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进入鼻侧软骨区域的主要血管,为设计内眦血管蒂岛状鼻侧软骨粘膜瓣修复眼睑衬里和睑板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并介绍其临床应用经历。方法:10具存放一年的成年尸体标本从颈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在2具尸体标本的面静脉内注入蓝色乳胶溶液。在3.5倍的手术放大镜下进行解剖,显露鼻背和鼻周区的血管。结果:内眦动脉发出分支从鼻侧软骨的外上方开始斜向其内下方向走行进入鼻侧软骨的表面,并与鼻背动脉和鼻外侧动脉向鼻侧软骨表面发出的分支相互吻合。并且内眦静脉与其伴行。应用岛状鼻侧软骨粘膜瓣修复下睑缺损1例,效果满意。结论:以内眦血管为蒂的岛状鼻侧软骨粘膜瓣具有良好的血液供应,血管蒂长并且走行比较恒定,可转移到眶区修复部分眼睑衬里和睑板缺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建直幼年SD大鼠顿骨器官体外培养矢状缝牵引成骨模型。方法取19日龄的SD大鼠颅顶骨矢状缝组织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体外器官培养。实验组加力约3.92×10^3N(0.4g)力Hr照组不加力。培养24h结束时,进行大体观察及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并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大体观察/受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实验组骨缝逐渐明显加宽。至加力24h,所有标本欠状缝未见断裂。组织学观察发现,缝两侧区域为成骨活跃部位,两侧骨化前沿交错排列。缝内可见纤维结缔纠织、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缝内组织与硬脑膜相连。对照组骨缝保持正常发育,未见明显变化,以成骨细胞为主。结论大鼠颅骨骨缝器官可以在体外培养中成功存活并继续生长。  相似文献   
3.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唇腭裂多学科序列治疗专家共识,对提高我国的唇腭裂治疗水平具有较为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将21家医疗单位唇腭裂序列治疗中唇腭裂的外科前治疗,唇、腭裂的外科修复,正畸治疗,牙槽突裂的植骨修复,唇裂鼻畸形的整复,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二期整复,腭裂术后穿孔的处置,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的诊断与治疗,语音治疗,腭裂分泌性中耳炎的处置,颌骨畸形的外科矫治,心理评估和咨询及围手术期的护理等治疗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并达成一致意见。其中对唇裂、腭裂、牙槽突裂和腭咽闭合不全的外科关键技术的应用和对语音治疗、正畸治疗和颌骨畸形牵张成骨等主要方法的应用也形成了共识。笔者希望通过这一努力,能够引导更多医护人员参与唇腭裂序列治疗和关键技术的创新工作,最终形成中国唇腭裂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一种在应用硅胶假体进行隆鼻术时防止假体外露,同时有利于鼻尖与鼻翼成形,并有效增加鼻长的手术方法.方法 在16例临床隆鼻手术中,应用翻转大翼软骨瓣辅助硅胶鼻假体置入的方法,术中离断大翼软骨外侧脚,保留内侧脚完整,单端游离大翼软骨至鼻尖,充分松解大翼软骨对鼻尖的牵拉,以便在增高鼻背的同时增加鼻长,并满足个性化鼻尖与鼻翼成形.结果 16例受术者全部Ⅰ期愈合,无感染及假体外露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回访,鼻尖高度及鼻长明显增加,鼻形自然,鼻翼立体感不仅未受影响,反而不同程度地得到优化,鼻尖与鼻翼轮廓清晰.结论 应用翻转大翼软骨瓣辅助硅胶鼻假体置入的隆鼻方法,可有效防止要求较高隆起鼻梁、鼻尖时造成的假体外露风险,同时有助于实现个性化鼻尖与鼻翼成形.由于软骨瓣取材方便、无需第2术区,软骨瓣血运有保障,不易发生变形和吸收,是提高隆鼻术美容效果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唇腭裂中心的临床治疗中,常会积累出大量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病例基本信息、各种复杂的诊断、各项特殊检查结果、最初诊疗方案、各种治疗过程、各项治疗结果、最终结果和患者满意度,各项随访信息等。  相似文献   
6.
2005年3月至2009年6月,笔者采用扩张器注气、按摩、调整技术,对28例患者的软组织扩张器出现折角或位置不佳等情况进行了处理,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50例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实施鼻翼软骨离断术的手术前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寻求成熟且效果肯定的手术方式.方法:以50例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1例,女29例,年龄12-50岁.针对不同的畸形程度,采用鼻翼软骨离断术,通过手术矫正不对称畸形,并使用肌肉组织充填鼻翼基底,弥补患侧上颌骨发育不足;复住鼻唇肌,以保持两侧肌张力的均衡.术后放置塑料鼻塞,保持2个月.结果:术后50例患者的鼻畸形均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结论: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病因复杂,可通过对鼻翼软骨离断术的矫正,有效地改善畸形.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山羊颧上颌缝持续等张缝牵引成骨来延长上颌骨复合体,探讨缝牵引成骨的机制。方法:在山羊两侧颧上颌缝安置自主设计制作的内置式微型自动持续等张缝牵引器,缝两侧钛钉标记,术后定期拍摄X线片,并在4、6、8周切取牵引和未牵引的颧上颌缝及新生骨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研究标本中bFGF、TGF-β1、VEGF的表达和变化。结果:在牵引力的作用下,所有山羊上颌骨复合体均成功前徙。在牵引6周时出现软骨细胞团,细胞团之间有新生骨小梁形成。间充质细胞、成骨细胞及骨细胞中bFGF、TGF-β1、VEGF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或阳性表达增加,呈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结论:经缝牵引成骨的成骨机制以膜内成骨为主,但也有软骨成骨;bFGF、TGF-β1、VEGF以及3种胶原均参与了缝牵引成骨的成骨过程,促进了间充质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新骨的改建。  相似文献   
9.
地震后颌面部创伤的整形外科处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灾害中最为常见的损伤为脏器及软组织挤压伤、颅脑外伤、骨折,其中发生于颌面部的软组织外伤占一定比例.此类损伤除可能导致严重出血、感染、窒息等并发症外,常常在治疗后期遗留明显的功能障碍和形态畸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临床研究和三维有限元分析,探讨经缝牵引成骨术治疗唇腭裂患者的生物力学机制,为临床应用该方法纠正面中部发育不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对1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经缝牵引前后头颅三维CT影像进行重建,生成头颅骨骼三维模型影像,然后将其注册进入同一空间坐标体系进行拟合配准,分析并测量骨缝在三维方向上的形态学改变。同时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患者颅上颌复合体模型,模拟经缝牵引成骨,获取骨缝应力分布。结果 牵引结束后,患者面部形态获得显著改善,面中部凹陷畸形消失。骨缝在三维方向上不等量移位,在前后向上,翼颌缝有着最大前移量;在垂直向上,鼻旁区的鼻颌缝、额颌缝标志点表现为明显的上移,而靠近上颌骨下方的翼颌缝表现为明显的下移;在左右向上,各骨缝标志点位移较小。在健侧,Von Mises应力最大值出现在颧颌缝,患侧Von Mises应力比健侧Von Mises应力更大,最大值位于蝶颌缝及颧颌缝。结论 经缝牵引成骨术可以实现整个面中部骨骼的生长前移。各缝区生长潜能的不同,造成了面中部骨骼群自上而下的渐进式不等量前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