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DN)为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也是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1]。DN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目前临床尚无有效手段能阻止DN的发生与发展。因此,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对早期诊断和防治DN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外泌体作为细胞与细胞间信号传递的重要载体,参与多种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就外泌体在DN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重建技术对在IVU检查中上尿路显影不佳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46例IVU上尿路显影不佳病例的CT重建表现;46例IVU显影不佳病例,均行MSCT检查,在图像工作站对获得图像进行MIP?MPR?CPR?SSD及VR后处理,获得泌尿系三维图像?【结果】 尿路结石20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7例,输尿管炎症狭窄3例,输尿管损伤合并尿漏1例,迷走血管压迫左侧输尿管2例,肾脏输尿管结核3例,输尿管下段移行细胞癌3例,输尿管下段憩室1例,小肾畸形4例(其中一例为马蹄肾合并右肾发育不良),2例双肾萎缩,以上病例均经手术?输尿管镜检查或临床证实?【结论】 MSCT重建对IVP上尿路显影不佳病变有着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使输尿管病变诊断准确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灌注加权图像对脑胶质瘤病理分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病理证实的30例胶质瘤患者入组研究.分为高级和低级两组,其中低级胶质瘤14例(Ⅰ级1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Ⅱ级13例,星形细胞瘤11例包括1例术后复发,室管膜瘤1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高级胶质瘤16例(Ⅲ级11例,均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包括1例为术后复发;Ⅳ级5例,胶质母细胞瘤4例,室管膜瘤1例).行MR灌注加权成像,测量肿瘤实质的局部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最大下降斜率(rMSD)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低级胶质瘤的rCBV、rMSD、rMTT值分别为1.99±1.00,1.83±0.78,1.10±0.08,高级胶质瘤的rCBV、rMSD、rMTT值分别为4.95±2.04.3.59±1.13.1.03±0.61.高级与低级胶质瘤的rCBV、rMSD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低级胶质瘤实质rCBV、rMSD值的上限2.99、2.61作为判断阈值,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3.3%、80%.结论 rCBV、rMSD值对脑胶质瘤分级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HGF)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IRES和hrGFP,拼接成IRES-hrGFP,并克隆到pLenti6.3载体;进一步采用PCR技术扩增hHGF,并克隆到plenti6.3-IRES-hrGFP载体,然后BamHI/AscI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构建的plenti6.3-hHGF-IRES-hrGFP重组载体。脂质体法转染293T细胞,24h、48h、72h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和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HGF蛋白表达情况。最后利用ViraPowerTM慢病毒表达系统,将表达质粒与包装混合物(PackagingMix)共转染293T细胞产生包装病毒颗粒,以293T细胞hrGFP表达水平(荧光显微镜下对hrGFP表达阳性细胞进行计数)测定病毒滴度。结果 IRES,hrGFP和hHGF基因片段重组到plenti6.3载体,电泳结果和双酶切鉴定均能得到与理论大小相符的片段,测序结果与Genebank序列完全一致。质粒转染293T细胞后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量和上清中HGF蛋白含量随时间增长而增多,72h最高。24h、48h、72h后HGF蛋白含量分别为(477±19),(1424±78),(4274±128)μg/L。测得病毒的滴度为1.9×108TU/mL。结论携带hHGF基因的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在293T细胞中正确表达,并获得较高的病毒滴度,为其体内外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革兰染色图像自动分类模型EKNet,实现对泌尿系统感染常见的大肠埃希菌(Eco)和肺炎克雷伯菌(Kpn)的快速诊断。方法将预处理后的细菌图像输入残差网络模型,计算交叉熵损失,通过反向传播算法进行参数优化,获得预训练模型EKNet。共采集368例Eco和292例Kpn显微图像,其中272例Eco和214例Kpn进行训练,40例Eco和30例Kpn进行验证,余下104例图像进行测试。以ResNet50模型和AlexNet模型作为对照,评估EKNet模型的实用性。结果 EKNet模型测试一个样本的平均用时是0.165 s,优于ResNet50模型的0.38 s和AlexNet模型的0.66 s;图像识别准确率达98.8%,优于ResNet50模型的96.4%和AlexNet模型的78.6%。EKNet模型对104例临床测试的显微图像输出结果与尿培养的结果完全吻合,正确率为100%。结论成功构建Eco和Kpn的图像诊断模型EKNet,为临床泌尿系统感染的快速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成人胸内淋巴结结核的多层CT表现及与病理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成人胸内淋巴结结核的多层CT(MSCT)表现,及与病理、临床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成人胸内淋巴结结核的MSCT表现,包括淋巴结的部位、数量、形态、边缘、平扫密度及增强表现,并与病理(n=37)、临床表现进行对照.