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乐斯  韩志江  王炜  周虹  项晶晶 《浙江医学》2020,42(22):2470-2472
涎腺分泌性癌(SCSG)是一类新近命名的少见低度恶性涎腺肿瘤,通常呈分叶结节状生长,可表现为实性-微囊状、腺管状、滤泡状、囊性-乳头状、筛状等多种组织构型,免疫组化特征为瘤细胞弥漫表达S-100蛋白和乳腺球蛋白,而不表达DOG1,多数患者具有ETV6相关融合基因这一特征性的分子遗传改变。罕见情况下,SCSG可以完全呈囊性形态。本文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例影像学和显微镜下完全呈囊性的腮腺肿瘤,经免疫组化及ETV6基因重排检测,确诊为罕见的大囊型SCSG,并作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2.
大鼠脊神经后根切断后脊髓和背根神经节CGRP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大鼠脊神经后根切断后相应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节段CGRP的表达变化,本研究采用25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和L4、5后根切断后3d、7d和14d组(n=5),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组相应DRG和脊髓节段内CGRP的表达变化。结果如下:后根切断后3d、7d和14d伤侧DRG内CGRP表达较对照组和对侧明显增强;后根切断后3d脊髓后角CGRP免疫阳性纤维减少,7d、14d时进一步减少;后根切断后3d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CGRP表达增加,免疫阳性细胞数增多,7d和14d时表达进一步增强。以上结果提示,脊神经后根切断后DRG和脊髓CGRP表达变化呈现一定的时空模式,可能参与了神经损伤后的再生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腹腔注射对慢性坐骨神经收缩损伤(CCI)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其对大鼠脊髓背角P2X4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镇痛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n=8)。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大鼠均制备慢性坐骨神经痛CCI模型;术后3 d测定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确定痛觉过敏形成后,氯胺酮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氯胺酮(10 mg·kg-1),CCI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至术后7 d。假手术组大鼠单纯坐骨神经暴露,不用肠线结扎,也不给药治疗。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7 d用热辐射法测定TWL;术后7 d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腰段脊髓P2X4受体的表达。结果:术前1 d,3组大鼠TWL无统计学差异;假手术组术后术侧TWL轻度下降,但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与术前、CCI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氯胺酮治疗组术后3 d始TWL呈进行性下降,以术后7 d为甚(P<0.05);术后7 d氯胺酮治疗组TWL较CCI组显著升高(P<0.05),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大鼠术侧脊髓背角P2X4受体表达显著增加(P<0.01);氯胺酮治疗组P2X4受体表达明显少于CCI组(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腹腔注射可部分缓解慢性神经痛大鼠的痛觉过敏症状,可能部分与其直接或者间接抑制脊髓背角P2X4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外源性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动眼神经切断后猫动眼神经核神经丝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6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应用解剖研究室完成。选用健康成年猫30只,建立猫动眼神经切断后硅胶管再生室模型,将建模成功2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5只。术后再生室内分别给予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生理盐水各15μL(因子浓度为33mg/L),存活12周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动物动眼神经核内神经丝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及阳性细胞灰度值的变化。 结果:猫30只,造模失败10只,最终进入结果分析20只。①各组动物对照侧动眼神经核内神经丝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和灰度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生理盐水组手术侧动眼神经核内神经丝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低于对照侧,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各营养因子组术侧动眼神经核的神经丝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和免疫染色强度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③在各营养因子组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明显高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P〈0.05),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之间无明显差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与同组动物未手术侧相比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与同组动物未手术侧相比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外源性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均可上调动眼神经切断后猫动眼神经核的神经丝蛋白表达,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TBX3、CA15-3及CE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140例乳腺癌患者血清标本作为实验组,78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血清标本作为良性对照组,100例健康女性血清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血清TBX3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A15-3和CEA表达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0例健康女性血清TBX3含量为1.72(1.12~2.49) ng/ml,按百分位数法(P95)确定其正常人群上限界值为5.50ng/ml.