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分析计算机导航辅助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定位与软组织平衡的辅助检测作用,与传统手术进行疗效差异的比较,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手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其优势与不足。方法自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行计算机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18例22膝(导航组),男7例8膝,女11例14膝;年龄35~74岁,平均67岁。导航组采用计算机辅助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从2003年10月至2004年10月用传统手术的52例中随机抽取17例22膝(非导航组),男5例6膝,女12例16膝;年龄56~78岁,平均65岁。非导航组采用髓内定位杆(股骨)、髓外定位杆(胫骨)定位,常规手术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全部44膝均为初次置换,两组患者的原始疾病、年龄、HSS评分行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术前、术后的力线、软组织平衡、并发症、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随访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12个月,平均10个月。导航组力线误差大多在2°~3°,非导航组3°~6°。软组织平衡角度变量导航组大多在2°以内,非导航组2°~4°;软组织平衡分离变量导航组大多在2~4mm,非导航组5~7mm。导航组出血量大多在550~700ml,非导航组700~900ml;导航组手术时间大多在75~100min,非导航组45~60min。经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两组在术后力线、软组织平衡角度变量和分离变量、出血量、手术时间,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使假体的植入位置更为准确,术后下肢力线和软组织平衡更佳,并能减少出血量,早期疗效满意,但延长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四肢邻近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收治46例51处四肢邻近关节骨折,均采用有限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46例均获随访.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并有满意的活动度,无一例并发症出现.结论 LCP是治疗邻近关节骨折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方式,术中应正确放置钢板位置,按照生物力学原则选择合适的钢板长度及螺钉数目,重视微创理念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髋膝四关节同时置换治疗晚期强直性脊柱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髋膝四关节同时置换治疗晚期强直性脊柱炎髋膝关节高度屈曲强直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全身麻醉下一期双侧髋膝四关节行关节置换手术,术中术后监控各项指标及时调整,指导置换术后的关节功能康复。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术后3个月,患者完全站立行走。结论髋膝四关节一期置换是治疗晚期强直性脊柱炎髋膝屈曲强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人工瓣膜1.人工瓣膜的种类现在临床使用的人工瓣膜分为机械瓣膜和生物瓣膜两种。机械瓣膜是全部由人工材料制成的,有球形瓣膜、倾斜园板型瓣膜及两叶状瓣膜。球形瓣膜由球在支架中活动起到瓣膜的作用,1952年Hufnagel最初应用于临床者即是球形瓣膜,球形瓣膜构造简单,故障少,初期即可收到很好的临床效果。所以,人工瓣膜的临床应用,可以认为是以球形瓣膜为起始的。可是60年代的后期,由于开发了倾斜园板型瓣膜,进而70年代后期开发了两叶状瓣膜,现在几乎已不使用球形瓣膜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力髋部螺纹钉、Gamma钉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差异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7年7月期间收治的92例高龄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动力髋部螺纹钉组和Gamma钉组。分别对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颈干角丢失度等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对患髋进行综合评分来判断其疗效。结果术后随访4~52个月,平均23个月。Gamma钉组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DHS组(P<0.05)。结论动力髋部螺纹钉和Gamma钉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的理想材料,在控制手术创伤方面Gamma钉固定更优于DHS。  相似文献   
6.
7.
