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评价大剂量氨甲环酸(TXA)应用于脊柱矫形手术尤其是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VCR)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9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脊柱畸形患者共66例,术前凝血功能检查异常及长期服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的患者共7例被排除,最终5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均接受一期PVCR,其余患者均接受一期单纯后路矫形融合术,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位医师主刀完成。患者被分为TXA组和对照组。TXA组中8例接受PVCR,18例接受非PVCR矫形手术;对照组中9例接受PVCR,24例接受非PVCR矫形手术。TXA组患者在切皮前20min静脉输入100mg/kg剂量的TXA,随后给予维持量10mg·kg~(-1)·h~(-1)的TXA直到切口关闭;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替代。统计患者的术中失血量、真实失血量、输血量等数据,并监测患者围手术期的凝血功能、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等,同时监测药物相关并发症,包括潜在的肝、肾功能损伤,上/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心肌梗死及癫痫等。结果:TXA组中接受PVCR的患者术中失血量(4219±1386ml)、真实失血量[(134.2±36.4)%]及输血量(2986±1458ml)均少于对照组接受PVCR手术的患者[分别为9906±5251ml,(332.9±191.8)%,6255±3401ml,均P0.05]。TXA组中接受非PVCR矫形手术患者的术中失血量、真实失血量及输血量也均小于对照组非PVCR矫形手术患者(P0.05)。TXA组中PVCR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PVCR减少57.4%,而非PVCR手术术中失血量减少39.8%,大剂量TXA减少术中失血的作用在PVCR术中更为明显。TXA组及对照组围手术期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TXA组中未出现上/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心肌梗死、癫痫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大剂量TXA可有效减少脊柱矫形手术的术中失血与输血,尤其在PVCR手术中大剂量TXA的效果更为突出;大剂量TXA在脊柱矫形手术中的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实心椎弓根镙钉骨水泥钉道强化技术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症的脊柱退行性疾患中期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需要进行脊柱内固定手术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74例分为2组。A组36例患者伴有骨质疏松症,采用实心椎弓根镙钉骨水泥钉道强化技术,为观察组;B组38例患者伴有骨量减少,采用传统实心椎弓根镙钉技术,为对照组。2组患者减压、融合等手术方式相同,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VAS、ODI、SF-36评分。对实心椎弓根镙钉骨水泥钉道强化技术,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模式、骨水泥渗漏、骨水泥肺栓塞等相关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 2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2.0±6.4)月。A组纳入患者36名,置入镙钉279枚,平均(7.8±3.8)枚,其中骨水泥强化镙钉195枚,平均(5.4±2.7)枚,强化椎体101个节段,检出各型骨水泥渗漏的椎体共53个,渗漏率为52.4%。B组纳入患者38名,置入镙钉210枚,平均(5.5±3.2)枚。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VAS、ODI、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更多  相似文献   
3.