与良性对照组相比,乳腺癌组血清TBX3、CA15-3和CEA含量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临床分期为参照指标,TBX3、CA15-3及CEA在Ⅳ期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期患者(P<0.05).血清TBX3、CA15-3和CEA对全组乳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48.57%、36.43%和31.43%,特异性分别为91.03%、98.72%和100.00%,准确度分别为68.33%、58.72%和55.96%.血清TBX3、CA15-3和CEA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敏感度为60.00%,特异性为89.74%,准确度为70.64%.在64例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中,血清TBX3、CA15-3和CEA的敏感度分别为64.06%、68.75%、62.50%,而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则高达79.69%.联合检测与单项指标检测相比,诊断敏感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 血清TBX3、CA15-3和CEA联合检测能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敏感度,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病期判断以及监测复发或转移方面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表达及RAS基因突变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8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4种MMR蛋白(MSH2、MSH6、MLH1、PMS2)的表达,并采用ARMS-PCR法检测RAS基因突变状态。结果18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MR蛋白表达缺失率为6.99%(13/186),其中MSH2和MSH6共同缺失2例,MLH1和PMS2共同缺失9例,MSH6单独缺失1例,PMS2单独缺失1例。RAS突变者97例(52.15%),其中KRAS突变88例(47.31%),NRAS突变9例(4.84%)。MMR蛋白表达缺失多发生于50岁以下、肿瘤部位多为右半结肠、黏液腺癌、肿瘤低分化、肿瘤分期Ⅰ+Ⅱ期的患者(P<0.05)。RAS突变状态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P>0.05)。MMR蛋白表达缺失病例中,RAS突变状态与肿瘤是否伴黏液腺癌成分有显著相关性(P=0.015),伴RAS突变病例不伴有黏液腺癌,而RAS野生型多伴黏液腺癌。结论MMR蛋白表达状态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和病理分型有关,结合RAS突变检测,可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谢乐斯  项晶晶  徐如君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0):1193-1194,1201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是一种少见小圆细胞恶性肿瘤,本文拟回顾性分析发生于年轻女性臀部伴有广泛骨和软骨化生的1例PNET患者临床资料,以探讨该疾病的病理特点。报道如下。1病例患者女,23岁,因"发现左臀部肿块1个月余"于2010年9月13日来杭州  相似文献   
8.
红景天甙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杀瘤效应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高山红景天甙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高山红景天甙腹腔注射免疫小鼠,剂量为800μg/d,采用四唑蓝比色法检测体内外的脾淋巴细胞转化反应和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效应。结果 高山红景天甙在体外显示显著的丝裂原样效应且该效应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1);刺激高山红景天甙免疫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时,脾淋巴细胞的转化反应未见进一步增强;巨噬细胞能明显杀伤HCa-F小鼠肝癌细胞,杀瘤率达2.3%(P<0.01)。结论 高山红景天甙具有丝裂原效应;能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调节促进PEMψ的杀瘤效应。高山红景天甙可能是介导双向免疫调节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一X连锁无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家系EDA基因突变。方法提取先证者、其姐和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EDA基因编码区的8个外显子,PCR产物测序,明确突变位点。结果先证者EDA基因6号外显子第781位胞嘧啶C突变成胸腺嘌呤T,使其编码的蛋白第261位谷氨酰胺密码子CAA变成终止密码子UAA,蛋白表达提前终止;患者的姐姐和母亲在该位点均为C/T杂合子,患者父亲在该位点为C纯合子。结论本家系中c.781C>T突变为国内外首报,是导致X连锁无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临床表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腹腔注射对慢性坐骨神经收缩损伤(CCI)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其对大鼠大脑皮质P2X4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镇痛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n=8)。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大鼠均制备慢性坐骨神经痛CCI模型;术后3d测定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确定痛党过敏形成后,氯胺酮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氯胺酮(10mg/kg),CCI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至术后7d。假手术组大鼠单纯坐骨神经暴露,不用肠线结扎.也不给药治疗。分别于术前1d、术后1、3、7d用热辐射法测定TWL;术后7d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大脑皮质P2X4受体的表达。结果术前1d三组大鼠TWL无统计学差异;假手术组术后术侧TWL轻度下降,但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与术前及CCI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氯胺酮治疗组术后3d始TWL呈进行性下降,以术后7d为甚(P〈0.05);术后7d氯胺酮治疗组TWL较CCI组显著升高(P〈0.05),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大鼠术侧大脑皮质P2X4受体表达显著增加(P〈0.01);氯胺酮治疗组P2X4受体表达明显少于CCI组(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腹腔注射可部分缓解慢性神经痛大鼠的痛觉过敏症状,可能部分与其直接或者间接抑制大脑皮质P2X4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