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19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左肾动脉狭窄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心肌和血管中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的表达 ,并观察缬沙坦和螺内酯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 6周龄SD大鼠 2 4只 ,制备左肾动脉狭窄肾性高血压模型 ,分为 4组 ,分别为手术组、假手术组、缬沙坦组、螺内酯组。治疗组分别用缬沙坦 3 0mg/kg·d-1、螺内酯 2 0mg/kg·d-1溶于饮水灌胃 ,1次 /d ,连续治疗 17周。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检测大鼠心肌和血管HGFmRNA水平。结果  17周后 ,缬沙坦组和螺内酯组的心肌HGFmRNA/ β actinmRNA(1.17± 0 .0 8/ 0 .85± 0 .0 8)高于手术组 (0 .5 7± 0 .0 7) (P <0 .0 1) ,但低于假手术组 (1.3 5± 0 .0 9) (P均 <0 .0 1)。两治疗组肠系膜动脉HGFmRNA水平高于手术组 (P <0 .0 1) ,但低于假手术组 (P均 <0 .0 1)。结论 缬沙坦和螺内酯均能使左肾动脉狭窄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肌和血管中的HGF升高 ,同时伴有心肌和血管重塑的改善 ,说明HGF在左肾动脉狭窄肾性高血压大鼠的靶器官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包皮脱套松解固定术矫治隐匿性阴茎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隐匿性阴茎是一种阴茎体显露异常的先天性畸形,其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手术矫治已有一些报道,如何寻找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仍需探讨。为提高隐匿性阴茎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我们于2004年10月至2007年8月,采用包皮脱套松解固定术矫治26例隐匿性阴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几种不同药物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羟基喜树碱、噻替哌、丝裂霉素和卡介苗共4促药物各自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疗效。方法:不同药物均加入50ml生理盐水内经尿道灌注入膀胱,术后第1个月每周灌注1次,以后每月灌注1次达2年。结果:羟基喜树碱组的无肿瘤复发率和1年无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而复发率则明显低于其他组(P〈0.01),且副作用小。结论:羟基喜树碱为腔内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良好药物。  相似文献   
4.
膀胱全切术后体外可控性回肠代膀胱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新方法即体外可控性回肠代膀胱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取一段回肠 ,将中间部分折叠成N形并缝制成贮尿囊 ;远端回肠从腹壁造瘘口穿出体外 ,于此处取腹壁皮瓣包绕外露肠管缝制成皮管 ,构建输出道 ;将尿液控制器置于皮管外 ,利用气囊控制排尿。结果  10只杂交狗顺利度过手术期 ,术后 3月时贮尿囊最大容量为 (15 0± 4 0 )ml,最大充盈压为 (2 4 .4± 5 .3)cmH2 O。临床应用 5例 ,随访 (3~ 14 )月 ,术后 3月时贮尿囊最大容量达 (2 90± 80 )ml,最大充盈压为 (36 .3± 8.2 )cmH2 O ,最大尿流率为 (2 0 .3± 4 .7)ml s,无残余尿。X线影像学检查 ,肾脏显影良好 ,输尿管通畅。尿液控制器的气囊充气后 ,无尿液流出 ;气囊消气后 ,尿液呈粗线条流出。结论 该尿流改道术式具有体外自主控制排尿的特点 ,不必佩戴集尿袋或自行导尿 ,且手术操作比较简单、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并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小鼠恢复生精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精原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关系。方法:间隔24 d 2次腹腔注射白消安建立小鼠生精恢复过程的动物模型。根据第二次给药后的不同时间随机分为1、2、3、4、6、8、10周共7组(8只/组),8只正常小鼠作对照组,分别于相应时点取材,进行光镜和电镜的研究。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时间GDNF mRNA的表达变化;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GDNFmRNA表达定位。结果:2次给药后第1-2周,GDNF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在第2周达到高峰;在给药后第3-4周明显下降,并在第4周达到低谷;随后几周内表达又逐渐增强,于第10周恢复到正常水平。原位杂交显示,GDNF由sertoli细胞表达。结论:在小鼠生精恢复过程中,GDNF的高水平表达促进精原干细胞自我更新,对于维持生精上皮干细胞数量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输尿管软镜联合硬镜治疗女性肾盂结石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优越性。方法:2012年6月~2013年4月采用输球管软镜联合硬镜治疗女性肾高结行(结石直径〉2cm而≤3cm)患者30例。结果:27例一期碎石成功.一次性碎石率为90%;3例二期碎石成功。无输尿管穿孔、脓肾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54~76min.平均58min。术后住院时间2~5d,平均3.8d。留营双J管2~3脚后拔除。结论:输尿管软镜联合硬镜治疗女性肾孟结石(结石直径≥2cm而≤3cm)是安全、高效的,同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灌注固定和浸润固定制作肾纤维化模型积水肾标本的效果.方法 单侧输尿管结扎法成功制作小鼠肾纤维化模型后,分别采用灌注固定及浸润固定制作肾标本,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结论 浸润固定法制作的肾脏标本组织器官的结构更加清晰,能较好地显示早期肾纤维化的病理改变,是值得推广的动物实验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ELL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质粒,探讨其感染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将含有全长ELL的质粒和慢病毒表达载体经双酶切后连接,构建成重组慢病毒载体质粒pCDH1-MCS1-EF1-copGFP-ELL。对慢病毒载体质粒进行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制备包装病毒并转染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结果慢病毒载体质粒pCDH1-MCS1-EF1-copGFP-ELL的酶切和测序结果与预计的序列一致。慢病毒感染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后能稳定高表达ELL。结论成功构建了ELL的慢病毒表达载体,ELL可被成功转染入人前列腺癌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逆行肾内手术(RIRS)与经皮肾镜(PCNL)治疗结石直径在2~4cm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143例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86例行经皮肾镜手术(PCNL)治疗(男性53例,女性33例),57例行RIRS治疗肾结石,结合术前和术后指标及参数,比较两种术式的术后并发症及结石清除率.结果 143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完成,两组患者在术前有无既往手术史、结石位置、结石平均直径、住院时间、术后血红蛋白改变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RIRS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00.26±33.26) min,PCNL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5.55±21.5)min(P<0.00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RIRS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CNL组[(1.56±0.8)d vs(4.57±2.1)d,P<0.001];RIRS组、PCNL组一期清石率分别为66.6%、91.8%(P<0.05),经二期治疗后RIRS组清石率可以达到87.7%;术后3个月随访清石率分别为92.5%、92.4%(P>0.05);PCNL组总体并发症率较RIRS组高,术后PCNL组两例患者需要输血治疗.结论 经皮肾镜术仍然是肾结石直径> 2cm的首要选择,但多期输尿管软镜术治疗2~4cm结石也可以达到PCNL同样的清石率,且并发症少,术前严格筛选病例,RIRS术治疗2~4cm结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PCNL治疗较大的结石,且可以达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 ELL基因在人类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5例前列腺癌组织、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和15例正常前列腺组织,提取总 RNA,应用 qRT-PCR检测 ELL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前列腺癌分级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 ELL mRNA 的表达量明显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和正常前列腺组织(P<0.05),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与正常前列腺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的升高,ELL mRNA的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ELL 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其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分级密切相关,提示其可能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