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减压与内固定选择(2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减压指征、减压范围及内固定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59例,平均年龄52.2岁,平均病程4年1个月。根据病情分别采用椎板间节段开窗潜行减压术139例,腰椎管内径扩大成形术63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57例。结果:221例获得平均4年2个月随访。三种手术方法优良率分别为91.53%、87.50%和85.4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3.69%、15.87%和20.11%。结论:对严重的腰椎管狭窄症若手术适应证和减压范围掌握恰当,不论采取何种手术方式的神经减压术,均可取得满意疗效。正确选择病例和熟练的外科技术是应用内固定器械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颈后入路经C1~ 2 关节突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和并发症 ,总结应用经验。方法 共 2 2例患者 ,其中单独采用经侧块关节螺钉内固定寰枢椎 2例 ,侧块螺钉联合钢丝内固定 8例 ,联合Apofix系统 3例 ,联合Cervifix系统作枕颈融合术 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X线摄片、CT和 /或MRI检查 ,术后行颈围制动 3~ 4周。结果  1 7例获随访 ,其中 1 6例术后半年内达骨性愈合 ,一例 1 1个月后骨性愈合。术前合并神经系统症状 1 4例 ,术后症状均有程度不等改善或完全恢复。结论 该项技术具有立即重建上位颈椎的三维稳定、骨融合率高、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术中保持正确的体位 ,X线透视监控以及手术仔细操作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采用Richard滑动钉-板内固定方法手术的67例进行临床总结。结果,67例均获手术成功,随访平均7个月,66例获骨性愈合,患肢关节功能优良,1例优于脑梗塞。认为手术内固定能早期离床活动,减少并发症,应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Richard滑动钉-板设计优良,内固定牢固可靠,更适用于高龄患者。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满意的复位和导引钉正确的插入。  相似文献   
4.
我院收治1例左手电锯伤,左拇指大部离断患者,行断指再植成功,现报道于下。肖某,男,25岁,住院号14762。患者于1984年10月31日,左手拇、食指被电锯切伤。左拇指切口由掌指关节挠侧斜向远端止于指间关节尺侧,指动脉、神经、指骨、伸届肌腱均断离,仅桡背侧宽度约0.8  相似文献   
5.
颈1、2侧块关节螺钉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颈后入路经C1~2关节突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和并发症,总结应用经验。方法 共22例患者,其中单独采用经侧块关节螺钉内固定寰枢椎2例,侧块螺钉联合钢丝内固定8例,联合Apofix系统3例,联合Cervifix系统作枕颈融合术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X线摄片、CT和/或MRI检查,术后行颈围制动3~4周。结果 17例获随访,其中16例术后半年内达骨性愈合,一例11个月后骨性愈合。术前合并神经系统症状14例,术后症状均有程度不等改善或完全恢复。结论 该项技术具有立即重建上位颈椎的三维稳定、骨融合率高、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术中保持正确的体位,X线透视监控以及手术仔细操作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颈后路手术治疗上位颈椎不稳定型损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上颈椎不稳定损伤后路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59例中,采用枕颈融合术27例,其中辅以CD-Cervical或Cerifix内固定11例;实施寰枢椎融合术29例,其中7例行C1/2侧块关节螺钉固定,8例行Apofix椎板夹固定;进行C2、3椎板、棘突间植骨Axis内固定3例,均为Hangman氏骨折。结果:51例获随访,平均3.5年。骨性愈合47例,不愈合4例。术前合并神经系统症状29例,术后症状消失和明显改善共22例,加重例。结论:对于上颈椎不稳定型损伤应早期进行植骨内固定,认真准备植骨床和可靠的内固定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四肢创伤合并重要动脉损伤103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我科自 1995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共收治四肢创伤合并重要动脉损伤患者 10 3例的经验。方法 :早期诊断血管损伤 ,简捷有效的骨科固定 ,应用Fogarty导管取栓 ,正确地处理损伤血管是取得治疗成功的有效措施。采用放射介入技术使用球囊扩张导管阻塞动脉 ,可以明显减少锁骨下动脉等复杂部位探查手术时的出血。结果 :术后肢体血供正常 ,功能良好者 91例 ;肢体部份肌肉缺血性痉挛 ,功能受损者 8例 ;肢体坏死截肢者 3例 ;继发感染休克死亡 1例。结论 :在处理四肢创伤的同时高度警惕重要动脉的损伤 ,及时进行血管探查 ,正确处理损伤血管 ,才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冯庆烈  马军  叶欣 《福建医药杂志》2001,23(3):1-2,F002
目的 采用后路单个椎体融合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及椎间失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本文介绍后路单个椎体融合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及椎间失稳56例的操作方法和克氏针屏障保护神经根的措施。所有病例均采用RF-Ⅱ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撑开椎间隙后进行椎管扩大减压,间盘髓核摘除、开孔,以单个椎体融合器(threaded fusion,cage,TFC)固定。结果 经3-16个月随访,术后症状消失40便,明显减轻16例。X线片结果置入TFC无松动退出,椎间隙高度无丢失, 椎间动态相对活动消失。结论 使用单个TFC固定于椎间隙中央治疗腰椎滑脱及椎间失稳,与同一间隙植入两个TFC相比同样达到稳定及椎体间融合的目的,能彻底摘除椎间盘组织,使TFC与上下椎体的软骨下骨紧密接触,确保椎间融合;增加及维持椎间隙高度,增加椎管及椎间孔面积,使椎管与硬膜、椎间孔与神经根恢复正常解剖关系;恢复前柱负重及坚固融合达到即刻稳定的作用。患者能早期负重,卧床时间短,融合率高,减少卧床并发症,且具有缩小手术范围、减少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和节约治疗费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外侧切口双极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髋关节外侧切口,术后中医辨证治疗,辨证施护,服用中药(处方:桃仁、红花、赤芍、元胡、田七(先煎)、生地、栀子、防风、丹参)。观察临床近远期疗效。结果功能评定90~100分为优者9例,占25%;80~89分为良者18例,占50%;70~79分为可者7例,占19.4%;小于70分为差者2例,占5.6%。结论本手术方法具有手术暴露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便于术后护理,利于病人早期离床,术后康复快等特点。结合中医药的应用,进行辨证护理,术后指导患者自行练功,有效避免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髋关节外侧切口进行双极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适应证及技术要点。方法对36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行后路椎体间融合和上下关节突间植骨以及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31例经8~31个月随访,平均14个月。依据日本JOA评分法;优良率87.1%。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是治疗重度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