。 结果: 新鲜分离的大鼠肝细胞总数(2-3)×108cells/whole liver,Percoll分离液纯化后活力和纯度在90%以上。HepatoZYME-SFM培养下肝细胞生长良好并保持正常形态。AST、ALT水平在培养3 d后下降显著,6-9 d后趋于相对稳定的低水平。白蛋白的分泌功能、尿素合成能力在18 d内维持在较高水平。可在3-6 d检测到CYPⅠA1酶活性。 结论: Percoll液纯化新分离肝细胞可提高其活率和纯度,HepatoZYME-SFM培养条件下肝细胞可有效保持良好形态结构和一定的生物合成代谢能力,适合肝细胞的体外长期培养和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别构建人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羧基端截断的中分子表面蛋白MHBst78、MHBst155编码基因的真核重组表达载体,以便进一步研究其转录激活功能及对宿主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3对寡核苷酸引物,以adr亚型HBV质粒pHBVDNA为模板,采用PCR法分别扩增HBVX基因、MHBst78与MHBst155编码基因片段;用HindⅢ,KpnⅠ双酶切HBVⅩ基因;用HindⅢ和BamHⅠ双酶切MHBst78与MHBst155编码基因片段后,分别定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相应酶切位点,转化宿主菌JM109,提取质粒,分别用上述内切酶酶切及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结果酶切重组体显示所切下的片段大小均与预计相符,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序列及预计结果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HBVX基因、羧基端截断的HBV中分子表面蛋白MHBst78、MHBst155编码基因的真核重组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HBV转录激活蛋白HBx、MHBst78MHBst155对宿主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瘤内注射或经支气管动脉灌注p53基因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治疗肺癌的安全性、疗效和给药途径。方法经病理证实的15例肺癌,首先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或经支气管动脉灌注p53基因(今又生~),2~5天后,行BAI灌注化疗药物;然后根据病情变化再次进行基因治疗和/或BAI。治疗后常规使用螺旋CT定期复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全部15例患者均完成上述治疗,并接受随访2~11个月。有效率(CR+PR)46.7%(7/15),1例肺部肿块消失,6例肺部肿块缩小,3例纵隔淋巴结缩小,1例胸水减少,仅1例观察到肿瘤长大,14例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93.3%(14/15)。p53治疗后6例出现发热(38℃~40℃),未观察到基因药物的其它严重副作用,无严重操作有关并发症出现。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显示,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p53基因治疗与BAI联合应用,是一种治疗肺癌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了BAI的治疗效果。经皮瘤内注射p53是否为一种较好的给药途径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又称为瑞士型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一种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缺陷的遗传性疾病,占免疫缺陷病的10%~20%。作者近期收治本病1例,现报告如下: 患儿,男性,年龄9个月。因反复发热,咳嗽6个月,加重伴气促,拒食3d入院。患儿系足月第三胎,产时无窒息,生后母乳喂养,否认传染病史。患儿两兄因类似疾病分别死于1岁和13个月。患儿生后3个月起反复发热,咳嗽、腹泻,经院外三所医院诊断为支气管炎、肺炎、腹泻病、口疮7次。经多种抗生素,丙种球蛋白,血浆等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但仍反复。体检:T39.9℃,P160次/min,R64次/min,体重  相似文献   
8.
腹膜透析充分性与营养状况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养不良与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CAPD)并发症的高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相关。CAPD患者营养不良应首先考虑透析不充分的可能性。笔者前瞻性地增加患者透析剂量,根据测量蛋白质呈现率(PNA)、蛋白质分解代谢率(PCR)、综合营养评估(SGA)法,探讨增加透析剂量与改善CAPD患者营养状况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已知平滑肌肌球蛋白亚型在PBOO的膀胱中发生改变。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PBOO过程中膀胱顶部比膀胱底部及其他区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而且在PBOO白兔中逼尿肌的收缩力存在着区域差异。因此作推测PB00诱导的平滑肌肌球蛋白亚型的改变可能存在着区域差异。研究构建了标准新西兰白兔PBOO模型,分别从失代偿的膀胱及假手术组的膀胱的9个部位切取逼尿肌样本,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肌球蛋白亚型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同时测量肌条在氨甲酰甲胆碱及氯化钾处理后的收缩力。结果发现假手术组来源的不同部位的肌条,其肌球蛋白亚型的表达全部一致,并且都只表达SM—B亚型;然而在PBOO组中,膀胱顶部表达70%的SM—B和30%的SM—A亚型,而基底部则表达35%的SM—B和65%的SM—A亚型。与之相对应,膀胱顶部SM-B蛋白表达水平是底部的2倍。而且区域SM-B表达水平的差异与肌条收缩力显相关。因此,PBOO平滑肌肌球蛋白亚型的改变存在区域差异,可能与PBOO白兔不同部位逼尿肌的收缩力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0.
158例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急性肾衰竭 (ARF)是内科常见的危重急症 ,并发症多 ,病死率高达 4 9%~ 71%。我们回顾分析了近 5年来 15 8例ARF患者的临床资料 ,探讨病因与预后的关系。临床资料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9月 ,共收治 15 8例ARF患者 ,诊断标准参照叶任高《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15 8例中 ,男 94例 ,女 6 4例 ;年龄 13岁~ 75岁 ,平均 (4 2 .1±8.7)岁 ;少尿 138例 ,平均血尿素氮 (BUN )为 (30 .6 9±11.12 )mmol/L ,血肌酐 (Scr)为 (74 8.3± 2 87.5 ) μmol/L ,死亡 76例。根据原发病将患者分为 (1)肾前性ARF(肾缺血 ) :指有明显的血容量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