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钱美芳  张艳  尤倩  赵薇 《安徽医药》2022,26(10):2005-2009
目的探讨急性支气管哮喘病人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因子 -1(PD-1)及其配体 PD-L1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3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 101例急性支气管哮喘病人作为病例组,同期体检正常 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病例组病人分为轻中度组 46例、重度组 34例、危重组 21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法检测外周血 CD4+T淋巴细胞中 PD-1表达( CD4+PD-1)、 CD8+T淋巴细胞中 PD-1表达( CD8+PD-1)CD19+B淋巴细胞中 PD-L1(CD19+PD-L1)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采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 FeNO)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 4(IL-4)、白细胞介素 17(IL-17)水平。结果病例组外周血 CD4+PD-1、CD19+PD-L1表达水平及 PD-1/PD-L1值均高于对照组高[ 17.98±4.16比 5.43±1.52、3.13±0.75比 1.08±0.27、5.75±1.62比 5.03±1.11](P<0.05);病例组 FeNO及外周血 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 29.74±6.08)μg/L比( 16.38±4.12)μg/L、(38.66±8.27)ng/L比( 24.73±5.21)ng/L],外周血 IL-4水平低于对照组[(9.14±2.47)ng/L比( 12.86±3.65)ng/L](P<0.05);病例组不同严重程度外周血 CD4+PD-1、CD19+PD-L1表达水平及 PD-1/PD-L1值由高至低为危重组、重度组、轻中度组(P<0.05);病例组外周血 CD4+PD-1、CD19+PD-L1与 FeNO呈正相关关系(r=0.61、0.55, P<0.05)与 IL-17呈正相关关系( r=0.51、0.50,P<0.05)与 IL-4呈负相关关系(r=.0.43、.0.38,P<0.05)。结论急性支气管哮喘病人外周血,PD-1/PD-L1(CD4+PD-1/CD19+PD-L1)表达异,常,病情越严重,其表达水平可能越高。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将氧气袋充满后,用调节氧气袋橡胶管上自带塑料调节夹的方法进行储氧[1].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氧气袋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其调节夹常会自行松动,随之出现氧气泄漏造成氧气袋压力不足,严重者甚至氧气泄空.紧急使用前,护理人员往往需要再次补充氧气;且其调节夹经常发生脱落甚至遗失,为氧气袋储氧带来诸多不便.鉴此,笔者将自制氧气袋多用接头[2]应用于氧气袋储氧,该问题得到了解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长沙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TB)菌株对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为防治耐多药结核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绝对浓度间接法检测2014年长沙市155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一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回顾性分析其耐药情况。 结果 155例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对一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从高到低为:链霉素(S)>乙胺丁醇(E)>左氧氟沙星(OFL)> 对氨基水杨酸钠(PAS)>丙硫异酰胺(TH)>卡那霉素(K)= 吡嗪酰胺(PZA),耐药率依次为:70.32%、36.13%、20.65%、12.90%、8.39%、3.87%、3.87%。耐两种药的耐药株达46株,其中以链霉素与乙胺丁醇为主,其耐药率达29.68%;耐三种药的耐药株达18株,其中以链霉素、乙胺丁醇与左氧氟沙星为主,其耐药率达11.61%;耐四种药的耐药株有5株,其中以链霉素、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及丙硫异酰胺为主,耐药率为3.23%;耐五种药和六种药的各有1株和2株。 结论 2014年长沙市MDR-TB对一线甚至二线抗结核药耐药严重,为MDR-TB防治带来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4.
目的 Cx43 被发现与多种恶性肿瘤相关,但在评估乳腺癌预后及临床病理意义上的价值尚 存在争议,该研究通过采集国内外有关文献并对Cx43 和乳腺癌的关系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循证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并加以文献追溯的手段收集 整理大量乳腺癌组织中Cx43 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相关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7 年 4 月。根据纳入与排除准则对文献制定挑选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 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 分析。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14 篇文献对照研究,其中乳腺癌组织标本有 632 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有240 例,乳腺增生组织标本有167 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① Cx43 在乳腺癌 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 <0.05);② Cx43 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低于乳腺增生组织 (P <0.05);③乳腺癌TNM Ⅲ、Ⅳ期中Cx43 的阳性表达率低于TNM Ⅰ、Ⅱ期(P <0.05);④ Cx43 在乳腺 癌组织学分级Ⅲ级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组织学分级Ⅰ、Ⅱ级(P <0.05);⑤ Cx43 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 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无淋巴结转移无差异(P >0.05)。结论 目前研究证明,Cx43 与乳腺癌的各项临床特 征有密切联系, 参与了乳腺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黄颖森  姬文英  尤倩 《护理研究》2009,23(23):2091-2092
<2005美国心脏病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中指出,心室颤动是引起心搏骤停最常见致死性心律失常.在发生心搏骤停的病人中,约80%为心室颤动引起.心室颤动最有效的治疗是电除颤,除颤成功的可能性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每延迟1 min,成功率将下降7%~10%[1];心室颤动可能在数分钟内转为心脏停搏.病人一旦发生心室颤动,必须立即实施抢救,严密观察,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2].提高急救水平,特别是第一目击者进行正确的体外电除颤和心肺复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分层使用模式对护理人员职业态度及素质提升的影响,为分层使用模式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 将310名护士采用历史对照法分为对照组158例与实践组152例,实践组采用分层使用模式,对照组则不采用.分别对2组进行培训需求、各护理岗位选择、离职意向共15个方面的问题调查.结果 在岗位需求方面,实践组与对照组护理教学岗位和护理管理岗位需求2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培训需求方面,各项指标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护理人员分层使用是提升护理人员职业热情与忠诚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制胃管固定带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8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2例和实验组10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胶布固定法,实验组采用自制胃管固定带固定胃管。结果实验组胃管移位、皮肤刺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自制胃管固定带固定胃管安全、有效,且减少患者皮肤刺激,增进舒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山市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和规律,为更好地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山市2001-2006年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全部存档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6年全市共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54起,中毒1 199人,无死亡病例;中毒高峰季节为第三季度,占总起数的62.96%;致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和变形杆菌,共发生41起,中毒893人,分别占中毒总起数和人数的75.93%和74.48%;中毒食物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发生35起,占总起数的64.81%;中毒责任单位以集体食堂发生最多,发生中毒36起,866人,分别占总数的66.67%、72.23.%。结论中山市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集体食堂,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山市进口食用色素使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求有效的预防护理差错的培训方法.[方法]将2008年126名实习护生按单双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3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学生纠错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培训.比较两组护生正规护理技能操作考核和纠错情况.[结果]两组护生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生纠错频次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学生纠错法应用于护生的操作技能培训中可提高护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