一、胸、腰椎生理状态下的生物力学1.负荷与力转移脊椎是由相邻的两个椎体和椎板及诸多韧带构成的功能脊椎单位,称为运动节段。各运动节段的生理活动范围和方向性是由其组成因素特别是椎间关节、韧带等形态特征决定的。为了以三维空间表示运动节段负荷和由此产生的运动,white 等采用右手坐标系统。脊柱承受的负荷大致分为力与力矩两种,力是非旋转性负荷,产生平移,力矩是旋转性负荷,产生旋转变形。纵轴方向的力是压缩与拉伸,横轴方向的力是向前、后、左、右的剪力。2.旋转中心对运动节段施加力矩时产生旋转,因旋转中心随脊椎运动一同变化,所以称之为“瞬间轴心旋转”。其研究尚不充分。“瞬间轴心旋转”位于椎间盘中心稍后方。旋转中心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股骨髁上骨折为关节内骨折,治疗不当常遗留膝关节僵硬及骨关节炎等后遗症。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是在动力加压接骨板(DCP)和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LC-DCP)的基础上,结合AO的点接触接骨板(PC-Fix)和微创稳定系统(LISS)的临床优势而研发出来的一种全新的骨折内固定系统。自2005年3月至2008年1月,我院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髁上骨折34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拟抗栓方预防髋、膝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3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65例,Ⅱ组68例。术后当天即开始预防血栓治疗,Ⅰ组采用自拟抗栓方和低分子肝素钠治疗;Ⅱ组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同时,2组均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并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术后第8天统计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并分别于术前、术后2 d、术后7 d测定2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①Ⅰ组患者2例发生深静脉血栓,Ⅱ组10例发生深静脉血栓。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4.262,P=0.039)。②全血低切黏度: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全血低切黏度比较,存在时间效应(F=135.374,P=0.000)和分组效应(F=17.096,P=0.042);时间与组别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120.980,P=0.000);不同时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57,P=0.957;t=-0.114,P=0.915;t=-0.900,P=0.419)。③全血高切黏度: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全血高切黏度比较,存在时间效应(F=80.971,P=0.000)和分组效应(F=39.118,P=0.003);时间与组别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F=2.102,P=0.185);不同时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62,P=0.879;t=0.012,P=0.991;t=-0.530,P=0.624)。④血浆黏度: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血浆黏度比较,存在时间效应(F=18.814,P=0.001)和分组效应(F=9.265,P=0.034);时间与组别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17.156,P=0.001);不同时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87,P=0.935;t=-0.157,P=0.883;t=-1.469,P=0.216)。⑤红细胞压积: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红细胞压积比较,存在时间效应(F=18.988,P=0.012),但不存在分组效应(F=0.101,P=0.767);时间与组别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7.328,P=0.016);不同时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16,P=0.988;t=-0.106,P=0.921;t=-0.985,P=0.380)。⑥红细胞聚集指数: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存在时间效应(F=24.763,P=0.000),但不存在分组效应(F=0.424,P=0.550);时间与组别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35.746,P=0.000);不同时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61,P=0.880;t=-1.106,P=0.921;t=-1.966,P=0.121)。⑦纤维蛋白原: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纤维蛋白原比较,存在时间效应(F=12.496,P=0.003),但不存在分组效应(F=0.015,P=0.909);时间与组别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7.874,P=0.013);不同时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32,P=0.976;t=-0.178,P=0.867;t=-0.555,P=0.609)。结论:自拟抗栓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钠能有效预防髋、膝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计算机导航定位和软组织平衡辅助与传统髓内、外定位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术后疗效,探讨计算机导航定位在关节外科手术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自2004年10月至2007年9月应用计算机导航定位与软组织平衡辅助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77例107膝,男9例12膝,女68例95膝;年龄35~78岁,平均68岁.骨关节炎86膝,类风湿关节炎12膝,强直性脊柱炎8膝,化脓性关节炎致膝关节骨性强直1膝.同期行传统髓内、外定位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81例107膝,两组患者的原始疾病、年龄、HSS术前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术后力线、软组织平衡、并发症、膝平均出血量、膝平均手术时间.结果 手术切口均一期甲级愈合.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68°~110°,平均93°.全部病例随访3~25个月,平均16个月.导航组下肢力线误差、软组织平衡关节线角度变量、关节间隙距离分离变量都小于非导航组.导航组术中术后出血量(779.354±81.712)ml,与非导航组(786.612±82.764)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83.643±12.235)min,与非导航组(64.844±11.281)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导航组HSS改良评分(93±5.6)分,与非导航组(82±4.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脂肪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各有1例感染.结论 计算机导航技术用于膝关节表面置换,假体植入更精确,术后下肢力线和软组织平衡恢复更好.手术时间延长,但未增加出血量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