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7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总结3例胭窝部腓总神经内囊肿患者的诊治过程,并对该病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临床经验。方法:2011年8月-2012年3月,采用囊肿切开引流术治疗胭窝部腓总神经内囊肿3例,其中结扎、切除含囊肿腓总神经关节支2例。结果:手术均顺利。术后随访9~15个月,平均11.3月。3例患者术后4—10d胭窝部胀痛症状均消失,术后3个月第1、2趾间刺痛感消失。足背伸肌力恢复至4级者2例,恢复至3级者1例。患者均无囊肿复发表现。结论:胭窝部腓总神经内囊肿十分罕见。对于临床诊断明确的患者,目前多行手术切开神经外膜引流,同时随访囊肿复发情况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2.
汪琛  陈卉  杨剑云 《淮海医药》2012,30(6):562-563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消化不良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几乎每个人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而一些体质较弱或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还会频繁地发生消化不良.从病理学的角度分析,消化不良可分为单纯性消化不良和有其他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两大类.对于后者必须进行相应的检查,以确诊原发病,然后有针对性的标本兼治,对单纯性消化不良者,临床上常用助消化药.助消化药(Digestants)是指一类能促进胃肠道消化过程的药物,大多数助消化要本身就是消化酶的主要组成部分,用于消化道分泌不足时,可以发挥代替疗法的作用.另外,有些药物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调节胃肠功能或制止肠道的过度发酵,也可用作消化不良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自发性桡神经麻痹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从2000年至2008年,对27例自发性桡神经麻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性21例,女性6例;发病年龄8~65岁,平均36岁。对23例患者进行了松解,1例切除病变段神经后直接吻合神经,3例切除病变段神经后因有缺损,进行了神经移植。结果 术中发现Frohse弓卡压8例,三头肌外侧头卡压1例,桡返动脉分支卡压1例,外侧肌间隔处卡压8例,肿块卡压1例,无明显外在卡压8例。23例行神经松解的患者中,15例功能完全恢复,3例功能部分恢复,5例无效。4例行神经修复患者中,3例功能恢复,1例无效。结论 自发性桡神经麻痹病因多样,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如手术治疗可达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不同术式神经移位至桡神经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不同动力神经移位至桡神经不同部位疗效的差异。方法 自1997年至2000年,采用肋间神经或健侧C7神经根移位至不同部位的桡神经术,治疗全臂丛神经损伤36例,平均随访时间42.39个月,用四格表法统计,计算肌力恢复的有效率。结果 本组总有效率为56%(20/36);在恢复伸肘功能时,以神经移位至桡神经主干组和移位至肱三头肌肌支组的有效率高,分别为5/8、4/4;在恢复伸腕功能时,健侧C7神经根移位至桡神经发出肱三头肌肌支后的沟内段的有效率最高,为75%(9/12)。结论 移位至桡神经主干术和至肱三头肌肌支术的伸肘功能恢复佳;健侧C7神经根移位至桡神经沟内段术的伸腕功能恢复最好;年龄〈30岁和手术间隔时间〈12个月,有利于桡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依托咪酯、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应用于宫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80例ASAⅠ~Ⅱ级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10μg/kg,随后丙泊酚组(P组)静脉推注丙泊酚1.5~2.0 mg/kg后以0.08~0.12 mg/(kg.min)持续输注;依托咪酯组(E组)静脉推注依托咪酯0.30~0.35 mg/kg后以10~15μg/(kg.min)持续输注.记录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生命体征等.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和满意度相似(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P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在T1、T2时刻较E组及本组基础值降低(Ρ〈0.01),SpO2≤90%发生例数高于E组(Ρ〈0.01).结论依托咪酯联合芬太尼运用于宫腔镜手术镇痛效果完善,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拉科酰胺原料药的含量及其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相硅胶为固定相(4.6 mm×250 mm,5μm),色谱纯甲醇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nm,流速为1.0 mL/min,色谱柱柱温35℃,测定拉科酰胺原料药的含量及其有关物质。结果:拉科酰胺进样量在1.0~20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7.995 2 c+9.993 6(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为0.75%,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准确、重复性好,用于控制拉科酰胺的含量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7.
