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研究胃癌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方法 分析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609例胃癌术后患者,分别观察其术后发生医院感染与性别、年龄、营养状态、平均住院日、血电解质及白细胞数、术前抗菌药物治疗、术前输血、手术范围、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 胃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以肺炎、伤口感染最多,分别占42.71%、21.87%;胃癌术后医院感染与年龄、平均住院日、电解质、营养状态、白细胞水平、术前抗菌、术前输血、手术范围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和病理类型无关.结论 通过纠正血白细胞水平及电解质紊乱、加强术后营养、提高术前预防抗菌治疗、减少术前输血等措施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 CD117弱表达及阴性表达的胃肠道间质瘤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CD117弱表达及阴性表达胃肠道间质瘤的特点。结果 肿瘤位于胃部 6 例,小肠 4 例,结直肠 2 例,大网膜 1 例。腹部疼痛不适 6 例,呕血或黑便 3 例。病理学检查肿瘤为良性者 5 例,恶性者8 例。CT 检查表现为软组织密度,5例病变含有囊变及出血,所有病变均未见钙化。良性肿瘤大小(最长径×最短径)平均为3.4 cm×2.8 cm;恶性肿瘤大小平均为7.5 cm×6.2 cm。13 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100 %。10 例术后获随访6个月~ 4 年,有1 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其余至今仍生存。结论 CD117弱表达及阴性表达的胃肠道间质瘤的好发部位为胃体。CT 扫描有助于 CD117弱表达及阴性表达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和良恶性的判断。手术是其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5.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肝转移发 生率高,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肿瘤血管生 成是胃癌生长与转移的重要条件,需要多种因素调 节[1],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已知 最强的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与肿 瘤的复发、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2]。人参皂苷Rg3是 一种人参二醇类四环三萜皂苷,分子式 C42H72O13, 分子量 785.02,为我国自主开发的新型重组人血管 内皮抑素,具有多靶点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本研 究以人参皂苷Rg3和(或)化疗治疗胃癌肝转移患者 56例,观察患者血清VEGF水平变化,现将结果报道 如下。  相似文献   
6.
参一胶囊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一胶囊联合FOLFOX4方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HI、IVY)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93例晚期胃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接受FOLFOX4方案化疗(53例),治疗组在化疗同时联合应用参一胶囊(40例)。结果对照组、治疗组近期客观疗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分别为57.5%和4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后联合应用参一胶囊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胃癌患者手术后镇痛是术后处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相当一部分的术后并发症常与疼痛有关,如肺不张、肺部感染、肠粘连等。持续有效的术后镇痛一方面能使患者在无痛或轻微痛的情况下配合翻身咳嗽、下地站立等术后早期活动,减少胃癌根治术后的并发症:另一方面能改善睡眠,加快患者康复。本次研究进行对比分析奥施康定塞肛+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镇痛与单用硬膜外PCA镇痛的镇痛效果及副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并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在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方法 自2015年1月—2016年8月期间,绍兴市人民医院共收治128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4)和研究组(n=64),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手术切除治疗措施,研究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比较2组患者甲状腺结节治疗成功率、结节缩小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对照组成功率达99.13%,研究组成功率达96.12%,其余3.88%经二次微波消融也达到消除的目标。经微波消融治疗后甲状腺结节个数随时间延长而减少,到术后12个月98个结节完全消失;结节平均体积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小;术后1、3、6、12个月缩小率分别为17.65%、40.69%、72.55%、88.7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25%,明显高于研究组的4.69%。 结论 对甲状腺结节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不仅能够取得与手术切除相当的治疗效果,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还能有效避免手术对患者机体的损害,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有望为手术禁忌症患者开辟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胃肠道上皮样血管肉瘤四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例胃肠道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C-MYC基因是否扩增。结果2例发生在胃,1例在十二指肠与空肠交汇处,1例位于回肠。4例均为中老年人,女1例,男3例。年龄51~62岁。镜下,肿瘤在黏膜层与肌层浸润性生长;见大片血湖及含铁血黄素沉积,形成假裂隙样或腺样结构;瘤细胞呈梭形或上皮样。免疫组织化学4例均弥漫强阳性表达CD31、ERG、Fli-1;3例弥漫强阳性表达CD34;3例不同程度的表达细胞角蛋白和上皮细胞膜抗原;3例FISH检测C-MYC均为阴性。结论胃肠道血管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恶性肉瘤,活检标本极易被误诊为低分化腺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