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5例ⅡB~ⅢC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组(40例)和单纯手术组(45例).新辅助化疗组化疗后均接受开放手术治疗,单纯手术组则直接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R0切除率、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21、p53、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新辅助化疗的总有效率为32.5%,肿瘤控制率为90%,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的R0切除率为87.5%,高于单纯手术组(73.3%,P<0.05).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的平均总生存时间为25.4个月,单纯手术组为22.8个月(P =0.376).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的平均无病生存时间为24.4个月,单纯手术组为19.9个月(P =0.15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新辅助化疗组和单纯手术组肿瘤细胞处于G0/G1期的比例分别为(77.59±4.36)%和(72.04±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和单纯手术组S期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2.54±2.93)%和(17.80±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和单纯手术组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5.67 ±2.84)%和(7.89±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新辅助化疗组肿瘤细胞中PCNA、survivin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单纯手术组,而p21、p53蛋白的表达高于单纯手术组(均P<0.05).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新辅助化疗可以明显提高进展期胃癌R0切除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药物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影响进展期胃癌病人腹腔脱落细胞学阳性的危险因素,建立腹腔脱落细胞学阳性的风险预测评分模型.方法 收集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2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开展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Ⅲ期临床试验(NCT01516944)中的225例进展期胃癌病人临床病理资料,所有病人术中均行腹腔镜探查及腹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癌结节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2386例,分析癌结节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胃癌患者总生存和无病生存的影响。结果2386例胃癌患者中,459例(19.24%)有癌结节,1927例无癌结节。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分期(P=0.036)、pN分期(P=0.024)、pTNM分期(P=0.032)、Borrmann分型(P=0.008)、有无脉管瘤栓(P=0.001)是形成癌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共有227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期内1259例患者发生复发转移,1152例死亡,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9.32%和44.61%。有癌结节组患者(441例)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26.76%和24.94%,无癌结节组患者(1832例)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4.75%和49.34%,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1个癌结节组(115例)、2~3个癌结节组(202例)和≥4个癌结节组(124例)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1.74%、30.69%和1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0.00%、28.22%和9.68%,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类型(P=0.004)、pT分期(P=0.007)、pN分期(P=0.004)、pTNM分期(P=0.002)、有无脉管瘤栓(P=0.034)、有无癌结节(P=0.005)和癌结节数量(P=0.001)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辅助化疗(P=0.043)是胃癌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结论癌结节的发生与多种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有无癌结节及癌结节数量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生存情况。方法采用队列性回顾性分析2386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筛选出BorrmannⅣ型的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2386例胃癌患者中BorrmannⅣ型者363例(15.21%)。与非BorrmannⅣ型胃癌相比,BorrmannⅣ型患者的同时性肝转移率、异时性肝转移率、淋巴结转移率、脉管浸润发生率更高,同时发病年龄更趋于年轻化,病理类型更趋于低分化-未分化类型(均P<0.05)。全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49.32%,5年无病生存率为44.61%,其中BorrmannⅣ型患者5年OS、DFS和非BorrmannⅣ型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亚组分析显示,同为pT2-pT4a或pN0~pN3a期时BorrmannⅣ型与非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5年OS、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组织学类型为低分化-未分化类型、肿瘤浸润深度pT分期为T4a~pT4b期、存在淋巴结转移、肿瘤pTNM分期为ⅢA~ⅢC期、术后出现肝转移及术后发生腹膜转移(均P<0.05)是影响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BorrmannⅣ型胃癌具有易发生肝转移、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且预后差的特点,其预后受多种独立危险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及细胞中Cullin1基因表达水平及其对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在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下载胃癌数据,分析胃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Cullin1表达差异。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36例胃癌及正常组织中Cullin1基因表达。合成小干扰RNA(Cullin1-siRNA)转染胃癌细胞系AGS,抑制Cullin1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实验检测细胞凋亡率;qRT-PCR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各组细胞Cullin1、Bcl2、Bax和Survivin、Livin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Cullin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1);不同T分期的胃癌组织中Cullin1基因表达存在差异(P=0.026)。