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大鼠阴茎神经组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蛋白表达的雄激素依赖性。方法 64只雄性10周龄Sprague Dawley大鼠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去势组,C组为去势后肌注十一酸睾酮组,D组为喂饲保列治组。模型建立后分别在4周和10周处死部分大鼠,取腔静脉血和阴茎组织,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血睾酮(T)和二氢睾酮(DHT)浓度,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观察阴茎组织OGRP阳性神经纤维面积比例。结果 各实验组T和DHT含量低于对照组。4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阳性神经纤维面积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周时对照组阳性神经纤维面积比例明显高于实验组。各实验组4周模型和10周模型两两比较阳性神经纤维面积比例前者大于后者;对照组4周模型和10周模型阳性神经纤维面积比例无差异。结论 雄激素水平降低可引起大鼠阴茎神经组织CGRP蛋白表达下调,该影响有时间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刺激阴茎海绵体神经(CN)测定大鼠勃起功能的方法。方法:选择4月龄雄性SD大鼠20只,体质量(425±25)g。左颈总动脉内插管,直接法持续监测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左侧海绵体内插管测定阴茎海绵体内压(ICP);前列腺右侧叶前外侧表面暴露右侧CN,通过电刺激CN诱发阴茎勃起。电刺激参数为:5V,2ms,25Hz,每次刺激持续1min,间隔5min重复电刺激,共刺激3次。电刺激CN前的(ICP/MAP)×100(rR)代表阴茎海绵体的静息状态;电刺激CN后的(ICP最大值/MAP)×100(bR)代表阴茎海绵体的勃起状态或大鼠的基础勃起功能;bR/rR代表阴茎勃起后ICP的增高程度。结果:电刺激CN使ICP明显升高,MAP变化不大,表明电刺激可有效诱发勃起。ICP、MAP、rR、bR、bR/rR等各项指标3次重复测定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明电刺激法结果稳定。rR、bR和bR/rR总的平均值分别为(12.00±2.62)%、(67.68±11.28)%和(5.85±1.80)。结论:电刺激阴茎CN测定大鼠勃起功能的方法稳定易重复,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估阴茎的勃起程度,是研究阴茎勃起功能的重要技术,值得在国内推广。  相似文献   
3.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预防尿道下裂术后尿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尿道下裂一期手术疗效,减少尿瘘等并发症发生。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选择不同的术式一期修复尿道下裂17例,包括加盖带蒂包皮瓣尿道成形术(onlay island flap urthroplasty)4例,横形带蒂包皮瓣尿道成形术(Duckett术)8例,膀胱黏膜一期尿道成形术5例。结果:一期手术全部成功,无尿瘘、尿道狭窄、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能提高尿道下裂一期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尿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改良经腹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腹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方法国内外尚未统一,且术式也未固定.我们2001年7月~2002年12月对10例病人应用了改良的术式,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不同月龄及不同雄激素水平的SD大鼠模型,评价血管活性肠多肽(VIP)调控不同模型大鼠阴茎勃起的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80只随机等分为4组:A组(对照组);B组(去势组),行双侧睾丸切除;C组(老龄组),普通饲养16个月;D组(去势老龄组),去势术后饲养16个月。A和B组1月后测勃起功能;C和D组16个月后测勃起功能。电刺激海绵体神经时海绵体内压力(ICP)的最大值与对应平均动脉压(MAP)的比值表示勃起功能,记为Ratio。海绵体注射VIP前、后大鼠勃起功能分别以b-Ratio和m-Ratio表示。m-Ratio与b-Ratio的比值(记为mR/bR)表示VIP对勃起功能的影响程度。留取血清,ELISA方法检测血清睾酮浓度。结果 A、B、C和D组的b-Ratio(%)分别为69.8±7.0、36.8±5.4、53.2±8.5、33.2±6.3;m-Ratio(%)分别为73.0±8.7、63.4±9.6、79.7±10.8、67.0±11.8;mR/bR分别为1.05±0.03、1.72±0.08、1.56±0.29、2.06±0.44。后3组与A组比较勃起功能增加程度明显(P均〈0.01)。A、B、C和D组的血清睾酮浓度(ng/mL)分别为1.542±0.131、0.438±0.096、0.840±0.153、0.416±0.101,后3组均明显低于A组(P均〈0.01)。结论年龄增长和雄激素水平降低导致大鼠勃起功能下降,年龄对勃起功能的影响可能基于雄激素水平的变化;VIP对阴茎勃起的调控作用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与雄激素水平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尿纤维连接蛋白试纸(FN试纸)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探讨其与膀胱尿路上皮癌各项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无创性地诊断、随访膀胱尿路上皮癌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自主研制的FN试纸测定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良性泌尿系疾病患者、正常体检人群尿液纤维连接蛋白.结果 FN试纸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94%和79.03%,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67%和68.06%;尿液细胞学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特异度较高(100%),但其敏感度仅为47.06%.结论 FN试纸检测对不同分化及浸润深度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有着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诊断价值高于尿液液基细胞学检查,但不能对膀胱肿瘤的分级以及病灶数量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验证和研究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风险量表对我国接受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患者预后判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10年12月期间297例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cancer,TURBT)的NMI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4小时内接受了首次膀胱灌注化疗。