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4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原发性心脏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结果 .1996年1月-2006年4月,共手术治疗原发性心脏肿瘤87例,占同期全部心脏手术的1.7%.其中男性31例,女性56例,年龄15~73(49.2±6.9)岁.良性肿瘤83例,占95.4%,其中心脏黏液瘤81例;恶性肿瘤4例,占4.6%.结果 围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2.3%.其余病例顺利恢复.术后54例心脏良性肿瘤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10年,心功能Ⅰ~Ⅱ级(NYHA),无肿瘤复发病例.4例恶性肿瘤患者于术后1年内死亡.结论 原发性心脏肿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超声心动图对其诊断有特殊价值.一经诊断应首选手术摘除肿瘤.心脏良性肿瘤手术效果良好,恶性肿瘤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正中胸骨切口感染及裂开是心脏手术主要的并发症.近年来,用肌瓣或网膜修复,已成为解决这一难题行之有效的方法.材料及方法:1983年,18例病人行肌瓣或网膜修复正中胸骨切口手术.17例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  相似文献   
3.
五子散热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五子散热敷颈项部,同时内服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8例,并与单纯内服中药治疗的79例作对照。比较两组的治愈好转率和达到好转所需要的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治愈好转率及达到好转所需要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别有显著意义。在内服中药的基础上用五子散热敷颈项部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较为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因素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新生儿呼吸机撤离(简称撤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机械通气新生儿95例,定义48 h内无需重新插管者属撤机成功。以撤机成功率为因变量,以新生儿胎龄、体重、肺动脉压力水平、肺血流量、缺损大小、缺损类型、合并心衰、肺炎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筛选出可能的影响因素,进一步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对撤机成功率的影响。结果肺动脉压力、肺血流量大小和缺损类型是影响撤机成功率的重要因素(P均<0.05)。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的撤机成功率低于轻度肺动脉高压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肺血流量组的撤机成功率低于无高肺血流量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缺损组的撤机成功率低于单纯缺损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动脉压、肺血流量、缺损类型是影响撤机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 CTGA)患者行形态三尖瓣置换的手术适应证及术后效果.方法 2007年至2012年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CCTGA患者6例,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28~47(34.0±5.2)岁,术前心功能Ⅱ级1例、Ⅲ级5例(NYHA分级),术前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房颤1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Ⅰ°房室传导阻滞2例.术前形态右心室射血分数(49.0±13.2)%.6例患者均施行形态三尖瓣置换术,术后随访患者心功能、形态右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结果 全组无住院死亡.随访13~72个月,1例患者术后41个月因主动脉夹层死亡,余5例均存活.人工瓣膜功能正常,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年时心功能Ⅰ级2例、Ⅱ级3例、Ⅲ级1例(NYHA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形态右心室射血分数(48.0±5.6)%,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TGA患者行形态三尖瓣置换手术效果满意,能够防止形态右心室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单孔法及三孔法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单孔法及三孔法行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穿刺孔漏气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膜穿破率、术中增操作孔率、取石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方法穿刺孔漏气率、取石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腹膜穿破率及术中增操作孔率三孔组较优(P<0.05).结论 单孔法较三孔法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具有微创及美容等优势,须在不断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明晰该技术的潜力及应用范围,以达减少手术创伤和美容效果的医、患追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涉禽场所H7N9病毒感染情况,为预测疾病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家禽养殖场所和活禽交易市场内的禽类粪便、笼具和案板表面等环境标本检测H7N9病毒核酸,对活禽进货来源和病例暴露情况进行调查。结果5家集镇农贸市场65份禽类环境标本H7N9病毒核酸阳性率为36.92%,2家活禽批发交易点24份禽类环境标本H7N9病毒核酸阳性率为37.50%,家禽散养户及养殖场227份禽类环境标本未检出H7N9病毒核酸,农贸市场活禽主要从湖州、南京等批发市场和养殖场进货。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本地感染病例发病前7天内均有过农贸市场暴露史。结论安吉县家禽交易场所标本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较高,可能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感染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与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中长期生存质量。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住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8例,其中非手术治疗者55例,椎体成形术治疗者53例。以生活质量问卷SF-36量表及视觉直观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测评量表,对比非手术治疗和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超过3年后的生活质量,并观察再骨折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到随访时间平均50.59个月(36~69个月),SF-36量表评分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上非手术组为优于手术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余各维度无统计学意义。VAS评分上非手术组为优于手术组,两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就中长期生存质量及疼痛改善程度来看,非手术治疗组优于手术组,且再骨折发生率较低,提示临床工作中要严格把握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22例婴幼儿心脏术后急性肾衰的治疗,探讨其理想的防治方法.方法 2004年9月至2006年3月680例婴幼儿先心病术后22例急性肾衰,其中紫绀性复杂先心病20例,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多发肌部室间隔缺损1例.年龄1周~6岁,体重3.2~21 kg.确定急性肾衰的标准:①术后稀释性利尿期过后尿量逐渐减少,对小剂量利尿剂不敏感,连续3小时尿量<0.5 ml/(kg·h);②血肌酐值>110 μmolL或超过基础值50%以上.我们采用术前改善心功能,术中减少灌注压过低及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密切观察肾功能指标,避免应用肾毒性药物,重症者可于术后预防性放置腹膜透析管,预防肾衰发生.一旦发生肾衰,首先保证心功能及血容量正常,及时利用利尿剂及多巴胺,效果不明显可及早应用腹膜透析.结果 本组22例术后急性肾衰治愈13例,死亡9例,其中4例为术后严重低心排性肾衰,术后实际肾衰死亡率为27.8%.结论 ①术前全面检查,术中术后积极预防肾衰对婴幼儿心脏手术有着重要的意义;②急性肾衰应尽早应用利尿药物及保护肾功能;③及时应用腹膜透析;④避免应用肾毒性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后低心排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2003年1月至2006年5月共进行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468例.其中2月至2岁95例,3岁至12岁267例,13岁至28岁106例.肺动脉指数(Nakata指数)为(153.47±0.3)mm2/m2,左室容积指数(36.82±15.73)ml/m2,McGoon比值1.5±0.3.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根治术.结果 术后发生低心排27例,低心排发生率为5.77%,死亡3例,低心排死亡率为11.11%.结论 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后低心排的防治重点在于重视术前处理及病情评估,术中心肌保护及右室流出道疏通,术后胶体容量补充及强心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