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放射性肠炎的外科治疗指征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5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治疗的15例慢性放射性肠炎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肠梗阻行肠切除术,6例肠瘘中有4例一期行肠瘘切除,2例行乙状结肠双腔造瘘术,2例肠穿孔行一期肠造瘘,二期肠切除,1例肠出血行Miles手术。均获成功,所有患者肠功能,营养状态改善,随访6个月至18个月,效果满意。结论:慢性放射性肠炎出现严重并发症应积极手术治疗,肠切除和肠造瘘术配合营养支持是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1 病历简介 患者男性.56岁以“腹胀、里急后重半年.加重伴便血2月余”为主诉于2006年5月29日入我院。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里急后重.两个月余前便意频繁加重,多达1d近20次,大便呈暗红色,伴间断下腹痛,无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肿瘤住院病人的营养状况、营养治疗现状及意义。方法分析2016年中国"世界营养日"调查数据,纳入来自中国华北、华南、西北及西南地区的8家大型三甲医院肿瘤住院病人共306例,收集并分析其疾病信息、营养治疗及30 d预后信息。结果该306例住院病人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总发生率为51.3%(157/306),其中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5.3%(108/306),其中肠外营养应用率达45.8%(140/306)。74.4%(218/293)的病人能从营养治疗中获益。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有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肿瘤病人的30 d预后,但对营养状况良好者效果不明显。33.3%的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和46.9%的存在营养风险的肿瘤病人没有接受营养干预,而营养状况良好的肿瘤病人被施以营养治疗的比例高达51.0%。病人营养状况、住院期间手术、自评健康状况是我国肿瘤住院病人30 d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我国肿瘤住院病人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营养支持实施不够规范,对于自评健康状况差、晚期肿瘤失去手术机会、营养状况差的肿瘤病人应及时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2(COX-E)的表达与术后粘连发生的关系,探讨选择性COX-E抑制剂塞来昔布在预防术后腹腔粘连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n=lO),分别为阳性对照组、透明质酸钠组、塞来昔布小剂量组、塞来昔布大剂量组、阴性对照组.每组于造模术后第8天和第15天随机处死大鼠各5只,肉眼观察评估腹腔粘连程度,并取创伤部位肠管及腹膜Western-blot法检测组织COX-2蛋白含量.结果 透明质酸钠组、塞来昔布小剂量组、塞来昔布大剂量组腹腔粘连程度以及创伤部位组织COX-2表达明显减低,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质酸钠组与各塞来昔布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通过降低创伤部位组织COX-2表达能减轻术后腹腔粘连.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图像数据先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再通过混合现实技术全息投影于外科医生视野或叠加于病人现实身体,辅助术前评估和术中导航。结果 21例病人术中均成功应用混合现实技术,其中18例行根治性肿瘤切除,3例行腹腔探查、肿瘤活检手术,手术时间为210(40~580)min,出血量为300(20~1700)mL,肿瘤最大径为13.2(5.9~40.0)cm,术后无大出血、肠吻合口漏、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全息投影的虚拟三维模型图像清晰、稳定、直观的显示了肿瘤的大小、位置、与毗邻器官和血管的解剖关系,评价肿瘤侵犯邻近器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6%和70.0%,评价肿瘤侵犯邻近重要血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和84.6%。结论 混合现实技术能够清晰准确的投影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与毗邻血管和器官的解剖图像,为手术的精准实施提供了一种新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0月1日至2022年10月1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9例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等资料。结果 39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中男19例, 女20例, 功能型11例(28%), 无功能型28例(72%)。19例行CT血管造影提示肿瘤多分布于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周围。39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 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上优于开放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35±66)min比(194±67)min, t=-2.529, P=0.016;(6.6±2.2)d比(9.6±4.8)d, t=-2.096, P=0.043]。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2±151)ml比(361±608)ml, t=-1.169, P=0.250]。腹腔镜组术后未出现并发症, 开放组术后1例发生肺部感染, 1例发生肠梗阻。36例获有效随访, 失访3例, 随访时间为2~115个月, 腹腔镜组1例患者术后1年因肿瘤原位复发合并肝脏转移而死亡, 开放组1例术后2年肿瘤原位复发, 经二...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抑制剂U0126研究ERK1/2在肝癌细胞增殖、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以肝癌SMMC-7721细胞株为材料,分为空白对照组及不同浓度的U0126处理组。以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U0126处理后均可明显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P<0.05,P<0.01),使处于G0/G1期的细胞明显增多(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并诱发细胞凋亡发生(P<0.05)。结论阻断ERK1/2通路有可能成为肝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其丰富的间质反应。胰腺星状细胞(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PSCs)在胰腺癌的间质反应中是重要的细胞成分,大量的体内外实验表明间质反应在胰腺癌的发展、浸润、转移、耐药性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而针对间质及在间质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旁分泌Hedgehog通路的临床试验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更有甚者,去除胰腺星状细胞后加速了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胰腺癌基质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不同阶段表现出相悖的作用。因此必须进一步探究胰腺癌与间质关系,寻找可能的靶点,在降低胰腺癌对放化疗耐药性、延长胰腺癌中位生存期等方面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Nrf2激动剂t-BHQ在预防术后腹腔粘连形成中的价值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仅行开关腹手术)、Control组(行腹腔粘连造模)、HA组(行腹腔粘连造模,关腹前在粘连部位均匀涂抹1 mL透明质酸钠凝胶)、t-BHQ1组和t-BHQ2组(行腹腔粘连造模,术后分别予以25、50 mg/kg t-BHQ灌胃)。通过Nair's评分评估各组粘连形成的严重程度,进一步对术后腹腔粘连组织行HE染色、Nrf2免疫组化染色,并检测组织中MDA及SOD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BHQ1组和t-BHQ2组的Nair's评分、HE染色炎症评分均降低,Nrf2免疫组化评分升高,粘连组织中SOD的表达水平上升,而MDA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Nrf2激动剂t-BHQ可通过降低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抑制术后腹腔粘连形成。  相似文献   
10.
胰腺癌(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其丰富的间质反应.胰腺星状细胞(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PSCs)在胰腺癌的间质反应中是重要的细胞成分,大量的体内外实验表明间质反应在胰腺癌的发展、浸润、转移、耐药性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而针对间质及在间质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旁分泌Hedgehog通路的临床试验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更有甚,去除胰腺星状细胞后加速了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胰腺癌基质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不同阶段表现出相悖的作用.因此必须进一步探究胰腺癌与间质关系,寻找可能的靶点,在降低胰腺癌对放化疗耐药性、延长胰腺癌中位生存期等方面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