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组织修复材料分别用于阻生齿拔除后的愈合效果。方法:将90颗下颌近中水平阻生智齿随机分为研究A组、研究B组与对照组,研究A组术后牙槽窝放置PRF,研究B组术后牙槽窝放置Bio-Oss骨粉,对照组术后牙槽窝空置处理。比较三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后1、3、6个月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的骨密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A组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研究B组(P0.05),研究B组和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程度无明显差别(P0.05)。研究A组、研究B组术后第1、3个月的牙槽骨新生骨骨密度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5);术后第6个月研究B组在三组中的骨密度最高(P0.05),而研究A组和对照组的骨密度则变得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RF可以减轻阻生齿拔除术后的并发症,加快牙槽窝新骨形成的过程,但不能形成新的骨组织。而Bio-Oss骨粉不能减轻阻生齿拔除术后的并发症,但可促进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新骨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io-Oss骨粉混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联合应用在阻生智齿拔除后第二磨牙远中成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颗下颌近中水平阻生智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牙槽窝放置PRF与Bio-Oss骨粉混合物,对照组术后牙槽窝空置处理。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的新生骨密度以及术后3、6个月的骨高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的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新生骨骨密度与同期对照组新生骨骨密度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的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骨高度无明显吸收,与术前骨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P0.05);对照组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的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骨高度吸收明显,与术前骨高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F与Bio-Oss骨粉联合应用可促进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新骨形成,减缓拔牙创牙槽嵴的吸收,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冠部改良拔牙法和常规的微创法拔除下颌水平阻生智齿的不同临床疗效。方法:将120颗下颌水平阻生智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改良拔牙法,对照组常规微创拔牙法拔除。比较两组拔除的手术时间,评价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冠部改良拔牙法拔除下颌水平阻生智齿的疗效要优于常规的微创拔牙法,更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单颗后牙种植修复体咬合特征的改变。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于承德市口腔医院接受单颗后牙种植修复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同一患者的种植修复体作为种植牙组,以其对侧的同名天然牙作为天然牙组。分别采用T-scan咬合分析仪记录修复完成时以及修复3个月后种植体与其对侧同名天然牙的咬合力百分比以及咬合接触时间。比较种植牙修复完成时、修复1年后的红色美学评分(PES)。结果种植牙组修复3个月后咬合力百分比(9. 64±0. 50)%高于修复完成时(4. 72±0. 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种植牙组修复完成时、修复3个月后咬合力百分比均低于天然牙组(12. 32±0. 62)%、(12. 29±0. 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种植牙组修复3个月后咬合接触时间(0. 04±0. 02) s,低于修复完成时的(0. 08±0. 02) 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种植牙组修复完成时、修复3个月后咬合接触时间均高于天然牙组(0. 02±0. 01) s、(0. 02±0. 01) 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种植牙修复完成时以及修复1年后的各项P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单颗后牙种植修复3个月后咬合特征出现改变,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种植修复体咬合的定期复查。同时种植修复1年后的PES评分仍较为稳定,具有较好的软组织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杨占宝  岳琳  董力  任冰洁 《河北医学》2023,(10):1704-1709
目的:观察新型生物陶瓷材料iRoot SP在微创根管治疗中的近期应用效果和远期牙周疼痛与牙周健康状态。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在承德市口腔医院收治的行微创根管治疗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H-PLUS组和iRoot SP组,各58例。AH-PLUS组根管填充物采用AH-PLUS糊剂,iRoot SP组根管填充物采用新型生物陶瓷材料iRoot SP,两组术后均观察7d,并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术后7d近期疗效、术后6个月治疗成功率,采用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BI)、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于术前及术后7d对患者牙周健康情况进行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于术后1、3、5、7d对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根据Mohd Sulong标准于术后观察期间对患者急症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评估,采用口腔医学治疗满意度评价量表于术后7d评价患者治疗满意度。结果:与AH-PLUS组比较,iRoot SP组术后7d总有效率和术后6个月成功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4.83%vs77.59%,χ2=6.202,P=0.013,94.83%v...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