不同端-侧缝合方式修复周围神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比较周围神经标准端-侧缝合方式与其他变体在修复效果上的差异.方法 SD大鼠126只,随机分为7组,将右侧肌皮神经切断,以同侧尺神经作为供体神经,按照端-端缝合组(end-to-end,E-E组)、端-侧缝合组(end-to-side,E-S组)、侧-侧缝合外膜开窗组(side-to-side,S-S组)、侧-侧缝合外膜不开窗组(side-to-side,S-S'组)、螺旋缠绕外膜去除组(spiral,Sp组)、螺旋缠绕外膜保留组(spiral,Sp'组)、阳性对照组(controlling group,CG组)制作模型,各组分别于术后1、2、3个月取材,进行神经电生理、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 术后3个月,各端-侧缝合组均有明显神经再生现象,但效果均不及端-端缝合组,各种端-侧缝合术式的变体与标准端-侧缝合方式相比差异不明显(P>O.05),保留神经外膜的两组为各组中效果最差.结论 神经外膜对端-侧缝合效果有影响,各种缝合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通过手术方式提高神经端-侧缝合后神经再生能力的效果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介绍正中神经脂肪纤维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1993年 10月至 2 0 0 4年 2月 ,采用屈肌支持带切断、正中神经松解、单纯肿瘤切除和正中神经病段切除术治疗正中神经脂肪纤维瘤 6例。术中发现肿瘤通常沿正中神经的走行呈膨胀性生长如纺锤形 ,大小为 1.0~ 2 .8cm× 2 .1~ 13 .5cm。神经外膜完整 ,肿瘤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神经束间有大量增生的脂肪和纤维组织。结果 术后随访 6个月~5年。行单纯肿瘤切除的 5例 ,仅有手指麻木的并发症 ;但在术后 3年内有 4例肿瘤复发。行正中神经病段切除术的 5例 (4例为单纯肿瘤切除的复发病例 ) ,术后 5例的正中神经支配区感觉均消失 ,4例的拇指不能对掌 ;无 1例肿瘤复发。结论 诊断 :通过手术可初步诊断为正中神经脂肪纤维瘤 ,肿瘤的组织学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治疗 :单纯肿瘤切除术可缓解症状 ,行正中神经病段切除术可根除肿瘤 ,但需同时行神经移植与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防止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100例腹腔镜手术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护理措施防止低体温。结果 干预组鼻咽温度较对照组稳定,寒颤发生率、躁动、渗血及伤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麻醉苏醒快。结论 腹腔镜手术中采用防止低体温护理干预能维持患者体温的稳定性,降低寒颤发生概率,术后康复佳。  相似文献   
10.
荧光逆行示踪法定位神经端侧缝合后再生来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荧光逆行示踪法研究神经端.侧缝合修复臂丛神经损伤的有效性及再生神经的脊髓定位.方法 雌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造成臂丛神经上干损伤模型,分别以膈神经、同侧颈,神经根为供体神经,按照端.侧和端.端两种缝合方式修复肌皮神经.术后3个月,对大鼠肌皮神经和供体神经分别采用真蓝和双脒基黄进行逆行示踪.3、7、14 d后进行灌注固定,取颈段脊髓连续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各观察点背根节及脊髓前角均出现荧光标记细胞,并逐渐增多.以同侧颈,为供体神经组,标记细胞仅出现在该节段,而以膈神经为供体神经组,标记细胞出现在颈_(3-5)节段.端一侧缝合组在相应脊髓前角或背根神经节出现,同时具有两种荧光剂的双标细胞或在同一脊髓节段同时出现分别以两种荧光剂标记的单标细胞.结论 采用不同供体神经进行端.侧缝合联合神经移植修复臂丛神经可使神经再生,荧光逆行示踪可以准确定位端.侧缝合后再生神经的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