肺泡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是在2岁以前[1],2~4岁时,肺泡细胞数量达到成年人水平(3亿~6亿个),这之后肺泡的数量、大小和复杂程度可能还会继续缓慢增加,直至青春期甚至成年期[2-3]。越早发生在胸段的脊柱畸形,对胸廓的形态、活动度、容积影响就越大,同时产生的异常机械应力对肺细胞生长发育、组织分化的影响就越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云南省南华县儿童及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式,联合应用目测法、Adams前屈试验法和脊柱侧凸测量尺测量躯干旋转角(angle of trunk rotation,ATR)法,对云南省南华县6~18岁的儿童及青少年进行脊柱侧凸筛查。统计分析筛查阳性者的性别、年龄、民族以及脊柱侧凸严重程度分布特点,并探索Adams前屈试验阳性与ATR之间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筛查18 980人,其中阳性者1 011人,总体阳性率为5.33%,男性阳性率(4.77%)显著低于女性(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民族儿童、青少年的阳性率:白族>彝族>汉族>其他民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0);不同等级学校儿童、青少年的阳性率:高中>初中>小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民族中女性的阳性率均高于男性,其中汉族和彝族中不同性别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中男性15岁时阳性率达到高峰(8.76%),女性14岁时达到高峰(11.39%);彝族中男性14岁时达到高峰(7.25%),女性12岁时达到高峰(9.03%)。脊柱侧凸严重程度分级:73.19%为脊柱侧凸Ⅰ度,23.05%为Ⅱ度,Ⅲ度仅3.76%。可疑侧凸部位以胸段为主,占比51.43%。当ATR≥2°时,Adams前屈试验即可呈阳性。结论 云南省南华县儿童及青少年脊柱侧凸筛检阳性率高达5.33%。彝族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凸筛检阳性率高峰期较汉族有所提前。需尽快完善我省脊柱侧凸筛查防治体系,并全面开展脊柱侧凸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严重僵硬脊柱畸形(不包含半椎体畸形)患者行经后路全脊椎切除(posteriorvertebralcolumnresection,PVCR)脊柱矫形,对术前、术后肺功能检查(pulmonaryfunctiontest, PFT)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变化规律。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除半椎体畸形外的严重僵硬脊柱畸形患者中伴有肺功能障碍的24例纳入本研究。男11例,女13例,年龄11~45岁,平均(18.9±8.0)岁;术前侧凸Cobb’s角平均(110.1±14.6)°(94~170)°,后凸Cobb’s角平均(80.6±29.2)°(42~160)°。所有患者均行PVCR术,以术前肺功能肺活量(vitalcapacity,VC)分为中度呼吸功能障碍组(40%~60%)和重度呼吸功能障碍组(低于40%)。术前、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年、2年行肺功能检查,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状况,分析肺功能各参数(肺活量-VC,VC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VC%,用力肺活量-FVC,FVC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与术后恢复时间的关系,患者术前、术后自觉症状改善(呼吸窘迫、肺部感染、体力、生活质量)与术后恢复时间的关系。结果终末随访24个月。术后2周,肺功能参数FVC、FVC%、FEV1、FEV1%,重度呼吸功能障碍组分别为:(0.92±0.04)L、(26.55±0.67)%、(0.98±0.06)L、(25.48±0.41)%,明显低于术前(1.13±0.06)L、(28.27±0.55)%、(1.04±0.06)L、(27.42±0.36)%(P<0.05),中度呼吸功能障碍组分别为:(1.28±0.06)L、(38.83±1.00)%、(1.05±0.03)L、(35.43±0.36)%,明显低于术前(1.42±0.04)L、(40.33±0.79)%、(1.33±0.04)L、(37.38±0.47)%(P<0.05),动脉血气分析均提示异常,肺功能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患者的肺功能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围手术期主要非神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13年12月来自单中心的105例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均接受了一期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信息,围手术期及末次随访影像学资料,和围手术期非神经并发症进行统计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18.9±8.1岁。主弯侧凸Cobb角术前为108.9°±25.5°,末次随访时为37.2°±16.8°;节段性后凸术前为89.8°±31.1°,末次随访时为30.4°±15.3°。手术平均切除1.31个椎节,固定涉及13.6±2.8个节段。至末次随访时,冠状面平衡矫正70.9%,矢状面平衡矫正53.4%。共24例患者(22.9%)发生了31例次非神经并发症事件:13例患者发生16例次呼吸系统并发症;7例患者发生9例次心血管不良事件;1例恶性高热;1例单眼失明;3例创口感染;1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术后1d死亡。早期进行手术的患者(14/49),以及切除T6或者以上节段椎体的患者(4/10),显示了较多的非神经并发症的趋势。此外,非特发性畸形,超过150°的极度重度脊柱侧凸,术前用力肺活量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低于预计值40%,以及术中失血量超过5000ml是非神经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经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的患者,围手术期中非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并与患者肺功能状况不佳及术中失血量大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