结果 185个淋巴结主要位于4R区、2R区、7区和IOR区,8例累及1个区淋巴结,34例累及2个以上区淋巴结.145个淋巴结平扫密度基本均匀,40个不均匀.37例进行病理对照的169个淋巴结中,122个未融合者呈卵圆形或圆形,边缘清楚;47个融合者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边缘欠清楚或模糊.共有7种强化形式:12个淋巴结均匀强化无中心低密度区,病理上呈结核性增生,无干酪样坏死及临床表现;22个不均匀强化中心有小的低密度区,结核性肉芽肿多,中心小量干酪样坏死,轻度临床表现;52个周边不规则厚壁强化中心无强化,结核性肉芽肿构成强化厚壁,中心干酪样坏死,轻度临床表现;36个周边薄环状强化中心无强化,强化环为小量结核性肉芽肿,中心大量干酪样坏死,中度临床表现;4个周边不规则强化中心无强化区延伸至淋巴结外,干酪样坏死物质破溃到淋巴结包膜外,重度临床表现;40个周边不规则环状强化中心分隔状强化,多个含有干酪样坏死的淋巴结融合,结核性肉芽肿构成强化环及分隔,重度临床表现;3个无明显强化,基本上为干酪样坏死,重度临床表现.11例显示为单一强化形式,26例为24种强化形式.结论 成人胸内淋巴结结核的MSCT表现主要为多区淋巴结受累,呈卵圆形或圆形,边缘清楚,平扫密度基本均匀,周边不规则厚壁强化中心无强化、周边不规则环状强化中心分隔状强化、周边薄环状强化中心无强化等多种强化形式.MSCT表现能够反映其病理改变,并且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CT表现及其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CT表现及其动态变化特点,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CT表现.结果 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CT表现为渗出或实变37例(66.07%)、结节或肿块样病变18例(32.14%)、曲菌球1例(1.79%).其中多部位发生者40例(71.43%),同时存在上述2种或2种以上表现者35例(62.50%),并且在治疗过程中病灶形态多变.结论 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CT表现具有多部位发生、多种表现同时出现和病灶形态多变的特点,它对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应用NBCA行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的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组织粘合剂正丁基-2-氰丙烯酸盐(NBCA)栓塞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皮肝穿应用NBCA栓塞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在介入术中、术后的临床资料和护理.结果 27例成功栓塞达到止血效果,1例栓塞失败;少量肺栓塞4例,其中2例出现一次性咳嗽,2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疼痛,20例出现呕吐,轻微腹痛,无穿刺口出血及腹腔出血并发症,全部患者能顺利配合完成手术.结论 做好栓塞术前的心理干预,术中病情的密切观察,术后的观察护理,早期预防及处理并发症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探讨肾脏罕见恶性肿瘤的CT影像学表现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8年10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红十字会医院1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脏罕少见恶性肿瘤的CT影像学资料。 结果18例恶性病变分别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CT平扫肿瘤边界不清,密度不均,瘤内见片状密度减低区,增强扫描肿瘤轻度延迟强化。平滑肌肉瘤1例,CT平扫肿瘤边界略清,密度不均,瘤内见大片状密度减低区,增强扫描肿瘤轻度延迟强化。肾实质浸润型尿路上皮癌1例,CT平扫双肾多发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匀。囊性肾癌6例,呈囊性病灶,增强扫描囊性成分未见明确强化,病灶内可见强化分隔及絮状强化影。嫌色细胞癌9例,平扫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6例呈轻中度延迟强化,3例呈"快进快退"表现。CT扫描对18例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为72.2%(13/18)。 结论肾脏罕见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CT影像学特点,可为临床诊断及术前评估提供重要依据,但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学。  相似文献   
10.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T及MRI表现。结果 15例患者中,12例行MRI平扫加增强,5例行CT平扫加增强,2例均行CT和MRI检查;12例为单发病灶,3例多发病灶。12例单发病灶中,6例为实性肿块型,6例为囊实性肿块型,实性成分CT平扫为等或稍高密度,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T2FLAIR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及T2FLAIR低信号、T2WI高信号,边界清晰,与脑实质分界清楚,瘤周水肿轻或无,瘤内可伴有不同程度囊变坏死、出血或钙化;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或明显均匀或不均匀两种强化,瘤内或瘤周可见强化血管影;3例多发病灶均表现为实性肿块型,密度及信号类似于单发病灶实性肿块型,增强扫描多发病灶强化不一致,颅内病灶明显均匀强化,颅外椎体或椎管内病灶轻中度均匀强化。结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学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特异性,确诊有赖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