按照EORTC量表的评分原则计算出每位患者的复发和进展评分,并根据得分将所有患者进行风险分层。随访各危险组患者术后复发和进展情况,并将分析结果同量表参考值比较。结果:随访时间23~115个月,平均53个月。随访过程中共122例患者(41%)复发,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性肿瘤、G2~3级肿瘤和未在TURBT后6小时内进行首次膀胱灌注化疗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19例患者(6%)术后进展,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复发性肿瘤、T1期肿瘤、G3期肿瘤和同时存在原位癌。根据EORTC量表进行复发风险分层后,各组间实际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EORTC量表参考值相比,低危组(0分)1年及5年复发率均低于参考范围;中危患者(1~9分)的1年复发率低于参考范围,而5年复发率与参考范围相近;高危组(10b17分)1年及5年复发率可信区间均包含EORTC量表的参考范围。进展风险分层除低危组(0分)与中低危组(2~6分)间的实际进展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外,其它各组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风险组实际进展率均接近EORTC的参考范围。结论:EORTC量表对于接受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疗的中国NMIBC患者具有预后价值,但低危患者的实际复发率和中危患者的短期实际复发率低于该量表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膀胱部分切除结合放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 收集2002-2007年MIBC病例136例.男108例,女28例.年龄30~ 88岁[(65.9±12.1)岁].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膀胱部分切除术组(PC组)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组(RC组).PC组100例(T2 74例,T316例,T410例),T3、T4病例术后加行顺铂为主的放化疗;RC组36例(T212例,T320例,T44例).以电话和门诊方式随访,随访时间3 ~ 66个月[(33.1±1.2)个月].应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2组生存情况,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与MIBC生存和复发相关的预后因素. 结果 随访期间死于膀胱癌者40例,其中PC组24例(24%),RC组16例(44.4%)).总体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65%,2组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68%与55% (P=0.033),总体肿瘤特异性生存期为49.9个月,2组分别为52.6和40.4个月.PC组术后出现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46例(46%),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14例(14%);其中术后16个月内局部复发45例(75%).PC组中,与肿瘤复发相关的独立因素包括肿瘤数量>3个(RR=2.718),浸润性生长方式(RR =4.537);与生存相关的独立因素包括肿瘤数量>3个(RR=4.109),脉管侵袭(RR=6.098)和膀胱部分切除加输尿管再植术(PC+ UR) (RR=0.129),其中PC+ UR为保护因素;与MIBC生存相关的独立因素包括脉管侵袭(RR =4.176)、肿瘤数量>3个(3.610)、高龄(>70岁)(RR =2.609)、复发性膀胱癌(RR =2.714). 结论 PC结合放化疗是治疗MIBC的有效方法,可达到与RC相似甚至更高的生存率,肿瘤数量>3个者不宜行保留膀胱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大鼠的勃起功能.方法 取4个月龄雄性SD大鼠10只,在无菌条件下取出前列腺组织,制作前列腺组织蛋白提纯液(20 g/L).另取2个月龄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CNP组和对照组,备25只.CNP组于第0、30天皮内多点注射前列腺组织蛋白提纯液与弗氏完全佐剂的等体积混悬液1.0ml,同时腹腔注射百白破疫苗0.5ml;对照组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45天通过电刺激法来测定两组大鼠的勃起功能,以电刺激阴茎海绵体神经时海绵体内压力的最大值与对应平均动脉压的比值(记为bR)表示大鼠的勃起功能,每只大鼠重复测定3次.勃起功能测定结束后,留取血清,顺磁性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两组大鼠的血清睾酮浓度;留取部分前列腺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前列腺腺体和间质的病理变化.结果 CNP组大鼠大体形态可见前列腺组织严重充血水肿,与周围组织粘连,结构不完整.光镜下见前列腺组织结构遭到不同程度破坏,间质和腺体内有弥漫的淋巴样组织增生和慢性炎细胞浸润.对照组大鼠无上述炎症表现.CNP组和对照组勃起功能指标bR总的平均值分别为(68.07±1 0.54)%和(70.44±1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清睾酮浓度分别为(3.84±1.50)、(4.75±1.75)μg/L,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P大鼠的勃起功能与正常大鼠比较无明显降低,推测临床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可能并不存在器质性勃起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观察雄激素缺乏对大鼠肠系膜小动脉舒缩功能的影响,以及其是否涉及Rho/Rho激酶(ROCK)信号通路。方法用离体血管张力法检测24周龄对照和去势大鼠的肠系膜小动脉收缩和舒张反应。结果 1)去势组大鼠的肠系膜小动脉对苯肾上腺素(PE)收缩反应较对照组无差异;2)去势组与对照组比较对低浓度(0.01μM)的乙酰胆碱(ACh)、硝普钠(SNP)舒张反应增强(23%±5%vs.5%±3%,28%±7%vs.9%±3%,respectively,P〈0.05),高度浓度时(10μM)无差别;3)预孵育ROCK抑制剂(Y-27632,1μM)后,较抑制前对照组对PE收缩反应降低(Emax99%±4%vs134%±8%,P〈0.01),去势组未有改变;两组对ACh反应较抑制前均无差异,两组对浓度依赖的Y-27632舒张反应也无差异。结论去势不影响大鼠肠系膜小动脉的收缩功能,但减弱了其对ROCK的敏感性;去势可增强大鼠肠系膜动脉的内皮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与ROCK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