qRT-PCR结果显示验证结果与生物信息学结果符合。Cullin1-siRNA能有效沉默AGS细胞Cullin1基因的表达;有效抑制AGS细胞Cullin1表达后,转染组细胞的活性明显低于NS-siRNA组和空白对照组;凋亡率在Cullin1-siRNA组明显高于NS-siRNA组、空白对照组。Cullin1-siRNA转染后AGS中Cullin1和Bcl2、Survivin、Livin基因和蛋白表达下调,而Bax基因和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Cullin1基因在胃癌中表达增强且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该基因可能通过抑制胃癌细胞凋亡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影响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NAC)后非病理完全缓解(non-pCR)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因素,构建生存预测模型,为临床NAC治疗决策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1-01-01-2016-05-01收治的Ⅲ期临床试验(NCT01516944)中的302例行NAC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纳入建模组,选取2016-03-01-2017-12-01符合相同纳入条件的104例局部进展期胃癌NAC后non-pCR患者作为验证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等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确定NA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然后纳入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实际生存情况和模型预测的一致性,并进行外部验证,最后通过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的临床获益和应用价值。结果 建模组和验证组p53基因分型(χ2=7.750,P=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建模组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类抗原19-9(HR=1.59,95%CI为1.14~2.22,P=0....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在第8版胃癌TNM分期中,淋巴结外侵犯被列为独立疾病登记变量之一,其阳性患者具有更高的疾病相关病死率和复发率,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探讨淋巴结外侵犯(extracapsular lymph node involvement,EC-LNI)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对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自2012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2 386例胃癌患者,分析EC-LNI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对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2 386例胃癌患者中EC-LNI(+)333例(13.96%),EC-LNI(-)2 053例(86.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Borrmann分型、浸润深度pT分期、肿瘤pTNM分期、Lauren分型、脉管瘤栓、神经受侵、Ki-67增殖指数、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carbohydrate,CA)19-9及CA72-4表达情况均与EC-LNI状态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大小(P=0.010)、组织学类型(P=0.016)、肿瘤浸润深度pT分期(P=0.011)、肿瘤pTNM分期(P=0.003)、Borrmann分型(P=0.032)、脉管瘤栓浸润(P=0.022)均是发生EC-LNI的独立危险因素。2 386例胃癌患者中共有2 273例(95.26%)获得完整随访资料,全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49.32%,5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44.61%。其中EC-LNI(+)者5年OS为27.86%,5年DFS为25.39%,而EC-LNI(-)者5年OS、DFS分别为52.87%、47.79%,两组患者的5年OS、D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EC-LNI数目(P=0.001)与胃癌患者预后有关,同时年龄、病灶部位、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Borrmann分型、肿瘤浸润深度pT分期、淋巴结转移pN分期、肿瘤pTNM分期、Lauren分型、脉管瘤栓有无、Ki-67阳性比例、术后是否化疗也均与预后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组织学类型(P=0.013)、浸润深度pT分期(P=0.020)、淋巴结转移pN分期(P=0.019)、肿瘤pTNM分期(P=0.001)、脉管瘤栓有无(P=0.031)和EC-LNI数目(P=0.001)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辅助化疗(P=0.003)是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结论:EC-LNI与胃癌患者的肿瘤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有无EC-LNI和EC-LNI数目均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赵群  田园  杨沛刚  张志栋  李勇 《肿瘤防治研究》2022,49(12):1207-1211
规范化D2淋巴结清扫与手术后标本精细分拣淋巴结相结合可以提高胃癌患者生存并达到精准分期的目的。随着不同淋巴示踪剂的广泛应用,个体化淋巴导航正在成为胃癌微创手术中新的技术突破。淋巴结示踪技术是提高术中淋巴结清扫质量以及纠正术后病理分期偏倚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就此技术的应用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70岁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2386例胃癌患者,筛选出年龄≥70岁的患者,分析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2386例胃癌患者中年龄≥70岁者342例(14.3%)。两组之间在性别、伴发疾病个数、NRS2002评分、PG-SGA评分、肿瘤部位、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Borrmann分型、肿瘤浸润深度pT分期、淋巴结转移pN分期、肿瘤pTNM分期、Lauren分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者共981例(41.4%),其中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者413例(17.3%),出现非手术相关并发症者568例(24.0%)。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伴发疾病数目≥2个为≥70岁胃癌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HR=4.478,95%CI:1.121~7.918,P=0.006)。≥70岁胃癌组5年OS为21.1%,5年DSS为62.7%;而<70岁胃癌组5年OS、DSS分别为54.1%、70.0%,两组患者的5年O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年DSS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组织学类型为低-未分化类型(P=0.004)、肿瘤浸润深度pT分期为pT4a~pT4b期(P=0.007)、存在淋巴结转移(P=0.004)、肿瘤pTNM分期为ⅢA~ⅢC期(P=0.002)和同时存在脉管瘤栓(P=0.034)是影响≥70岁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70岁胃癌患者术前伴发疾病多,增加了术后非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应重点关注其共患疾病的围手术期处理,以提高手术安全和疗效,同时年龄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