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使用具有三维重建功能的美国AdvantxLCN^+型x线血管造影机进行的30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的支架成形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维重建成像图像立体逼真,能够清晰地显示颅内动脉狭窄的部位、形态、狭窄程度,且对二维脑血管影像的工作角度具有指导意义。结论三维重建成像颅内动脉狭窄显示角度为二维脑血管显示狭窄部位提供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100例脊髓血管畸形介入检查或治疗的辐射剂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测量在脊髓血管畸形的介入放射学检查及治疗过程中患者及介入医生所受到的X线辐射剂量;分析影响X线辐射剂量的因素及其减低剂量的途径和方法。方法 应用热释光测量法对我中心近期100例脊髓血管畸形进行介入放射学检查和(或)介入治疗辐射剂量测量。结果 全脊髓血管造影患者皮肤剂量范围0.009~2.032Gy,介入医生所受剂量范围0.225~1.601mGy;进行栓塞治疗时患者皮肤剂量范围2.131~9.874Gy,介入医生所受剂量范围0.307~2.462mGy。结论 全脊髓血管造影是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金标准,并为手术或介入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介入栓塞治疗是治疗脊髓血管畸形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患者及介入医生所受的X线辐射剂量很大,个别患者可出现急性放射性皮肤红斑、脱发等症状。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来减低X线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在脑动脉瘤栓塞治疗过程中,给操作医生提供准确的瘤体定位、显示瘤蒂宽度、瘤体体积等尺寸的大小就至关重要。精确的测量对于弹簧圈等栓塞物的选择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我们应用三种测量方法:①利用DSA本身测...  相似文献   
4.
5.
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是造成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血管内治疗技术已经成为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由于在进行球囊预扩张和支架置入过程中会引起患者心率骤然下降,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1,2]。为了能够深入分析颈动脉起始段狭窄介入治疗时心率变化规律及处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14例进行介入治疗的此类患者,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14例经血管超声检查和全脑血管造影证实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率大于70%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其中男128例,女96例,年龄44~72岁。1.2所用介入材料保护过滤伞主…  相似文献   
6.
DSA图像测量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DSA图像测量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检查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介入中心近期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狭窄患者在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DSA图像测量技术对狭窄血管进行测量并进行狭窄百分比分析计算。结果:应用DSA图像测量技术对本组病例中的血管狭窄病变进行测量,应用直径为10mm的正圆形不锈钢球作为参照物,并且尽可能将其放置在与预测量血管或病变同侧同一平面位置接近的部位,其测量数值与实际大小非常接近;对于颅外段狭窄病变,可以应用带有标准刻度(mm为单位)的导管或导丝作为参照物,进行测量时很少产生误差。结论:DSA图像测量技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检查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正确评价血管的狭窄程度,对于介入操作医生选择合适的支架、保护过滤伞及扩张球囊等材料的种类、型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51岁,主因双下肢肿胀伴心悸及胸闷3d.经下肢静脉超声及胸部强化CT诊断为急性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动脉栓塞,拟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术中经左股静脉行下腔静脉造影,发现下腔静脉沿椎体左侧上行,于肾静脉开口上方水平转向脊柱右侧.于是行右股静脉穿刺,经双侧股静脉穿刺处鞘管同时行下腔静脉造影,发现双下腔静脉.右肾静脉在L1椎体水平、左肾静脉在L2椎体水平分别汇入右侧下腔静脉和左侧下腔静脉,双侧下腔静脉在L1椎体上缘水平汇合成总下腔静脉,在总下腔静脉放置滤器1枚.术后给予抗凝等治疗.术后3年随访,患者长时间活动或站立后双下肢轻度肿胀,余无明显不适.  相似文献   
8.
介入辐射防护设备及其维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入放射学是一门融医学影像和临床诊断学、治疗学于一体的新兴学科 ,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介入放射技术已经成为中、晚期癌症、心脑血管性疾病的首选诊疗方法。在进行介入放射技术的操作过程中 ,由于在X线导视下射线曝光量较大 ,介入操作者在诊视床边工作时间长 ,使得介入操作人员及受检者身体各部位受到较大的辐射剂量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辐射 ,选用优质高效的介入防护设备 ,正确合理应用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日常维护保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介入辐射防护设备的种类1.血管造影机固有防护设备主要包括X线球管管套的屏蔽防护和窗口…  相似文献   
9.
颅底及颈段脊髓血管畸形的介入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为介入栓塞治疗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从而防止误诊、漏诊病例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近期 3 0例疑有颅底及颈段脊髓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表现、MRI影像特点、介入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 0例患者均具有颅底及颈段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影像特点 ,经行选择性全脊髓血管造影、必要时行全脑血管造影证实 2 9例为颅底及颈段脊髓血管畸形 (其中 2 7例畸形团来自颈部血管供血及胸段脊髓血管等多支血管供血 ;2例来自颈外动脉系统供血 )。另外 1例开始被误诊为颅底及颈段脊髓血管畸形 ,后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发现为由颈内动脉原始听动脉供血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向脊髓髓周静脉引流而造成MRI的留空信号。结论 :为了防止误诊及漏诊病例的发生 ,应对双侧的锁骨下动脉、椎动脉、肋颈干、甲状颈干、上胸段肋间动脉或全脊髓血管及颈外动脉进行造影检查 ,必要时还应进行全脑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Gd-DTPA作为对比剂在脑血管DSA介入检查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碘剂禁用者应用钆喷酸葡胺作为对比剂进行脑血管DSA介入检查或治疗,另外随机抽取28例应用非离子型碘水对比剂作为对照组进行脑血管DSA介入检查或治疗。两组病例对比剂的注射量、注射流率及压力限制保护均相同,通过对相关血管DSA图像显示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揭示含钆对比剂在脑血管DSA介入检查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寻求改善钆对比剂脑血管DSA图像质量的途径。结果:应用Gd-DTPA作为对比剂进行脑血管DSA介入检查或治疗,与应用非离子型碘水对比剂相比较,由于含钆对比剂的钆离子浓度低,其图像质量略差于使用非离子碘水对比剂图像,脑部相关血管主干显示无明显差异,对于终末细小分枝的显示,碘水对比剂影像质量优于含钆对比剂。通过以下措施来改善影像质量,从而获得满意图像:①改变图像采集时DSA设备的管电压值:将应用碘水对比剂时的66~70kV提高到75~80kV;②调整窗宽、窗位数值:将窗宽值由930降至900,将窗位值由50升至75,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和降低图像亮度;③调整图像滤过参数、边缘增强指数:提高滤过参数至100%;边缘增强指数由4升至5。结论:在对碘剂禁用者中使用Gd-DTPA进行脑血管DSA介入检查或治疗,能够显示脑部相关血管影像,可以满足脑血管病的诊断及介入治疗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