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腔镜在低位直肠癌Dixon术中的临床应用(附4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在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70min,术中平均失血70mL,术后肠蠕动恢复平均42h,无术后出血、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发生,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所有标本残端无癌细胞浸润或残留,清扫淋巴结数8—27个,平均16.5个,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d。随访至2010年4月1日,无局部及远处转移复发,元切口及穿刺孔种植转移。结论:腹腔镜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安全可行,且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但必须由熟练且富有经验的术者操作。  相似文献   
2.
Hassab手术是目前治疗门脉高压症合并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较为认可的手术方法之一,但术后仍有较多的并发症[1].笔者回顾分析1996年9月至2006年1月间施行的186例Hassab术,以多元回归方法分析Hassab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探讨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纤维瘤是常见的体表肿瘤,但小儿阴囊纤维瘤很少见,现报告1例。  相似文献   
4.
肝胆管结石并感染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是传统手术治疗胆管结石的方法,尽管目前胆管结石外科治疗方法有了很好的改进,但胆总管切开取石引流术仍然是外科手术中的基本手段。特别是在急症和重症病例中,能有效的解除梗阻、通畅引流、控制胆道感染、改善肝功能,以挽救患者生命,为二期确定性手术做准备。  相似文献   
5.
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腹腔注射法建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严重联合免疫缺陷(Hu-PBL-SCID)鼠模型。随机分为四组:Ⅰ组尾静脉注射mRNA未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Ⅱ组注射抗CD4+、CD8++mRNADC,Ⅲ组为DC,Ⅳ组为PBS,每周1次,共2次,然后接种2×106肝癌细胞HepG-2,观察鼠成瘤率、成瘤潜伏期、肿瘤体积以及测定特异性细胞毒淋巴细胞(CTL)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内种植瘤的细胞周期;用ELISA法检测鼠血清中是否有人IgG。结果鼠血清中均有人IgG,Hu-PBL-SCID嵌合模型重建成功,各组小鼠间成瘤率无明显差异,但Ⅰ组成瘤潜伏期延长,肿瘤生长缓慢,2周后肿瘤体积明显小于Ⅱ、Ⅲ、Ⅳ组(P〈0.05),Ⅰ组脾淋巴细胞对HepG-2有特异性杀伤效应。Ⅰ组HepG-2有75.82%±4.78%处于G0/G1期,13.54%±2.55%处于S期,10.64%±2.36%处于G2/M期,与Ⅱ、Ⅲ、Ⅳ比较,P〈0.05。认为负载肝癌抗原的DC疫苗体内能诱导产生明显的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们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将乙型肝炎病毒X(HBVx)基因导入正常肝细胞系中,建立稳定表达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正常肝细胞株,为研究HBVx基因的生物学行为提供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改良胆管空肠攀式吻合术与传统的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需要行胆肠吻合的患者30例,并根据患者的意愿将患者分为实验组(改良的胆管空肠袢式吻合术组)17例,对照组(传统的Roux-en-Y胆管空肠吻合术组)13例。术后1周分别取两组患者胆支肠袢中的肠液进行细菌培养,测出细菌菌落的数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肠袢中肠液的细菌菌落数量为:(4.58±1.50)×104·mL-1,对照组为(7.15±2.33)×104·mL-1,两组对比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的胆管空肠襻式吻合术比传统的Roux-en-Y胆管空肠吻合术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能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为改良的胆管空肠襻式吻合术在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实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Hassab手术是目前治疗门脉高压症合并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较为认可的手术方法之一,但术后仍有较多的并发症[1].笔者回顾分析1996年9月至2006年1月间施行的186例Hassab术,以多元回归方法分析Hassab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探讨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Hassab手术是目前治疗门脉高压症合并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较为认可的手术方法之一,但术后仍有较多的并发症[1].笔者回顾分析1996年9月至2006年1月间施行的186例Hassab术,以多元回归方法分析Hassab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探讨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186例Hassab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6%,手术死亡率为3.23%;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肝功能分级、断流后门静脉压力、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肝功能分级、断流后门静脉压力、术中输血量是Hassab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认为对肝功能好、年龄小、断流后门静脉压力〈35cmH2O者,术中精细操作,手术效果好;对于断流后门静脉压力仍〉35cmH2O的患者,应加行分流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