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重喜  江水华  周景福  刘鹏 《吉林医学》2013,(29):6019-6020
目的:对比不同钢板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根据内固定材料的不同将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选择动力加压钢板治疗,治疗组选择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治疗。结果: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3.3%,而对照组为8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有效继承与发展了动力加压钢板的优势,从而提高了预后疗效。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老龄化,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逐年增多。2003年12月-2005年12月我院共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126例,其中逆粗隆间骨折28例,均采用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切开钢板内固定治疗近关节骨折的组织相容性反应.方法:2005-08/2007-01徐州矿务集团第一医院骨科收治近关节骨折患者41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成条件均衡的两组:①传统切开组20例:按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切口略长于钢板长度.②微创内固定组21例: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对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日以及术后反映材料与组织相容性的发热时间、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软组织修复情况、术后关节功能测定等进行观察、记录.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15个月,平均6个月.①与传统切开组比较,微创内固定组术中出血少,术后发热时间及平均住院日短,肿胀消退快,术后关节功能满意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微创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传统切开组,但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微创内固定组无术后软组织坏死,无切口延迟愈合或感染,无骨折延迟愈合以及不愈合,无骨外露等并发症.结论: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近关节骨折软组织损伤轻、创伤反应小,术后恢复快,内植物置入并发症少,符合生物学要求,和传统切开相比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在胫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我院2005年8月~2007年1月对26例胫骨骨折采用MIPPO技术治疗.其中胫骨近端骨折8例,远端骨折7例,骨干骨折11例. 结果 手术切口长4.0~8.5 cm,平均6.6 cm;术中出血量80~400 ml,平均180 ml;手术时间40~120 min,平均87 min;术后肿胀消退时间1~6 d,平均2.5 d;伤口均一期愈合.26例随访3~15个月,平均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13个月,平均4.2月.无切口延迟愈合或感染,无软组织坏死及骨外露,无骨折延迟愈合以及不愈合等并发症.膝踝关节功能以Johner-Wruhs方法评价,优19例,良4例,中2例,差1例. 结论 MIPPO技术治疗胫骨骨折软组织损伤轻,创伤反应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符合生物学要求,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钢板内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步应用微创动力内固定架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12月~ 2010年2月,本院对1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用微创动力内固定架治疗.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55 ~ 88岁,平均71.2岁.股骨颈骨折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股骨粗隆下骨折3例.[结果]手术切口4.5~6.1 cm,平均5.2cm.术中出血量平均200 ml.手术时间平均68 min.术后肿胀消退时间平均2.5d.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8~ 32个月,平均24个月,均临床痊愈,无骨折不愈合或感染,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5个月.髋关节功能根据Harris评价,优、良17例,优良率94.4%.[结论]微创动力内固定架治疗老年髋部骨折软组织损伤轻、创伤反应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符合生物学要求,是一种理想的新型钢板内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PFNA与DHS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一组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为PFNA组),另一组应用滑动压髋螺钉内固定系统/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DHS组)。术后患者均随访8-24个月,比较两种术式的Harris评分、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PFNA组术后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3.3%,DHS组为80.0%,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DHS组,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PFNA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少、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等优点,Harris评分优良率优于DHS组。 PFNA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效果优于DHS,尤其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器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动力内固定架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股骨粗隆间骨折35例,其中12例采用微创动力内固定架治疗,23例采用DHS治疗.对内固定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骨折分型、手术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微创动力内固定架组和DHS组在内固定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动力内固定架组优良率91.6%,DHS组优良率8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动力内固定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DHS具有创伤小、内固定时间少、出血量小、并发症少、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是临床治疗粗隆间骨折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微刨外科原则设计的AO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具有针对性的设计适用于股骨远端的形态和骨折固定的要求。我院2006年4月-2009年10月收治股骨远端骨折中25例采用LISS治疗。其中24例得到随访观察并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30例根据皮瓣选择的不同分为两组一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取带蒂皮瓣修复治疗,治疗组采取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修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血管危象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综合治疗手术操作简单,能达到彻底清创的目的,同时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切开钢板内固定治疗近关节骨折的组织相容性反应。 方法:2005-08/2007-01徐州矿务集团第一医院骨科收治近关节骨折患者41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成条件均衡的两组:①传统切开组20例:按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切口略长于钢板长度。②微创内固定组21例: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对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日以及术后反映材料与组织相容性的发热时间、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软组织修复情况、术后关节功能测定等进行观察、记录。 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15个月,平均6个月。①与传统切开组比较,微创内固定组术中出血少,术后发热时间及平均住院日短,肿胀消退快,术后关节功能满意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微创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传统切开组,但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 > 0.05)。②微创内固定组无术后软组织坏死,无切口延迟愈合或感染,无骨折延迟愈合以及不愈合,无骨外露等并发症。 结论: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近关节骨折软组织损伤轻、创伤反应小,术后恢复快,内植物置入并发症少,符合生物学要求,和传统切开相比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